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金融危機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出現了嚴重困難,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成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必備工作。該文主要就目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單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必要性操作要點 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c)-0220-01
1 高校就業指導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1 未引起高度重視
據報道,現階段國內很多高校均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但由于缺乏對該門課程的認識,各大高校并未將其視為一門學科來進行研究,在年終考核時也并未將其納入考核標準內。國家教育部相關文件明確,高校必須為大學生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并將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和考核范圍內,讓該課程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并且保證每學期課程安排在38課時左右。但就目前在各大高校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基本情況來看,各大高校的重視程度不同,大多數高校對于學生的就業指導均停留在基本的形勢分析和就業指導政策上,并且大學生接受就業指導的主要方式以講座為主,專業課程的講解和課程內容比較單一,這些都是導致大學生無法真正認清就業實況的因素。
1.2 不夠完善的課程體系建設
區別于其他課程教學體系,就業指導課程要求其教學內容和體系相對較為完善和全面,但現階段各大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發展尚不成熟,處于探索階段,對于教學內容和體系都缺乏規范的指導。特別是針對畢業生來講,教學課程片面的停留在初步的就業形勢分析和政策的講解,并未針對當下的就業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新聞報道顯示,學生大多任務高校給出的就業指導課程信息量過小,內容單一,且缺乏實用性。
1.3 薄弱的師資力量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涉及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和公共關系學等多門學科的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但就現階段我國高校的具體情況來看,該門課程的實施存在著眾多問題,一方面,教師人員不足,無法滿足大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另一方面,對該門課程進行講解的教師大多畢業于學校,并來源于學校,很多缺乏實踐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大多數教師都只是理論的巨人,實踐的矮子,缺乏一定的理論知識。所以很難完成教學任務,更談不上達到預期效果。
2 解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相應措施
2.1 打造優質的師資力量
教師決定著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建立一支綜合素質強,具備專業性的教師隊伍成為了高校改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關鍵工作。一方面需保證教師人員的充足,可直接聘請專業能力較強的教師進行授課;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以便于更好的指導畢業生就業,為他們創造更好的進修或學習條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定期對學生做業務培訓。除此之外,各大高校還可以在學校官網上實現資源共享,邀請知名企業或專家到學習進行專業講座,全力打造高素質人才的師資力量。
2.2 創新教學方法
由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教學內容豐富且交叉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各大高校需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專業知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以便于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就業實踐。
日常教學過程中,除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市場調研或開展討論,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探索職場生涯的軌跡,切實做好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實習,社會實踐和行為訓練進行有機結合,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學生是就業的主體,因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對教學實踐的認識程度,是提高學生自我教育和認識的重要手段。
2.3 注重實踐教學
為提高畢業生就業的憂患意識,在就業指導中學校可直接邀請企業人事部負責人給學生講述企業內部的人事管理和考核制度,以及面試過程中所應該注意的基本事項,或者直接邀請往屆畢業生返校給學生講述自身求職的經歷和體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學生參加畢業生的現場招聘,讓學生感受求職的艱辛從而強化他們的執業意識,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
除此之外,教師在就業指導過程中還需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斷鼓勵學生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性的進行自主創業。同時,就業指導課程還需有意識的幫助學生了解行業動態,以成功人士的創業經歷來激發學生內在的創新意識,幫助學生逐漸由就業轉為創業的發展模式。
3 結語
總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交叉性較強的系統性工程,要想保證大學生的就業率,就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切身利益,不斷加強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建設工作,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就業。
參考文獻
[1] 金昕.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及其現狀的實證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237-240.
[2] 馬寧,李紅.英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動態跟進模式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3(18):3-7.
[3] 譚蔚沁,羅雪紅.對高校大學生開設就業指導課的思考[J].昆明大學學報,2011(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