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
摘 要:愛心,即要把學生當朋友,用愛心影響學生的心智發展。學校要培養和諧的人,而非專家,是那種既富于個性又有益于社會的人。愛心對教師來說更為重要。耐心,即要學會換位思考。此時的學生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健全,做出一些出乎教師意料的事情很正常,教師在解決這些“小意外”時,可以嘗試蹲下身子來和學生解決、探討是與非?!白鹬氐牧α恳彩菬o窮的”。我們要求學生要有素質,我們就要做好示范作用,我們的言行就要有所體現,而不是像變色龍一樣,偽裝和改變自己;我們不喜歡學生說假話,就應該保證自己講實話。教學中我會去尊重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那些不太守紀的學習稍差的同學,常給他們講一些勵志的故事,支持下他們的觀點,通過這種方式來體現對他們的尊重。
關鍵詞:愛心 耐心 尊重 偏愛 合理的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c)-0200-02
教師通常把學生看成是學習、遵守校紀校規的典范,總是用成績、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學生總會把教師看成是望生成龍的長輩,對自己要求太高。
教師通常把學生看成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總是千叮嚀萬囑咐;學生總會把教師看成自己的“父母”,總覺得牢牢叨叨。
教師通常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總是放心不下;學生總會把教師看成是“警察”,總是監管自己。
教師通常把學生當作年少的自己,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方法來看他們;學生總會把教師當作“老古董”,認為代溝太深?!?/p>
上面這段話,你我都聽過。對于朝夕相處的學生,你又是怎樣認識他們的呢?從教8年來,到現在還常跟著感覺走,說話也是很直接,因為我不是一個特別理性的人,不善于總結或是去深思熟慮。所以還提不出什么理論性很強的觀點,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切身經歷說一說自己對學生觀的理解。
1 準備愛心和耐心
愛心,即要把學生當朋友,用愛心影響學生的心智發展。學校要培養和諧的人,而非專家,是那種既富于個性又有益于社會的人。愛心對教師來說更為重要。
耐心,即要學會換位思考。此時的學生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健全,做出一些出乎教師意料的事情很正常,教師在解決這些“小意外”時,可以嘗試蹲下身子來和學生解決、探討是與非。如果在處理“小意外”時我們不能平復自己的情緒,而一味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批評學生,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同時還可會在學生的心靈上留下陰影,從而使學生不敢親近我們。在我的工作中,我堅持了這樣的做法,它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更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了我的寬容、理解。人非草木,當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理解時,他們也會以行動來響應老師。這一點從以后課堂中學生那端正的態度,專注的眼神得到了驗證。
2 抓住兩個原則—— 尊重和偏愛
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覺得“尊重的力量也是無窮的”。我們要求學生要有素質,我們就要做好示范作用,我們的言行就要有所體現,而不是像變色龍一樣,偽裝和改變自己;我們不喜歡學生說假話,就應該保證自己講實話。教學中我會去尊重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那些不太守紀的學習稍差的同學,常給他們講一些勵志的故事,支持下他們的觀點,通過這種方式來體現對他們的尊重。因此,別的老師眼中的調皮生,在我眼中他們卻很可愛,因為教者的學生觀的改變,我能用寬容的心理去包容學生的缺點和錯誤,這樣既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又可以培養后進生的自信心。
有的老師偏愛優等生或者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學生們能夠通過老師的言行看出來,這樣會給其他同學造成無形的傷害,因此,我們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只有自控能力的好與差,學習成績的高與低。對待所謂的優等生,我們要認真對待;對待自控能力差的,我們更應該來幫助他們,引導他們;不要讓那些容易被冷落的學生再次受到傷害。因此,在我的教學中,我的目光會更多地落在他們身上,一個肯定的微笑、一句激勵的話語、哪怕是輕輕拍一下他們那還稚嫩的肩膀,敏感的他們也會感受到我們對他的尊重與信任。堅持下去,他們還會不守紀、不學習嗎?我這幾年所帶的四屆學生從來不缺調皮的,卻沒有一個學生讓我生氣,因為我不會因為他們的一次錯誤,而歧視他們,反而會時刻提醒他們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朋友的提醒,他們會珍惜;朋友的緣分,他們會珍惜,這些共同成就了師生的理想和進步。
3 把握好對學生合理的評價
曾經看到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農夫有兩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擔挑著兩只水桶去河邊汲水。兩只水桶中有一只有一道裂縫,因此每次到家時這只水桶總是會漏得只剩下半桶水,而另一只桶卻總是滿滿的。就這樣,兩年以來,日復一日,農夫天天只能從河里擔回家一桶半水。完整無缺的桶很為自己的完美無缺得意非凡,而有裂縫的桶自然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勝任工作而羞愧。經過兩年的失敗之后,一天在河邊,有裂縫的桶終于鼓起勇氣向主人開了口:“我覺得很慚愧,因為我這邊有裂縫,一路上漏水,只能擔半桶水到家。”農夫回答它說:“你注意到了嗎?在你那一側的路沿上開滿了花,而另外的一側卻沒有花?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你有裂縫,于是在你的那一側的路沿撒了花籽。我們每天擔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給它們澆水。兩年了,我經常從這路邊采摘鮮花來裝扮我的餐桌。如果不是因為你的所謂的缺陷,我怎么會有美麗的鮮花裝扮我的家呢?”
讀罷這則故事,我不禁想到:作為教師的我,對于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之處,是否也曾懷著一顆包容的心去看待了呢?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并不突出,但他卻在運動、繪畫方面很有天賦;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但在藝術方面卻不如別人;有的孩子既沒有優秀的成績,也沒有出眾的才華,但他卻懷有一顆善良的心,有著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在我們教師眼中,如果只是一味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與不足,忽視了孩子身上的優點,那么我們將很有可能扼殺了孩子的興趣發展甚至毀了孩子的一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好比那只有裂縫的桶,并不是一生下來就完美無缺的,各自都具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點,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看待。古語有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當我們懂得發現對方的長處,并且能夠揚長避短,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更加輕松愉快和豐富多彩。
此時我又想起了一位美國前總統的母親對她兩個兒子的評價。當年,杜魯門新當選美國總統,有人向他的母親祝賀:“你有這樣的兒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魯門的母親回答:“是的。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同樣讓我驕傲。他現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倍鹏旈T的母親對待孩子的“成才觀”值得深思。如果說做總統是“人上人”,那么挖土豆自然就是“人中人”了。前者可以理解為出類拔萃之人,后者則為平淡普通之輩。兩者雖然有才能與“檔次”上的區別,但有一點必須明 確,人生來是平等的,不管是“人上人”還是“人中人”,在人格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叭松先恕惫倘豢删矗叭酥腥恕币餐瑯又档觅澷p。一個人倘若不能成為“人上人”,也就大可不必為自己是“人中人”而自尋煩惱。因此,杜魯門的母親對孩子的期望與評價,值得天下所有父母學習,同樣也值得天下尤其是中國的教師們學習。
遺憾的是,時下有很多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一個正確的期望與評價。他們望之成龍之心迫切,不顧孩子的先天素質和能力水平,一味要求孩子考名牌、成大器、做大官,一旦未能如愿以償,便極度悲觀懊惱,跌入痛苦的深淵不能自拔。更有甚者,由于施加巨大的精神壓力,把孩子逼得神經失常,摧殘了其身心健康,乃至走上自殺絕路。如此這般,最終不但沒成為“人上人”,連“人中人”也不是了,你說可悲不?
當然,我們還是提倡學生嚴格要求,鼓勵他們積極上進,對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欲做“人上人”,須先有“平常心”。力爭上游、奮勇爭先是以保持健康的心態為前提的,也只有這樣,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我們便能夠泰然處之,不會陷于欲速不達的窘境。
還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嗎?“上帝造人時,當給你關上一扇門時,必然會給你開一扇窗。”
我們的學生中這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們是被父母判了升學死刑的一批人。我們之所以看不慣就是因為我們也是常人,是因為我們的慣性思維使得我們無所適從,我們又何苦非得逼迫他們走自己行不通的路呢?為什么就不能用智慧的眼睛發現他們的長處,去引導他們做一個有用的人,能夠實現自身價值的人呢?我們須有鍥而不舍的勁頭,慎重對待我們的每一個學生,幫助他們擦亮心靈之窗,開啟未來生活之門,而不是看著不順眼的學生,千方百計的去理順。細想下,如果這么不負責任下去,我們的教鞭之下會失去幾個愛迪生,我們的冷眼中會失去幾個愛因斯坦,我們的不屑里會失去多少瓦特呢?
一塊扔在山間的石頭,無人問津,一文不名,甚至是累贅;擺在集市上,價值不值幾何;放在珠寶店,則價值連城。
誰是識貨人?
學生來到我們學校是被扔在了山溝里,還是置于珠寶店的柜臺上了?
這也全憑我們老師。捫心而問,我覺得“老師是鐵打的營盤,學生是流水的兵。士兵走了一批又一批,而我們當老師的則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巋然不動?!闭娴牟粚?,如果我們還這么巋然不動,不完善自己、不提高自己、不設身處地了解學生,真就會把寶石扔到山溝里去,真就是“只認當官的,不認挖土豆”的了。
很多人都描述老師是伏案工作、帶病上課、深度近視、一臉菜色,更動不動就寫老師用生命來換取學生的高分。而我卻覺得,老師更應該以愛心與耐心作伴,秉承尊重和偏愛共存的原則,享受激情燃燒的歲月,實現青春的理想,懷著一顆永遠年輕的心,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