屈波
摘要:保險產品交易市場是現代保險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保險產品的所有權和收益權取得的不同方式和實現保險產品不同的功能,嘗試對保險產品交易市場進行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劃分;并對保險產品交易兩級市場的定義、職能、特征、組織形式、表現形式、管理及運作模式等進行系統的分析和闡述,從而對我國的保險產品交易市場理論進行完善、補充、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保險產品;保險產品交易市場;保險交易一級市場;保險交易二級市場
一、引言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我國保險業發展在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同時,保險產品交易市場發展的一些體制、機制性矛盾和問題也開始顯現。保險產品交易市場是現代保險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保險產品交易市場是當前我國保險業發展所面臨的迫切任務。對于保險產品交易市場,盡管在實踐中很多保險公司及其保險中介組織也做了大量的探索,但從理論上至今還沒有一個系統的論述。本文將對保險產品交易市場進行一級和二級的劃分;并對保險產品交易兩級市場的定義、職能、特征、組織形式、表現形式、管理及運作模式等進行系統的分析和闡述,希望能對我國保險產品交易市場的理論能夠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
二、保險產品交易的兩級市場
保險產品交易市場是保險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或是保險商品供給與需求關系的總和。通俗的說就是保險產品交易或者各種權益交換的場所,不僅指物理的也包括虛擬的場所。它既可以指固定的交易場所如保險公司業務大廳、保險中介公司業務室、銀行的銀保業務大廳,甚至是保險代理人或經紀人在投保人的家里等等,即完成投保活動或交易的場所。也可以是虛擬的交易場所,如各個保險公司官網上的在線投保、各個保險產品中介公司的網絡交易平臺、電話營銷達成的交易及保險產品其他集中交易平臺保險交易所等。保險產品通過交易市場,實現保險產品的各種權益的讓渡和實現保險產品的需求和供給。
保險產品交易市場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有多種劃分方法。按照保險產品所承保標的的不同,可以劃分為財產保險產品交易市場和人身保險產品交易市場等等;按照保險業務和投保人之間的關系劃分,又可以分為直接保險產品交易市場和保險中介市場;如按照保險交易的層次,可以劃分為原保險產品交易市場和再保險產品交易市場。本文將根據保險產品的所有權和收益權取得的不同方式和實現保險產品不同的功能作為劃分標準,把保險產品交易市場劃分為一級交易市場和二級交易市場。再保險是屬于保險人責任和義務分散和轉移,并不涉及保單持有人所有權和收益權的變化,再保險市場既不屬于保險交易市場的一級市場,也不屬于保險交易市場的二級市場,它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保險交易市場。
1.保險產品交易一級市場
(1)保險產品交易一級市場的定義
根據保險產品的所有權和收益權取得的方式我們把直接或間接從保險公司購買的保險產品,在保險合同有效期內保單的所有權或收益權僅僅是在保險合同約定的范圍內,在與被保險標的有直接或間接可保經濟利益的相關人員之間進行必要的變更或更改,不涉及保險產品的所有權和收益權的轉移或讓渡的保險產品交易市場定義為保險產品交易的一級市場。由此定義我們可以得出原保險產品的交易市場是最主要的保險產品交易一級市場。
可以說我們目前原保險的交易活動,無論是在保險公司的業務大廳、保險中介公司的業務室、銀行的銀保業務大廳,甚至是保險代理人或經紀人在投保人的家里等等,完成投保活動或交易;或是虛擬的交易場所,如各個保險公司官網上的在線投保、各個保險產品中介公司的網絡交易平臺、電話營銷達成的交易等線上交易活動都屬于保險產品交易一級市場的范疇。
(2)保險產品交易一級市場的功能
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三大功能。這三大功能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保險交易一級市場是保險保障的提供方即保險公司與有保險需求的客戶進行保險產品直接交易的市場,交易的雙方是保險需求和供給的原始提供者。在保險交易的一級市場上,保險交易實現了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的功能。
a.經濟補償功能:經濟補償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也是保險區別與其他行業的最鮮明的特征,是保險的立業之基,最能體現功能保險業的特色和核心競爭力。具體體現為財產保險的補償和人身保險的給付兩個方面。財產保險的補償體現在特定災害事故發生時,在保險的有效期和保險合同約定的責任范圍以及保險金額內,按其實際損失金額給予補償。人身保險的保險數額是由投保人根據被保險人對人身保險的需要程度和投保人的繳費能力,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與被保險人雙方協商后確定的。
b.社會管理的功能:社會管理是指對整個社會及其各個環節進行調節和控制的過程。目的在于正常發揮各系統、各部門、各環節的功能,從而實現社會關系和諧、整個社會良性運行和有效管理。其主要體現在:第一,社會保障管理功能。保險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有效組成部分,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二,社會風險管理功能。保險公司具有風險管理的專業知識、大量的風險損失資料,為社會風險管理提供有力數據支持。第三,社會關系管理功能。通過保險應對災害損失,不僅可以根據保險合同約定對損失進行合理補充,而且可以提高事故處理效率,減少當事人可能出現的事故糾紛。第四,社會信用管理功能。保險以最大誠信原則為其經營的基本原則之一,保險合同履行的過程實際上就為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和管理提供了大量重要的信息來源,實現社會信息資源的共享。
2.保險產品交易二級市場
(1)保險產品交易二級市場的定義
保險交易二級市場是投保人在征得被保險人和保險人同意后,將經過一定手續確定交易價值的保單與特定交易對手進行交易的場所。保險產品交易二級市場主要涉及保單轉讓的交易市場和保險風險證券化的市場,包括所有權和受益權的暫時讓渡與永久轉移以及保險衍生產品的交易市場。保險產品交易的二級市場是隨著保險風險的變化和保險技術的進步而產生和發展的。保險產品交易二級市場的基礎是保險產品交易一級市場,是保險產品所有權和受益權的再次轉移、讓渡的市場。保險交易一級市場類似于證券市場的發行市場,而保險產品交易的二級市場與證券交易市場相似。
(2)保險產品交易二級市場的功能
在保險交易的一級市場上,保險交易實現了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的功能。保險產品交易二級市場主要是實現保險的資金融通功能。在國外發達保險市場,保險產品交易二級市場的發展已相對比較成熟。而在我國,由于商業保險尚未完全普及、法律體系尚未完善,二級交易的需求還沒有被激發出來,所以保險產品交易二級市場尚處于概念探索和課題研究之中,但保險產品交易二級市場的功能定位不容忽視,其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提供保單流動性的功能:當投保人需要利用保單的現金價值獲取現金時,可以通過退保、保單質押貸款和二級市場交易等途徑來實現。但是退保和保單質押貨款都有各自的不足,而在二級市場交易,一般均可通過保單貼現取得與保單現金價值接近的現金,使保單具備了較好的流動性,使保單在履行保障功能的同時還豐富了資金融通的實現形式,增強了投保人的財務保障能力。
b.提高保單存續率和利潤率的功能:對于長期人身險產品,保險人想要取得經營利潤,完成保單的整個生命周期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并不希望保單中途中斷。如果投保人中途退保,保單取得和維持成本會造成保險人在單筆業務上的虧損。如果采取保單質押貸款,由于標的偏小、業務量少,業務辦理成本相對會很高。而采取二級市場交易的辦法,對保單的整個生命周期影響較小,可以降低退保率,提高續保率,進而使這張保單為公司的業務經營提供正回報。
c.保單定價功能:保單貼現是保單持有人退出保險市場的損失較小的方式之一。而保單貼現的定價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保單貼現公司對于投資者應給付的價格一般有不同的形式表示,因貼現公司不同的處理方式而有所差異。第一,保單貼現公司將買回的保單作抵押保證,再以證券的形式向投資者籌措資金給付保單貼現人,而給付投資者以其投資金額的一定百分比的利息,此時購回保單的受益人是保單貼現公司,保單并未轉讓給投資人。在這種交易下,投資人并不知道保單取得價格是多少;第二,通過中介交易,即投資者需給付的價格是該保單面值的一定折扣額。這種交易下,投資者當然知道該保單的取得價格;第三,投資者向保單貼現公司給付投資金額,該貼現公司向投資者給付利息,其依據是被保險人的生命預期,約定此期間的利息為該投資金額的某一固定百分比,如一年給付投資本金的15%,但不論被保險人何時死亡,均以該比例領取利潤和投資本金。在這種交易中,投資者可能不知道保單的取得價值,而只知道約定的總投資報酬。
d.資金融通功能:這一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就投保人而言,可以通過保單貼現或保單質押貸款,獲得相應的現金流而避免退保帶來的損失。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可以通過保險風險證券化,將保險公司承保的風險轉移到資本市場,并有機會獲得資本金,保險公司可以將更多的資金進行投資獲得收益,進一步增強我國保險公司的競爭力。
e.創造新的投資渠功能:保單貼現是伴隨著保險市場的創新、投資需求多樣化而產生的新型投資工具。保險風險證券化產品形態涵蓋期貨、期權、債券、風險組合互換等形式,極大地擴展了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因此,保險產品交易的刺激市場還為投資者提供了多種投資場所和投資渠道。
保險交易二級市場的應運而生,拓寬了保險人和投保人的籌資渠道,實現了保險交易的資金融通功能。
三、結論
保險產品交易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劃分,擴展了保險產品交易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使保險產品與其他金融產品及金融衍生品更深入的結合提供了理論依據。特別是針對保險產品交易二級市場的分析和研究,大大提高了保險產品作為一種金融產品所必須的流動性的屬性,由于保險產品流動性的增加將賦予保險產品更多的投融資功能。從而使保險產品更加豐富,進一步推動保險業與其他金融業的融合,促進保險業更深層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美國壽險銷售渠道介紹及對我國保險業的啟示》[O],《中國保險服務網》,2006-04-1http://www.123bx.com/insurance/214/baoxian42278_1.html.
[2]阿瑪蒂亞·森.以自由看待發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陳斌.壽險保單貼現業務的發展與思考[J].保險研究,2009年第12期.
[4]崔帆.全流程電子保單洗牌保險產品交易市場開辟營銷渠道新模式[N].財經時報,2005年.
[5]付海燕:日本壽險市場與壽險商品的變遷[J].保險研究,2002年第2期.
[6]郭少軍.發揮集團優勢,促進交叉銷售業務發展[N].中國保險報,2009-7-24.
[7]科斯.企業的性質,載于路易斯·普特曼、蘭德爾·克羅茨納:《企業的經濟性質》[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8]林勝.保險產品交易市場細分與營銷策略[O].舟山保險網,2007.03.16.
[9]劉廷安、郎寬、范建華.香港保險產品交易市場的創新與分析[J].保險研究,2007年5月.
[10] 姚新超,閻彬.美國壽險保險單貼現的運作及其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0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