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勁松 何秀梅 陳中琦 龔紫泉 詹銀楚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我國是高發性惡性腫瘤之一,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HCC 高發的主要原因,此外遺傳因素、環境條件及免疫狀態也與原發性肝癌有關[1~4]。在我國,HBV 引起的肝衰竭占所有肝衰竭的比例高達75%,且病死率高[5,6]。輔助性T 淋巴細胞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密切相關,其根據其分泌細胞因子的不同可以分為Th1 和Th2 兩個亞群。Th1 在腫瘤免疫中有重要作用,Th2 則可以抑制Th1 細胞分泌細胞因子,促進體液免疫應答。目前,Th1/Th2 細胞相關因子及免疫狀態在肝癌發生及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尚未見報道。本實驗通過檢測來自肝癌高發家族患者癌癥患者、未患肝癌的患者和無癌家族患者的血清Th1/Th2 細胞因子水平,對Th1/Th2 細胞相關因子的作用進行初步探究,以期為HCC 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做出可行性指導。
1.一般資料:選擇2011 年2 月~2014 年2 月于筆者醫院進行就診的肝癌高發區域的肝癌患者和健康體檢者。調查后,根據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選取肝癌高發家族癌癥患者30例(A 組)、肝癌高發家族未患肝癌患者45 例(B 組)和無癌家族患者75 例(C 組)。其中肝癌高發家族成員的標準是血緣關系親屬中有兩例或以上患者,無癌家族成員是指與高發家族成員居住與同以區域,但與高發家族無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中不存在癌癥患者的成員[7]。本實驗診斷標準參照流行病學方法。納入標準:各個患者年齡上下差距<5 歲,具有相同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相同民族,相同HBV 感染或攜帶。排除標準:排除甲、丙、丁和戊肝炎病毒感染者,排除酒精性、自身免疫性和藥物性肝癌HBV/HCV 重疊感染者。
2.研究方法:(1)血清收集:取各組空腹靜脈血10ml,其中5ml 經2h 靜置后離心10min,分離出血清。另外5ml 加入肝素抗凝后保存于-80°C 冰箱待測。(2)血清IFN - γ 和IL-10 檢測方法:采用ELISA 試劑盒(美國Rapidbio 公司)檢測血清IFN -γ 和IL -10 水平。嚴格按照ELISA 試劑盒操作,待測樣本加入10μl 標準品、40μl 樣本稀釋液和50μl 酶標工作液,在37℃恒溫箱孵育30min,洗板4 次后每孔加入顯色A 液50μl,顯色B 液50μl,37℃避光顯色15min 后每孔加50μl終止液。反應終止15min 后,以空白孔調零,在450nm 波長下測定各組的吸光度值。根據標準品的濃度及對應的OD 值,參考標準曲線方程,計算出對應的樣品濃度,最終濃度為實際測定濃度乘以稀釋倍數。
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結果均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并對血清IFN -γ 和IL -10 檢測結果進行正態性檢驗,呈正態分布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的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表示,采用非參數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患者一般情況比較:肝癌高發家族癌癥患者30 例(A 組)、癌高發家族未患肝癌患者45 例(B 組)和無癌家族患者75 例(C 組)。按A 組和C 組、B 組和C 組配對進行對比研究。各組人群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glutamic -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等生物化學指標水平見表1。與無癌家族患者相比較,肝癌高發家族癌癥患者和未患癌患者的血清ALT、AST 等生物化學指標水平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

表1 各組人群的生物化學指標水平
2.血清IFN-γ 和IL -10 表達水平:血清IFN -γ 和IL-10 表達水平檢測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各組人群的血清IFN-γ 和IL-10 表達水平檢測結果
肝癌高發家族癌癥患者的IFN -γ 水平顯著低于癌高發家族無癌患者和無癌家族成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而IL-10 水平顯著高于癌高發家族無癌患者和無癌家族成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而肝癌高發家族無癌患者IFN - γ水平和IL-10 水平癌癥患者具有相同的變化趨勢,但是較無癌家族成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由圖1 可看出,IFN -γ 水平隨著肝癌的發展逐漸增加,即肝癌高發家族癌癥患者的IFN -γ 水平顯著低于肝癌高發家族無癌患者和無癌家族成員(P <0.05),而癌高發家族無癌患者和無癌家族成員的IFN-γ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相反,IL-10水平隨著肝癌的發展逐漸降低,即肝癌高發家族癌癥患者的IFN -γ 水平顯著高于癌高發家族無癌患者和無癌家族成員(P <0.05),肝癌高發家族無癌患者和無癌家族成員的IL-10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圖1 各組人群的血清IFN-γ 和IL-10 表達水平
3.血清細胞因子表達水平與臨床特征的關系:肝癌高發家族男性成員IFN -γ 水平低于無癌家族男性成員,IL-10 的水平顯著高于無癌家族男性成員,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肝癌高發家族女性IFN-γ 和IL -10 水平與無癌家族女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肝癌高發家族HBsAg 陽性者中,患有肝癌的家族成員IFN -γ 水平低于無癌家族,而IL-10 的水平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 05)。在未患肝癌的HBsAg 陽性成員中,IFN-γ 和IL-10 水平與肝癌家族成員變化趨勢相同,但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表3)。
在我國,HCC 是發生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且病死率高[8]。目前針對肝癌發生前機體Th1/Th2 細胞相關因子及免疫狀態在肝癌發生及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及特征少見報道。Th1/Th2 型細胞相關因子在機體抵御腫瘤發生過程中發揮關鍵的作用,可促進機體的免疫應答,增強機體抵抗力[9,10]。Th1誘導細胞免疫,Th2 誘導體液免疫。IFN-γ 和IL -10 分別源于Th1/Th2 型細胞,其作用是維持免疫系統功能和保證生理平衡[11,12]。很多腫瘤相關疾病的發生與IFN-γ 和IL -10 功能異常相關[13,14]。在正常狀態下,Th1/Th2 在機體中處于平衡狀態,無論向Th1或者Th2 任一方向漂移都會引起機體功能的異常[15,16]。

表3 不同臨床特征家族成員IFN-γ 與IL-10 水平
本研究發現,與無癌家族患者相比較,肝癌高發家族癌癥患者和未患癌患者的血清ALT、AST 等生物化學指標水平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肝癌高發家族癌癥患者的血清IFN -γ 水平顯著低于肝癌高發家族無癌患者和無癌家族成員(P <0.05),而IL-10水平顯著高于癌高發家族無癌患者和無癌家族成員。即肝癌高發家族癌癥患者的Th1 /Th2 平衡狀態向Th2 漂移。因此可以推斷肝癌高發家族癌癥患者的腫瘤產生原因可能是Th1 誘導的細胞免疫受到抑制,干擾了機體對腫瘤細胞的清除,從而促進了肝臟腫瘤的發生,增加了患肝癌的概率。此外,夏妍等[17]報道,Th1/Th2 平衡狀態向Th2 漂移是HBV 慢性感染的原因之一。Th2 與脂肪肝、慢性HBV 感染和HCC等都一定關系[18]。
肝癌高發家族中無癌患者的血清IFN -γ 水平略低于無癌家族成員,而IL -10 水平略高于無癌家族成員。這提示,肝癌高發家族中無癌患者的Th1/Th2 平衡狀態也有向Th2 漂移的傾向,免疫功能下降。這說明在癌癥發生之前,肝癌高發家族中無癌患者的Th1/Th2 已經發生變化,其原因可能與遺傳和環境等因素有關。Tilg 等[19]報道,慢性HBV 患者的肝損傷過程有相關細胞因子的參與,但機體免疫功能異常與HBV 慢性感染之間的關系尚不明確,是機體的免疫功能異常導致了HBV 慢性感染,還是HBV 慢性感染導致了機體的免疫功能異常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莫金英等[20]認為,某些等位基因的表達或缺失而導致的血清中Th1/Th2 失衡與肝癌癥家族聚集性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肝癌高發家族的男性有Th1/Th2 平衡向Th2 偏移的傾向,這可能是因為肝癌高發家族中男性的細胞免疫功能受到顯著抑制,使機體對HBV 的侵襲更加敏感。同時肝癌高發家族成員HBsAg 陽性的患者也存在Th1/Th2 平衡失調的趨勢,Th2 表達增多,細胞免疫受到抑制,進而增加HBV感染的概率。肝癌高發家族中未患病的成員Th1/Th2 水平無明顯變化,這說明Th1/Th2 的變化是肝癌發展過程中逐漸變化的。
綜上所述,本實驗通過探討機體Th1/Th2 細胞相關因子及免疫狀態在肝癌發生及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發現了肝癌高發家族有Th2 表達傾向性的特點,血清中Th1/Th2 失衡與肝癌癥家族聚集性密切相關,為Th1/Th2 細胞相關因子及免疫狀態在肝癌發生及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1 龐裕,李國堅,吳繼周,等. P53 抗體與廣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12,29 (2):206 -209
2 全紫薇,陶薔. 肝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研究進展[J]. 醫學研究雜志,2013,42(9):159 -162
3 Chen L,Zhang Q,Chang W,et al. Viral and host inflammation-related factors that can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Eur J Cancer,2012,48(13):1977 -1987
4 Jang JW,Oh BS,Kwon JH,et al. Serum 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Cytokine,2012,60(12):686 -693
5 Kao JT,Lai HC,Tsai SM,et al. Rather than interleukin-27,nterleukin- 6 expresse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iver severity in naive hepatitis B infection patients[J]. Liver Int,2012,32(6):928 -936
6 謝伶俐,周力,李麗濱,等. TNF-α 和IL-6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義[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14):1492 -1496
7 傳霖,葉天星,陸德源,等[M]. 現代疾學免疫學. 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132 -133
8 周嘉敏,王魯,石洪成,等. PET 在原發性肝癌中的應用進展[J]. 醫學研究雜志,2011,40(1):139 -143
9 Yuan JM,Fan Y,Ognjanovic S,et al.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n relation to risk of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wo case-control studies[J]. BMC Gastroenterol,2013,13(8):32 -33
10 Jang JW,Oh BS,Kwon JH,et al. Serum 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in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ytokine,2012,60(3):686 -693
11 He X,Li X,Liu B,et al. Down-regulation of Treg cells and upregulation of TH1/TH2 cytokine ratio were induced by polysaccharide from Radix Glycyrrhizae in H22 hepatocarcinoma bearing mice[J].Molecules,2011,6(10):8343 -8352
12 Nagai H,Miyaki D,Matsui T,et al. Th1/Th2 balance: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efficacy for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J].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08,62(6):959 -963
13 Qiu FB,Wu LQ,Lu Y,et al. Predominant expression of Th1 -type cytokines in primary hepatic cancer and adjacent liver tissues[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7,6(1):63 -66
14 Palma G,Barbieri A,Bimonte S,et al. Interleukin 18:friend or foe in cancer[J]. Biochim Biophys Acta,2013,1836(2):296 -303
15 張鷺,李國堅,吳繼周,等. Th1/Th2 細胞相關因子對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響研究[J].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12,32(11):1000 -1004
16 Teixeira AC,Mendes CT,Marano LA,et al. Alleles and genotypes of polymorphisms of IL-18,TNF-α and IFN-γ a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and severit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in Brazil[J]. Hum Immunol,2013,74(2):1024 -1029
17 夏妍,張淑云. CD4+T 淋巴細胞亞群與HBV 感染不同臨床轉歸的關系[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1(6):498 -507
18 Mohran ZY,Ali-Eldin FA,Abdel Aal HA. Serum interleukin-18:does it have a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C virus 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Arab J Gastroenterol,2011,12(4):29 -33
19 Tilg H,Kaser A,Moschen AR. How to modulat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liver diseases[J]. Liver Int,2006,26(9):1029 -1039
20 莫金英,吳繼周,吳健林,等. IL-18 與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關性[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22(4):573 -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