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義
近年來,受經濟危機影響,美國聯邦層面和地方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有所縮減,大學經費相對吃緊。美國各界普遍認為,現有的高等教育發展模式不可持續,需要依靠改革尋找出路。目前,改革的聚焦點和試驗方向是推動最新教育技術與傳統教育模式相融合,以期降低教學成本,提高教學質量。
一、高等教育體系是“國家瑰寶”
2013年4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慶祝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立150周年慶祝大會的講話中指出,美國目前面臨嚴峻的經濟、安全和環境問題的挑戰,但好消息是美國在技術專利和科學發現方面仍是全世界的領頭人。高等教育體系是美國經濟和文明皇冠上的珠寶。
美國聯邦教育部部長阿恩·鄧肯(Arne Duncan)2012年在《時代周刊》高教峰會的主旨發言中強調,高等教育對于美國的未來至關重要,盡管美國高等教育在許多指標上遙遙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但在以知識為基礎的全球經濟時代背景下,美國仍要快速提高高校學生入學率,以提升國家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二、高等教育仍舊“領跑”世界
2013年10月,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2013年世界大學排行榜。結果顯示,美國高校的總體水平依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其中加州理工大學排名世界第一,哈佛大學排名第二,斯坦福大學排名第四。前10強中共有7所美國大學,前100強中有46所,前200強中有77所。與此同時,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第6次發布的《世界一流大學與科研機構競爭力評價報告》顯示,在進入該評價的世界1738所大學中,前1%的17所高校代表著世界大學的最高水平,其中美國高校占13所。
三、高等院校學費太高
鄧肯明確指出,美國高等教育系統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大學學費太高。民意測驗顯示,75%的美國民眾認為大學目前的學費已經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承受范圍。2012-2013學年,人均收費每年超過5萬美元的高校已達149所。美國大學理事會2013年最新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1-2012學年取得學士學位的畢業生中,60%背負貸款,平均為2.65萬美元。美國高等教育系統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開始“差錢兒”了,這一現象逐步引起了學費居高不下、民眾怨聲載道、聯邦政府加強干預、媒體高度關注的連鎖反應。
四、利用新技術尋求高等教育改革之路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亟需變革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多所頂尖高校已經開始利用新技術進行教育改革試驗。2013年5月2日,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宣布,將斥資6000萬美元合作推出一個免費的網絡教育項目。2013年10月,耶魯大學校長薩勒維表示,學校將進行教學革命,在更大范圍內傳播最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麻省理工學院校長瑞夫認為,全世界面臨水、食品、貧困、疾病、能源、氣候等方面的嚴峻問題,社會比以往更需要大學的創新能力。正當社會最需要高等教育創新能力的時候,大學發現自己也處于變革的重要歷史時期,面臨500年來最深刻的技術轉變——信息技術的變革具有顛覆高等教育原有辦學模式并挑戰大學自身存在的可能性。面對機遇和挑戰,大學有義務嘗試發揮新技術的作用,提高高等教育的可負擔性、可獲得性和有效性,運用新技術使更多人花更少的錢學習高端知識和技能,從而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
五、高等教育經費將長期緊缺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稱,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地方政府對公立高校的資助銳減。以該校為例,加州州政府提供的財政資助比例從1991年的47%降到了2013年的10%。耶魯大學新任校長薩勒維在其就職演說中強調,包括耶魯大學在內的全美高校目前都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轉折時期。麻省理工學院校長瑞夫在2012年就職演說中也提到,學校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對教學的實際投入和花費高出所收學費毛收入的3倍。密歇根大學校長指出,美國擁有世界50所頂尖研究型大學中的35所,但所占的全球科研經費比重從1999年的39%降到了2010年的34%。美國研發經費增長率為3.2%,而中國的這個指標已經達到20%。此外,在美國大學攻讀科學和工程類博士學位的侯選人當中,外籍人員占到40%。
六、聯邦政府加大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干涉
2013年8月,奧巴馬宣布了一項新的高等教育問責制,即聯邦政府擬根據高校的表現對其進行打分評級,高校得分越高,得到聯邦財政的援助越多。事實上,聯邦政府目前每年向高校提供的經費資助已達1500多億美元,但仍無法阻止2014年美國聯邦佩爾獎學金出現的80億美元的缺口。鄧肯呼吁,美國要想在2020年實現重返大學在校生規模世界第一的目標,繼續把高等教育與培訓作為國家經濟增長的引擎,就必須以獎學金的方式,持續快速地增加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奧巴馬還警告有關高校,如果不停止漲學費,他們從納稅人那里得到的資金就會減少。
七、高等教育改革重點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
美國《時代周刊》高等教育特殊報告稱,美國大學的學費雖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昂貴,但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要求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低。相關數據顯示,36%的美國高校畢業生并沒有獲得足夠的知識,50%的雇主認為想要招聘到合格的高校畢業生存在困難。鄧肯指出,我們需要擁有具有綜合素質的畢業生,而不是只擁有一紙文憑的畢業生。
除了本科教育的質量問題,美國高等教育界傳統派和學術派對大學到底應該教授學生什么這個基本問題爭論不休。另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是大學應如何協調科研、教學、公共服務三個使命。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建議,要平衡發展這三個使命,防止高校因商業化威脅到學術自由。
八、高等教育改革阻力重重
聯邦層面提出的高等教育改革新計劃的目標之一是為政府節省開支,為學生家庭省錢,從而保障美國中產階級擁有更加穩定的生活。但是,高等教育的改革面臨許多爭議和阻力。全美教育委員會負責人則表示,要盡力阻止聯邦政府援助與學生成績掛鉤,以免對政府試圖幫助的學生和家庭產生負面影響。美國國會眾議院教育與勞動力委員會主席認為,實施專制性的大學評級制度會制約創新自由,導致聯邦政府控制高等教育價格。
編輯 李曼玲 王俊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