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佳
摘 要:電子信息產業在近幾年的飛速發展為國民經濟的進步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也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有了一席之地。在世界電子信息產業方面,我國在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方面飛速發展,儼然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品的重要出產地之一。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飛速發展的背后,所暗藏的環境問題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人們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重視使得電子信息產業背后的污染問題逐步浮出水面,對于電子信息產業污染的研究和改進也成為人們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該文主要分析了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化的概念,對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的簡要介紹,并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生態發展提出了幾點參考意見。
關鍵詞:電子信息產業 環境污染 產業生態化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c)-0147-01
電子信息產業包含兩大類,一類是硬件產業,也就是電子產品制造行業;另一類是軟件行業,是為硬件運行提供服務的產業。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現代化水平的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水平,既是高新技術產業的代表,也是加快傳統企業技術進步和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的重要手段。電子信息產業能以較低的能耗創造較高的收益,因此被很多地區大力扶持,但高能產業背后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未曾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1 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化的概念
電子信息產業的生態化,就是一切以最小生態危害為基礎,盡量創造更多的社會經濟效益,并盡可能的實現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在完成這一目標的過程中,要綜合運用生態經濟和循環經濟原理作為企業生產的指導,并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遵循生態經濟和循環經濟的規律。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化的另一目標就是使產業經濟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夠穩定、有序協調的發展,通過對生產過程中清潔生產、環境設計、綠色制造等手段的運用,使產業資源利用率最大化,降低產業物質消耗及污染品的排放量。
2 國內外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化研究現狀
2.1 國外產業生態化研究進展
作為一門應用型科學,產業生態學興起時間較短,但涵蓋學科范圍較廣且綜合性較強。人們最早在1969年提出了產業生態的概念,是一位美國學者羅伯特·艾爾斯提出來的。產業生態學概念提出后,人們就意識到傳統的工業生產模式根本無法實現物質和能源的最優化利用。于是,人們不斷研究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綠色技術的開發以及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污染控制等問題,并逐步將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轉向低污染、高附加值的軟件行業核心技術的開發。
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國外公司都將能源利用效率和廢品回收利用當成重要問題對待,而且相應的電子垃圾回收體系也較為完善。美國、加拿大等地生態工業園的建立和發展較早,迄今存留的多為生態工業園區,資源利用率較高且產生污染較小。由于發達國家資金和技術都較為雄厚,因此他們在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化發展方面某些產業甚至能達到100%的產品后和再利用。在電子垃圾資源化和無害化研究方面,一些歐美國家也都有了成熟的資源利用體系。企業在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都能自覺的按照產業生態化市場機制完成。
2.2 國內產業生態化研究進展
我國產業生態化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當時主張將產業生產與大的生態環境融合,盡量實現物質、能源轉換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而對于電子信息產業的生態化研究,我國起步相對較晚,直至2005年才有15個生態工業園區建立,而且對生態化的本質都沒能很好的認識,只是將園區建設中心放到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廢物利用方面。
在信息產業生態化研究的理論層面,袁增偉等于2009年提出了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化模式的構建,主要是為了解決電子信息產業的污染問題,也對產業供應鏈的生態化管理有一定的研究和闡述。閻兆萬于2007年《電子信息產業環保發展戰略研究》一文中提出電子信息產業生產過程中應逐步形成能系統解決產業活動同生態、社會和資源關系的節約型結構體系,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另外,高麗霞在其文章《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環境效應分析》一文中從技術層面上分析了電子信息產業與環境的關系,通過模型設計的方式發現廢棄物處理問題在改善電子信息產業環境效應方面的重要性。另外,高麗霞與蔣國瑞的一篇文章《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生態效益評價體系構建與應用》中也通過對物質流的研究發現能源消耗對生態環境的重要的影響作用。
3 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化發展的展望
在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化發展方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完善產業相關法律法規,強制性的將減量、再利用和資源化作為生產原則,并依法嚴懲環境污染危害較為嚴重的企業,比如說可以根據企業對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制定不同的稅收標準;其次,在新形勢下發展規劃制定的過程中,對電子信息產業的生態化要求要放在首位,制定向國際化形式看齊的生態化發展規劃;再次,我們應該培養社會大眾的綠色消費意識。利用公眾的消費意識和輿論壓力規范企業的生態化行為,或者說利用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影響企業的生產行為;最后,建立電子垃圾回收的激勵機制。現在的電子信息產品更新換代較快,消費者在購買電子產品比如說手機的時候一般都只有兩年的壽命,使用完畢后一般都是閑置在家中,不能妥善處理。若政府能制定并完善相關的回收制度,對電子信息產業的生態化發展將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4 結語
在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化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發達國家對于企業生產的生態影響問題在產品設計及產品生產過程中都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且也有相應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來完成自己的設計目標,對于生產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及節能減排的生態化要求都能很好的完成。國外生態園區的建設都能從較深的層次上依據生態化化理念進行,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生態化發展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在企業生產生態化問題上,我們首先應建立良好的生態理念,然后技術環節上積極的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教訓,爭取早日制定完善的原料采購、產品制造、產品回收等一些力的資源利用體系,促進行業的生態化轉型。
參考文獻
[1] 袁增偉,畢軍.產業生態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 劉錚,劉冬梅.生態文明與區域發展[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3] 李志明.2001—2002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狀況與發展趨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婁勤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