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 山西太原030024)
高產奶牛飼養技術要點
王旭貞
(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 山西太原030024)
奶牛在不同的生理階段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量不同,故在不同的生理階段應給予不同的飼養水平,本文就筆者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將高產奶牛在不同生理階段的飼養要點總結如下。
1.1體型外貌
肺臟發達,鼻孔大,氣管長而粗,心臟發達,血管粗而明顯,腹圍大,并附著有堅強浴盆式的乳房和堅實的蹄腿。
1.2產乳特征
擠奶時間長,產奶量高,產乳曲線平穩。血糖含量極高。
1.3生理指標
高產奶牛具有旺盛的食欲,發達的消化、循環、泌乳器官和強有力的代謝機能。高產奶牛與低產奶牛生理常數對比見下表1(8 000kg與相比6000 kg)。

表1 高產奶牛與低產奶牛生理常數對比表
1.4飲水量
飲水時間長,單位時間內飲水的口數多,每頭每晝夜飲水約55~73 kg。
1.5消化與排糞
高產奶牛飼料通過消化道時間較低產牛快,排糞時間長,糞便較稀,排糞量多。每天糞量為35~47kg,排尿量為41~65 kg;代謝功能十分旺盛。
1.6營養轉化能力
能十分有效地把各種營養物質轉化成牛奶。即:在產奶過程中,把營養物質送往乳腺轉化成牛奶的各種成分的能力特別高。
1.7奶牛瘤胃的基本功能
產生揮發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等)提供奶牛所需能量的60%~80%;瘤胃微生物蛋白提供奶牛所需氨基酸的70%左右;合成B族維生素,基本滿足奶牛的需要;瘤胃微生物脂肪提供生產牛奶所需脂肪50%。
高產奶牛的最大特點是能最有效地把飼料的營養物質轉化成牛奶。因此,在飼養高產奶牛需做到:①保證日糧干物質量和飼糧濃度,控制塊根和糟粕料喂量;②保證粗纖維喂量:青飼、干草喂量占30%以上,一般1.75 kg奶喂0.5 kg精料;③保證礦物質、維生素喂量:鈣、磷1.5∶1為宜;④保證飼喂日糧的穩定性,即長年飼喂青貯、塊根、青干等。
2.1干奶期
停止擠奶至分娩前15 d的一段時間,一般為31~75 d時間。干奶牛的飼養對恢復產乳期所損傷的乳房組織,對胎兒的發育(胎兒生長發育大半在干乳期完成),對奶牛機體營養補償,以及對奶牛下個泌乳期生產性能、繁殖機能與健康均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干奶牛體況應維持中上等水平。若牛過肥,容易難產,造成子宮損傷,且產犢后,食欲不振,易導致過多動用體脂而引起酮病。過瘦母牛,分娩時子宮乏力,胎兒不易出,分娩后造成胎衣不下,子宮炎發病率提高,對配種和生產影響較大。
2.1.1干奶前期(4~14 d)的飼養應減喂精料、多汁飼料,改喂大量粗料(青干草)。
2.1.2完全停止泌乳期乳房內乳汁被吸收,乳房已萎縮,飼養要按標準進行。日糧應以青干草為主,并喂以適量的青綠塊根飼料和精料。同時采用低鈣飼養法,鈣占日糧的0.4%以下,若干奶期攝入過多的鈣則腸黏膜上皮細胞鈣結合蛋白活性降低,導鈣吸收率降低。同時高鈣將抑制甲狀旁腺機能,導致甲狀旁腺激素分泌減少,影響動員骨鈣吸收入血液中,導致奶牛產后低血鈣或癱瘓。
2.2圍產期飼養
分圍產前期,即產犢前15 d和圍產后期即產犢后15 d二個階段。圍產期對臨產前母牛、胎兒,分娩后母牛以及新生犢牛飼養極為重要,圍產期母牛比泌乳中、后期母牛發病率均高,所以這個階段的飼養應以保健為中心。應飼喂易消化、吸收的優質青干草、青貯和精料。
2.2.1圍產前期的飼養 為了使奶牛瘤胃建立起適應于消化大量飼料的微生物區系和內環境,臨產前母牛應逐漸增加精料喂量,但最大喂量不宜超過奶牛體重的1%,但對產前乳房水腫嚴重的奶牛,不宜多喂精料。同時采用低鈣飼養法:鈣占日糧干物質的0.4%以下,鈣磷比為1∶1;分娩后1周內采用高鈣飼養法,鈣占日糧干物質的0.6%,鈣磷比為1.5~2.0∶1。此法可有效降低產后癱瘓的發病率。
臨產前可補喂VA、VD、VE亞硒酸鈉(注射或飼喂),以提高犢牛成活率,可增加初乳中維生素含量,降低胎盤不下和產后癱瘓的發生。臨產前絕對不能喂冰凍、腐敗變質和酸性大的飼料,冬季不飲冰水冷水(水溫不低于10℃),以防早產、流產,臌氣及風濕。推薦的營養標準為:干物質占奶牛體重的2.5%~3%,每千克干物質含奶牛能量單位(NND)2~2.3個,可消化蛋白質占日糧干物質9%~11%,鈣40~50 g,磷30~40 g。
2.2.2圍產后期的飼養 這個時期奶牛剛剛分娩,機體較弱,對疾病抵抗力降低,應使其安靜休息,并飲喂溫熱麩皮及鹽鈣湯10~20 kg(麩皮500 g,食鹽50 g,碳酸鈣50 g),以利奶牛恢復體力和胎衣排出。此階段日糧應以高能、高蛋白為特點,各項營養物質的攝入量為:干物質占奶牛體重的3%~3.8%,每千克干物質含2.3~2.5個NND,可消化蛋白占日糧干物質的11%~15%鈣為0.7%~1%;磷為0.5%~0.7%。
2.2.3泌乳盛期飼養(產犢后16~100 d這段時間)這時期奶量增加很快分娩后4月內的泌乳量一般可達一年總量的50%;產后4~6周達泌乳高峰。這階段產乳量增加快,奶牛對能量需要特別多,依日糧所提供的物質遠不能達到合成奶的能量需要,奶牛需動用體內貯備的大量脂肪,來補充合成奶的能量需要。若飼喂谷物飼料,增喂過量或過快,往往導致奶牛患酸毒癥和皺胃異位等。若飼喂谷物飼料不足,則奶牛大量動用體脂,而體重下降嚴重,即是一時高產,維持高峰時間也很短,也會導致奶牛酮病的發生或卵巢停止而繁殖力降低等。所以此階段奶牛最難飼養。
此階段日糧營養:日糧干物質占體重3.5%,每千克干物質含2.4個NND,粗蛋白16%~18%,鈣0.7%,磷0.45%,精粗比60∶40,粗纖維不少于15%。此階段精飼料喂量9~12 kg。另外,為彌補能量不足,日糧中可添加300~500 g的過瘤胃脂肪,即,脂肪酸鈣鹽可減緩體脂的消耗還可增加頭日產奶量1.6~1.8 kg。使酮酸和酸中毒得到抑制,產后繁殖力得到提高。
2.2.4泌乳中期的飼養(產后101~200 d)這階段奶牛產奶比較平穩,產奶量開始逐漸下降,每月遞減5%~8%或更多。同時,采食量有較大增加,這個階段精料飼喂過多,極易造成奶牛過肥,影響產奶和繁殖,精料飼喂量因較前減少,精粗料比為40∶60,蛋白占日糧干物質總量的13%,鈣0.60%,磷0.4%,粗纖維含量不低于17%;此階段精飼料喂量8~11 kg。2.2.5泌乳后期的飼養(產犢后201 d至干奶以前)這一階段奶牛正處于妊振中期,產奶量已開始大幅度下降,每月減8%~12%。這個階段日糧干物質中精料應適當減少,但以牛體況的恢復做適當調整并滿足胎兒發育所需的營養,此階段精飼料喂量6~8 kg。■(編輯: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