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婧
摘要
具體介紹了蠶絲被的生產技術和工藝特點,明確了蠶絲被領域存在的假冒偽劣特征,及目前檢測技術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蠶絲被;生產;質量
蠶絲是一種天然的纖維,素有“人體第二皮膚”的美譽,被業界稱為“纖維皇后”。其主要成分為純天然動物蛋白纖維,有87%的構造和人類的皮膚相近,內含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蠶絲綿具有柔軟、透氣、吸濕、輕盈、不刺癢及抗靜電等優點,成為制作被子的最佳原料。因此,蠶絲被具有貼身保暖、蓬松輕盈、透氣保健等得天獨厚的品質和優點。[1]基于蠶絲被的優良品質,近幾年,蠶絲被的銷量不斷攀升,蠶絲被用絲量已經占全國蠶絲產量的20%左右。初步統計,目前蠶絲被的年產量約為1200萬床,年產值超過110億元[2-4]。
蠶絲被產業快速的發展,涌現出了一批品牌企業,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注重產品質量。同時,蠶絲被生產企業還是以小型、私營企業為主,起點相對較低,生產管理水平低,質量意識不強。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增加了蠶絲被行業一種新模式的發展,但目前這種模式中的蠶絲被的質量參差不齊。
蠶絲被質量參差不齊,良莠混雜,出現的質量問題越來越嚴重,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會對消費者的安全健康構成威脅,主流媒體也多次對產品質量進行了曝光,影響了蠶絲被的聲譽,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不利。[5]
1 ? ?蠶絲被生產技術
蠶絲被產業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江蘇省、遼寧省和山東省,浙江省和江蘇省是以生產桑蠶絲綿為主,遼寧省和山東省是生產柞蠶絲綿為主。桑蠶絲綿多以手工長絲綿、機制長絲綿和短絲綿為主生產蠶絲被,有少量的桑蠶中長絲綿蠶絲被;柞蠶絲綿是以中長絲綿和短絲綿為主生產蠶絲被,有少量的柞蠶長絲綿蠶絲被。
1.1 ?蠶絲被的原材料
按原料分:蠶桑繭和柞蠶繭。蠶繭包括整個蠶繭、削筘蠶繭、蛹筘蠶繭。桑蠶繭分雙宮繭、上繭、黃繭、次繭。桑蠶繭及繅絲加工的副產品:繭衣、蛹襯繭。蠶絲加工的副產品:絹紡綿球、絹紡短纖維。
絲綿按長度分:長絲綿、中長絲綿(≥25cm)和短絲綿(<25cm)。
絲綿按種類分:桑蠶絲綿和柞蠶絲綿。
1.2 ?絲綿的加工工藝、種類和特點
1.2.1 ?長絲綿
(1)手工長絲綿加工工藝和特點。煮繭(雙宮繭、上繭和次繭)→手工剝繭→拉伸→烘干。天然白色,色澤均勻,蠶絲細長、充分延伸,縱橫分布呈網狀,撕拉韌性好,無明顯綿塊、絲筋,手感蓬松。
(2)機制長絲綿加工工藝和特點。a.機制長絲綿(桑蠶雙宮繭、上繭、次繭,柞蠶繭):蠶繭→水煮抽絲→煮練(加入堿及混合試劑進行去脂脫膠)→洗滌中和(加入柔軟劑、冰醋酸)→脫水→烘干。b.機制長絲綿(蛹襯):繅絲副產品,由絲廠直接繅絲加工成綿片,后期進行煮練(加入堿及混合試劑進行去脂脫膠)→洗滌中和(加入柔軟劑、冰醋酸)→脫水→烘干。
機制長絲綿的特點為多個蠶繭加工制成的絲綿,桑蠶雙宮繭、上繭、次繭和整個柞蠶繭機制長絲綿,切斷很少;蛹襯機制長絲綿,會產生一定量的切斷。桑蠶雙宮繭、上繭和整個柞蠶繭制成的長絲綿基本沒有綿塊和絲筋;桑蠶次繭制成的長絲綿基本沒有綿塊,但有較細和一定量的絲筋;蛹襯制成的長絲綿基本沒有綿塊,有較粗和一定量的絲筋。
機制桑蠶雙宮繭長絲綿特點:天然白色,色澤均勻,蠶絲細長、充分延伸,縱橫分布呈網狀,撕拉韌性好,無明顯綿塊、絲筋,手感蓬松(比手工絲綿略差)。
機制桑蠶次繭長絲綿特點:天然白色,色澤均勻,蠶絲細長、充分延伸,縱橫分布呈網狀,撕拉韌性好,有輕微綿塊、絲筋,手感蓬松(比雙宮繭絲略差)。
機制柞蠶長絲綿特點:天然淡黃色,色澤均勻,蠶絲充分延伸,縱橫分布呈網狀,撕拉韌性好,無明顯綿塊、絲筋,手感蓬松,蓬松度高于桑蠶絲綿。
蛹襯桑蠶長絲綿特點:色澤均勻,蠶絲充分延伸,縱橫分布呈網狀,撕拉韌性略差,有輕微綿塊和較明顯絲筋,手感蓬松略差。
現今手工絲綿的比例很小,大部分都被更加高效的機制絲綿所代替。機制絲綿具有加工速度快、人工成本較低、制絲均勻的特點,但同時因為高溫煮繭的原因,纖維天然卷曲有所破壞,導致蓬松度下降,因此成品機制蠶絲被的壓縮回彈性較差。柞蠶繭中的蠶蛹,食用價值遠遠高于絲和絲綿的使用價值,因此柞蠶長絲綿的比例較小。
1.2.2 ?中長絲綿
中長絲綿是以桑蠶繭和柞蠶絲中的削筘蠶繭、蛹筘蠶繭或繅絲加工的副產品(蛹襯綿)為生產原料。
(1)蛛網狀中長絲綿加工工藝和特點:蛛網狀中長絲綿:蠶繭→煮練(加入堿及混合試劑進行去脂脫膠)→洗滌中和(加入柔軟劑、冰醋酸)→脫水→烘干→(原料)開綿(繭)機→蛛網狀中長絲綿。經開綿(機)加工后的是蛛網狀中長絲綿,絲綿長度大部分在25cm以上,可以直接用以蠶絲被的原料,但絲(毛)粒較多,影響手感。特點是:色澤均勻,蠶絲充分延伸,縱橫分布呈網狀,撕拉韌性較好,但絲(毛)粒較多,手感蓬松。
(2)梳片狀中長絲綿加工工藝和特點:梳片狀中長絲綿:(蛛網狀中長絲綿)梳毛機→梳片狀中長絲綿經梳毛機梳毛工藝加工后的中長絲綿產品,蠶絲纖維排列整齊,呈梳片狀,蠶絲纖維長度大部分在20cm~30cm之間,絲綿長度會有一定量的減短,絲(毛)粒情況改善,手感、外觀和蓬松度較蛛網狀中長絲綿好。特點是:色澤偏黃,蠶絲較粗、長度在25cm左右,纖維排列整齊,外觀和蓬松度較好。
蠶繭中的蠶蛹食用價值遠遠高于絲和絲綿的使用價值,為了取蠶蛹,生產絲綿的原料均為削筘蠶繭、蛹筘蠶繭,因此中長絲綿大部分是柞蠶中長絲綿。
1.2.3 ?短絲綿
短絲綿是以繭衣、繅絲加工的副產品(汏頭)或絹紡短纖維為生產原料。繭衣是蠶繭進行后道工序前,經過挑繭、機器剝繭,剝離下的部分,其工序如下:
短絲綿:繭衣、汏頭煮練(加入堿及混合試劑進行去脂脫膠)→洗滌中和(加入柔軟劑、冰醋酸)→脫水→烘干→(絲綿原料或絹紡短纖維)開綿(繭)機→梳綿機→短絲綿
短絲綿絲長較短,基本集中在5cm~10cm,有較多的長度低于1.3cm的短纖維,短纖維率高,雜質多,蓬松度很差,加工成成品需絎縫。
注:梳毛機和梳綿機,基本原理相同,規格尺寸不同、針布密度大小不同。梳片中長絲綿胎由梳毛機生產,絲綿長度可達25cm左右;梳綿機生產短絲綿,絲綿長度大多在5??cm~10cm。經過梳毛機和梳綿機工藝的絲綿纖維排列整齊,纖維混合均勻?,F市場上存在的梳片狀混合蠶絲被,都是通過梳毛機和(或)梳綿機將蠶絲綿與其他非蠶絲纖維均勻地混合。
1.3 ?蠶絲被的加工工藝、特點及種類
1.3.1 ?手工絲綿被
手工絲綿被:手工剝繭的絲綿,經人工按照尺寸和重量的要求拉成蛛網狀,鋪墊成一定重量和尺寸的蠶絲被。
特點:加工成本高,產量低,但品質高,為優等品絲綿。蠶絲綿胎有明顯的混合分層點,絲綿可以分層分離。
種類:純長絲絲綿被。
1.3.2 ?機制絲綿被
機制絲綿被:機織長絲綿胎;開綿(機)開松制成的蛛網狀絲綿胎;梳毛機和(或)梳綿機生產的梳片狀絲綿胎;人工按照尺寸和重量要求鋪墊而成或絎縫而成。
特點:產量高。含長絲綿和(或)蛛網狀中長絲綿的蠶絲綿胎有明顯的混合分層點,可以分離出長絲綿和(或)蛛網狀中長絲綿。梳片狀中長絲綿和短絲綿的混合是均勻的。
種類:純機制長絲綿被;純中長絲綿被;純短絲綿被;機制長絲綿被和中長絲綿混合被;機制長絲綿被和短絲綿混合被;中長絲綿被和短絲綿混合被;機制長絲綿被、中長絲綿和短絲綿混合被。
1.4 ?蠶絲被分類
目前市場上的蠶絲被分為兩大類:純蠶絲被和混合蠶絲被。
純蠶絲被:純蠶絲長絲綿被;純蠶絲中長絲綿被;純蠶絲短絲綿被;純蠶絲長/中長/短絲綿混制蠶絲被。蠶絲包括:桑蠶絲和柞蠶絲。
混合蠶絲被:蠶絲和化學纖維混合蠶絲被;蠶絲和其他天然纖維混合蠶絲被;蠶絲+化學纖維+其他天然纖維混合蠶絲被。
2 ? ?蠶絲被質量狀況
在目前的蠶絲被生產銷售中,呈現出蠶絲被填充料存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現象,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并影響蠶絲被行業的正常有序發展,甚至危及經濟社會發展安全或社會安定,社會反映強烈,存在極大的質量安全風險。
2.1 ?蠶絲被產品五類假冒偽劣特征
2.1.1 ?把化學纖維和其他非蠶絲纖維混紡進蠶絲綿中冒充純蠶絲被
用外觀特征像蠶絲纖維的化學和其他非蠶絲的短纖維、長絲、長絲切斷與短絲綿、中長絲綿、長絲綿混合鋪墊在一起。常見的化學纖維和其他非蠶絲纖維有:聚酯(滌綸)纖維、聚酯(滌綸)長絲、腈綸纖維、錦綸纖維、錦綸長絲;粘纖、莫代爾、萊賽爾等再生纖維素纖維和長絲。此類假冒偽劣蠶絲被可用纖維定性定量來進行鑒別判定。
2.1.2 ?把天然淺黃色的柞蠶絲過度漂白充當天然白色桑蠶絲
天然的柞蠶絲呈淺黃色,天然的桑蠶絲呈白色。由于柞蠶絲綿的原料柞蠶繭生長在野外,其產量遠遠低于人工養殖的桑蠶繭,柞蠶絲綿被的產量小,造成消費者對柞蠶絲綿被了解少,關注度也少,購買使用率低。生產經銷者為了提高銷量和使用率,把淺黃色柞蠶絲綿經漂白,充當桑蠶絲。柞蠶絲綿經漂白工藝后,pH值指標易不合格,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常見的特征有:整條蠶絲被中,用漂白的柞蠶絲綿標稱桑蠶絲綿;整條蠶絲被中,用低比例的未漂白的柞蠶絲綿和高比例的白色桑蠶絲綿混合,色澤接近白色的桑蠶絲綿。
此類假冒偽劣蠶絲被可通過區分蠶絲的種類和含量來鑒別判定。
2.1.3 ?在純長絲綿中摻入中長絲綿和/或短絲綿冒充純長蠶絲綿,蛛網狀中長絲綿冒充長絲綿
常見的特征現象有:在整條蠶絲被中,中間為短絲綿和/或中長絲綿,外層用長絲綿包覆;在整條蠶絲被中,用長絲綿與短絲綿和/或中長絲綿多層交叉鋪墊;用蛛網狀的有較多切斷中長絲綿直接標稱長絲綿。
此類假冒偽劣蠶絲被需要明確長絲綿、中長絲綿(蛛網狀、梳片狀)和短絲綿的定義和術語,需要各長度的量化值,才能鑒別判定。
2.1.4 ?在純絲綿產品中用短絲綿冒充中長絲綿
常見的特征有:在整條蠶絲被中,中間為短絲綿,外層用蛛網狀的中長絲綿包覆;在整條蠶絲被中,用蛛網狀中長絲綿與短絲綿多層交叉鋪墊;整條蠶絲被,用短絲綿和中長絲綿按一定比例混合梳理成梳片狀絲綿胎。
此類假冒偽劣蠶絲被需要明確中長絲綿(蛛網狀、梳片狀)和短絲綿的定義和術語,需要各長度的量化值,才能鑒別判定。
2.1.5 ?將低廉劣質的蠶絲下腳料或蠶絲再加工成蠶絲被
這種蠶絲原料由蠶絲織物的下腳料和廢舊蠶絲面料,經機械加工開松成纖維;由色蠶絲織物的下腳料和廢舊蠶絲面料,漂白后,經機械加工開松成白色纖維;廢舊絲綿、污染霉變絲綿。
常見的特征有:經機械加工開松后的纖維被梳理成短絲綿綿胎;用新生產的絲綿和再加工短絲綿綿胎多層交叉鋪墊或包覆;用新生產的絲綿和廢舊絲綿和/或污染霉變絲綿多層交叉鋪墊或包覆。
此類假冒偽劣蠶絲被鑒別判定的指標是絲綿品質;絲綿的原料要求、含雜率、短纖維含量和纖維含量。
2.2 ?檢驗技術現狀
上訴五類假冒偽劣,其中第一、二兩類,在GB/T 24252—2009《蠶絲被》標準中有檢測方法和考核指標;第五類,在GB 18383—2007《絮用纖維通用技術要求》標準中有檢測方法和考核指標。第三、四兩類情況,在現行有效的標準中,沒有明確的量化考核指標和測試方法,給檢驗和執法打假帶來困難。因此,對蠶絲被中各種長度蠶絲纖維的量化分析很有必要,通過鑒別絲綿中的長度摻雜使假現象,為打假扶優提供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陳顯梅.淺談蠶絲被生產現狀與檢測方法[J].廣西蠶業,2013,50(2):50-52.
[2]顧紅烽.蠶絲被產品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J].中國標準化,2012 ,(10) :103-106.
[3]甘志紅,王飛.淺析蠶絲被生產現狀與發展前景[J].產業用紡織品,2010,28 (3):30-32.
[4]梁瑞麗.洲泉蠶絲被的品牌復興[J].中國紡織,2014,(2):80-81
[5]陸坤泉,杭志偉 .2013年江蘇省蠶絲被產品質量分析[J].江蘇絲綢,2014,(1):4-5.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紡織測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