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儒



世上最古老大學之一
那爛陀,意謂蓮花的智慧。建于公元五世紀的那爛陀大學是當時印度最高學府,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公元5至12世紀曾是佛學圣地。前來求學的不僅有印度人,更有中國、日本、高麗以及蒙古等國的青年學者。我國唐代高僧玄奘曾通過嚴格的考試獲得留學資格,在此留學6年之久并擔任教授,在全印名聲大震。當時的印度政府讓附近100個村莊的稅收供養那爛陀大學。學生的生活標準很高,每個學生每月供應一斤蜂蜜,每天二斤牛奶。當然,助學貸款也就不需要了。
1193年,突厥統治者艾依巴科的部將基爾吉帶兵侵占,那爛陀寺遭破壞殆盡。位于當今印度北部比哈省境內的那爛陀寺遺跡后來變成廢墟,直到600多年后,才在1861年開始被陸續挖掘。
各國政府出資
印度前總統卡蘭2006年在比哈省議會聯席會議演講時,首度提出復興那爛陀大學的想法。時任比哈省省長庫瑪決心將構想付諸實現。在中央政府接手前,省政府便先撥款8770萬盧比專款用于455英畝土地征收。有了校地,那爛陀大學復校跨出第一步。
2009年10月25日,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在泰國華欣舉行的第四屆東亞峰會發表聯合聲明,支持將復興的那爛陀大學建立成非國有、非營利、世俗且獨立經營的國際機構,并鼓勵各國政府自愿適當出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主持的那爛陀指導小組計劃耗資5億美元在那爛陀寺遺跡附近重建新的大學,另用5億美元用于復校前10年的營運。
在今年9月19日的揭幕典禮上,印度外長蘇希瑪·史瓦拉吉宣布,中央政府已批準272.7億盧比做為那爛陀大學未來10年營運之用。
另外,孟加拉也在今年9月20日跟印度簽署備忘錄,兩國將針對那爛陀大學復興計劃合作。這使孟加拉成為該計劃第一個非東亞峰會的伙伴國家。
錄取率1.5%
籌備多時的那爛陀大學終于在今年9月1日開學,沈恩任首任校長。不過計劃中七個學院,目前只有兩個,分別是生態與環境研究學院和歷史研究學院。包括五名女生在內的15名學生和11名教師,成為時隔逾800年后重新開張的這所大學的首批生力軍。
那爛陀寺遺址距省會巴特納東南方88公里,在古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新校地距遺址12公里,位在王舍城山腳下。因建校工程預定明年2月才開工,師生目前暫借省府所屬王舍城會議中心上課與辦公,公營塔哈加特旅館40個房間權充宿舍。校方計劃11月將教室從王舍城會議中心遷移到王舍城巴士站附近的一棟臨時建筑內。
報道指出,復校首批15名學生從約1000名報考者中經多關考試篩選脫穎而出,包括一名來自不丹、請假進修的大學院長;還有一名來自日本的佛學研究生。11名教師中包括來自美國和新加坡的兩名外國教師。校方設定未來師生比為1比8。 副校長戈巴·薩巴瓦爾表示,希望一年內再增設語言和文學、經濟與管理、公共衛生等學院。她說,校方與包括美國耶魯大學在內多所外國大學合作,盼融合那爛陀遺風和當代元素,發展出自己的特色。(編輯/唐馨)endprint
海外星云 2014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