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潤芝 李 謹 張 群 王麗欣 張遠芬
慢性鼻-鼻竇炎(chronic rhino sinusitis,CRS)是指因單個或多個鼻竇的感染而引起的鼻黏膜慢性炎癥,病程持續12 周以上癥狀沒有完全緩解甚至加重,易遷延復發,同時誘發或伴發其他相關疾病[1]。近年來隨著空氣環境質量的日益惡化,我國慢性鼻-鼻竇炎的發病趨勢逐年上升,引起人們生活質量的整體下降。根據《CPOS -2008 指南》,藥物治療為CRS 首選治療方案,只有在藥物治療無法獲得滿意療效時才考慮手術治療[2]。EPOS -2008 推薦長期小劑量口服大環內酯類藥物(>12 周)作為CRS 一線用藥。其中,以克拉霉素為代表的十四元環類已被證實有著確切療效,能有效緩解CRS 的病情進展。近年來,國內外臨床研究發現,聯合使用克拉霉素和局部糖皮質激素可在CRS 治療中獲得良好療效[3~5]。本研究具體探討了長期低劑量克拉霉素聯合鼻用激素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在筆者醫院2010 年3 月~2013 年12 月接受治療的慢性鼻-鼻竇炎患者中,選取無解剖變異及大環內酯類藥物過敏的患者112 例,其中,男性59 例,女性53 例,患者平均年齡26.9 ±7.4 歲。納入全部患者符合《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08 年南昌)》診斷標準[2]:①鼻塞、流涕、頭痛等癥狀持續12 周以上不能緩解甚至加重者;②鼻內鏡檢查發現鼻道阻塞,中、下鼻甲黏膜水腫;③CT 檢查發現單個或多個鼻竇炎癥,無竇口鼻道解剖學改變;④無大環內酯類藥物過敏,無肝、腎疾病。按入院時間及治療方法隨機分組,將其分為治療組(聯合用藥組)與對照組(單純用藥組),其中治療組65 例,對照組47 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基本資料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存在可比性。
2.治療方法:治療組:聯用克拉霉素、鼻用激素及鼻腔沖洗進行治療,其中成人每次克拉霉素口服250mg,兒童每次口服125mg,2 次/天,服用兩周后改為1 次/天,連續用藥90 天;鼻用激素為曲安奈德鼻噴霧劑噴鼻,使用時每鼻孔噴1 ~2下,1 次/天;使用生理鹽水對兩側鼻腔進行沖洗,1 ~2 次/天。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其他生命指標。對照組單純使用鼻用激素及鼻腔沖洗,治療方法同上,其余條件無差異。
3.觀察指標:(1)視覺模擬量表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分別對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鼻部癥狀進行評分,評價指標包括鼻塞、流涕、頭痛、嗅覺減退,評分等級:輕度0 ~3 分,中度>3 ~7 分,重度>7 ~10 分。若VAS >5 分,則表明其生活質量受到明顯影響[7]。(2)臨床療效判斷:在患者治療第3 個月末,依據臨床療效對兩組患者進行統計分析,評定標準為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科學分會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8]。具體如下:治愈:患者鼻部和全身癥狀基本消失或大部分緩解,鼻內鏡下雙側鼻腔無膿性分泌物,黏膜無充血水腫;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改善,鼻內鏡檢查鼻道內有少量膿性分泌物,黏膜充血有所緩解;無效:臨床癥狀未見明顯改善,鼻腔內有大量膿性分泌物,黏膜充血水腫。(3)鼻竇CT 評分: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第3 個月末進行鼻竇CT 檢查,按Lund-Mackay 分期評分,包括左右兩側,分為鼻竇與鼻道竇口復合體(OMC)兩部分。鼻竇情況:每側分為上頜竇、前組篩竇、后組篩竇、額竇、蝶竇5 個部位分析,0 分=無異常,1 分=部分渾濁,2 分=完全渾濁。鼻道竇口復合體(OMC):0 分=無阻塞,2 分=阻塞。總分為鼻竇與鼻道竇口復合體得分之和,單側最高12 分,雙側最高24 分[9]。
4. 統計學方法:收集數據資料,數據分析選取統計學軟件SPSS 16. 0,計量資料使用t 檢驗,表示為均數± 標準差(±s),計數資料則使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結果:在治療前,對治療組和對照組的鼻部癥狀進行VA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經過3 個月的治療后,治療組的VAS 評分中鼻塞、流涕、頭痛、嗅覺減退4 項得分均明顯下降(P <0.05),而對照組僅有鼻塞VAS評分下降較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 05,表1)。
表1 兩組患者鼻部癥狀VAS 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鼻部癥狀VAS 評分對比(±s)
與治療前比較,* P <0.05
癥狀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對照組 治療組 對照組鼻塞 5.69 ±1.47 5.40 ±1.51 2.44 ±1.22* 2.98 ±1.18*流涕 4.53 ±1.53 4.96 ±1.23 3.36 ±1.63* 4.02 ±1.46頭痛 3.37 ±1.44 3.32 ±1.21 1.88 ±1.69* 3.07 ±1.77嗅覺減退 6.09 ±1.65 6.17 ±1.57 2.58 ±1.13*4.49 ± 1.83
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對照組為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鼻竇CT 評分結果:在治療前,兩組患者鼻竇CT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經過3 個月的治療后,治療組的鼻竇CT 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鼻竇Lund-Mackay 評分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鼻竇Lund-Mackay 評分對比(±s)
與治療前比較,* P <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65 7.87 ±0.68 3.59 ±0.73*對照組47 7.54 ±0.59 5.98 ±0.81
4.不良事件: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治療期間均未發現嚴重不良事件,治療組3 例出現惡心、腹脹,對照組1 例出現輕微頭昏,經對癥處理后癥狀消失。治療期間兩組患者未出現藥物過敏,肝、腎功能報告未發現明顯異常。
慢性鼻-鼻竇炎(CRS)是指涉及一側或雙側鼻腔鼻竇黏膜的慢性炎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和手術[10]。以糖皮質激素、黏液促排劑、抗生素以及鼻腔沖洗等為代表的藥物治療費用低、不良反應小,但起效較慢,且尚需聯合給藥才能有明顯療效[9]。手術治療療效較快,但手術治療引起的鼻黏膜創傷難以修復,同時可引起竇口引流不暢等并發癥,影響療效[11]。此外,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除去局部解剖異常因素,大部分CRS 是由于黏膜病變導致竇口及中鼻道引流不暢引起,因此CPOS-2008 指南推薦,在無局部解剖結構變異的CRS 患者中,可考慮抗炎治療作為首選治療[12,13]。
克拉霉素屬于十四元環大環內酯類藥物,相較其他大環內酯類藥物,因其抗菌譜廣、半衰期長、生物利用度高,患者易接受而堅持治療[14]。克拉霉素的抗炎機制如下[15]:①對炎性細胞的作用,能抑制其功能并下調炎性介質如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和干擾素等的表達,抑制炎性病變的發展;②減少細胞膜的酰基絲氨酸內酯酶,同時抑制生物膜生成所需要的重要物質藻酸鹽,破壞并抑制細菌生物膜的形成。國內外研究者最新研究還發現其潛在的免疫調節作用,動物實驗提示克拉霉素可縮短鼻腔黏膜傳輸時間,同時加速中性粒細胞的凋亡[16]。克拉霉素經以上多種機制在慢性鼻-鼻竇炎發揮治療作用,其具體作用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17]。
鼻腔鼻竇黏膜的慢性炎癥發展和修復的周期緩慢,往往超過12 周,因此,推薦藥物治療原則上時間應≥12 周[2]。本研究表明,長期低劑量克拉霉素聯合鼻用激素治療CRS 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鼻竇CT 評分,且不良反應少,總體療效較好。克拉霉素聯合鼻用糖皮質激素總體療效明顯優于單獨使用鼻用激素,且克拉霉素具有用藥方便、費用經濟、依從性高的優點,在CRS 的治療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應在臨床中繼續推廣[18]。
綜上所述,采用長期低劑量克拉霉素聯合鼻用激素來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療效確切,同時此療法安全合理,應用價值高,在慢性鼻-鼻竇炎中具有重要價值,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同時,更多的臨床經驗還需耳鼻喉科醫生在應用過程中不斷進行總結,有關克拉霉素對慢性鼻-鼻竇炎細菌生物膜的具體作用機制還需要開展進一步研究[19]。
1 張華,許庚. 抗茵藥物在慢性鼻-鼻竇炎治療中的作用[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48 (2):104 -106
2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鼻科學組. 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08 年,南昌)[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4(1):6 -7
3 陳曉燕.長期小劑量克拉霉素治療慢性鼻竇炎90 例[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5553 -5554
4 Desrosiers M,Evans GA,Keith PK,et al. Canadi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cute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J].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1,40 Suppl 2:99 -193
5 邵鑫,吳濤,陳瑤等.鼻用激素聯合克拉霉素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療效觀察[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8(8):1455 -1458
6 Fokkens W,Lnnd V,Mullol J,et al.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07[J]. Rhinol Suppl,2007,(20):1 -13
7 田曉華,張麗華.慢性鼻-鼻竇炎藥物治療的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9):48 -49
8 程果.慢性鼻-鼻竇炎患者實施克拉霉素聯合曲安奈德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分析[J].安徽醫藥,2013,17(5):856 -857
9 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7
10 劉小兵,陳君,王曉霞,等.充分藥物治療慢性鼻-鼻竇炎80 例療效觀察[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21 (3):43 -44
11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會鼻科組,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 慢性鼻- 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 年,昆明).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48(2):92 -94
12 左可軍,許庚.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內鏡鼻竇手術后黏膜遷延性炎性反應的臨床觀察[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46(9):718
13 李華斌,程雷.慢性鼻-鼻竇炎的研究在爭議中進展[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23(2):49 -51
14 李文生,沈康.兒童慢性鼻-鼻竇炎的細菌譜特征及治療[J]. 浙江臨床醫學,2012,14(8):936 -937
15 陸曉和. 實用臨床用藥監護[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2 -43
16 邵姍,王洪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分類及在慢性鼻-鼻竇炎中的應用[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24(17):814 -816
17 Ragab SM,Lund VJ,Scadding G. Evaluation of the medical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rhino - sinusitis:a prospective,randomized,ctrial[J].Laryngoscope,2004,114(5):923 -930
18 邱榮敏,鄧碧凡,廖敏,等.大環內酯類并糖皮質激素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效果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14 16(7):1082 -1083
19 諸葛盼,尤慧華,徐瑞,等.克拉霉素對細菌生物膜陽性慢性鼻-鼻竇炎患者術后療效的影響[J].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2,5(5):274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