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志宏
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361024)
境外中國工業園產業發展定位及開發模式分析
——以越南中國(海防-深圳)經濟貿易合作區安陽工業區為例
施志宏
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361024)
為了實現產業戰略轉移,我國正嘗試建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以越南中國(海防-深圳)經濟貿易合作區安陽工業區為例,分析了境外中國工業園的產業發展定位,提出了境外中國工業園區開發模式和組織架構。
工業園區;產業發展;開發模式
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并存的背景下,我國正嘗試在一些經濟相對欠發達國家建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這種創新模式,由境外產業投資和運營經驗豐富的企業牽頭,組織一批國內相關傳統優勢產業企業在境外建立完整上下游產業鏈的工業園,成為中國企業戰略轉移,進入全球經濟航道的一個堅實基地。
根據深圳產業升級的需要,把低端的、勞動力密集型的、附加值比較低的或者市場占有率不高的加工環節,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有序轉移出去。本項目投資主體由中航集團、中深國際公司、海王集團等十家企業組成,在電子、醫藥、工業園區開發、對外經濟合作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雄厚的實力。同時,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共同為合作區項目提供金融、保險配套服務。深圳市總商會、服裝行業協會和電子商會等行業協會組織提供產業規劃以及入區企業招商配合與服務。
中國越南(深圳-海防)經濟貿易合作區位于海防市安陽縣內,占地800公頃,首期開發用地面積212.61公頃。規劃建設廠房、倉儲用房、辦公、研發、展示、食堂等設施。項目經營采取土地出讓、開發標準廠房倉儲租售相結合的方式。計劃投資開發建設的內容為:工業區入口及圍墻,基礎設施(道路、水電管網、污水處理廠等),辦公、研發、展示、餐飲等配套設施,部分標準廠房、倉儲以及配套生活區等建設項目,如圖1所示。

圖1 越南中國(海防—深圳)經濟貿易合作區區位
2.1 工業園發展沿革分析
通過對中外典型工業園區進行了比較和實證分析,得出工業園區競爭的三個階段,見圖2。產業園的競爭已經由以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為主導,發展到以園區品牌為主導的文化競爭[1]。許多新興的工業園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一功能配套,而是在增加功能區(如居住區、體育區等)的同時,實行專業化的研究開發(如信息技術工業園、生物技術工業園等)。
2.2 主導產業選擇的原則
主導產業的選擇秉承以下原則:
1)高端原則。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宗旨,發展高附加值、高成長性、高技術含量的產業。
2)集約原則。堅持自主創新戰略,在發展模式上進一步集約化,體現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園區的總體要求[2]。
3)輻射原則。進一步打造高端要素聚集高地,發揮輻射作用,帶動區域經濟繁榮,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4)特色原則。充分利用和借鑒國際國內一流園區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發展基礎,正視區域差異,因地制宜,揚長補短,特色發展。
安陽工業區主導產業應能有效利用資源、區位、生態和生產要素各資源,有較強的產業關聯度,能有力地推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有較高的產出效益,對推動海防市經濟快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產業現已具備較大規模或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和較大的發展潛力。通過對比中越兩國發展速度的差異性和進程的相似性,以及深越聯合投資公司的成員公司在電子、服裝、醫藥、運輸方面的優勢,確定以電子、服裝等為主導產業,以服務業和高科技研究開發業為輔助。園區實行準入制,提高園區項目進入門檻,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見圖2。

圖2 工業園產業定位分析
2.3 工業園產業定位分析
1)安陽工業區主導產業定位
以投資方在電子、服裝、醫藥、運輸方面的優勢,確定以電子、服裝等為主導產業,以服務業和高科技研究開發業為輔助,實現工業園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
2)安陽工業區總體定位
①功能定位
空間功能定位:中越南兩國經濟深層次合作的示范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優質平臺;海防市的工業衛星城。
經濟功能定位:以輕工業為主,以物流業為輔,積極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的現代工業園區[3]。
社會環境定位:人居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工業園區。
②總體定位
安陽工業園合作區應該建設成為中越兩國經濟深層次合作的示范區,成為集研發、生產、加工、展銷、貿易、物流配送等于一體的優勢傳統產業集聚地,成為深圳企業海外發展重要的營運平臺。
3.1 開發模式
根據國內外工業園的開發模式的成功經驗,大致有以下三種:
①“引鳳筑巢”,即由政府和開發商將基礎設施建設好,將土地土地出讓轉讓。此模式下土地利用粗放,對入駐企業無限制,開發區產業結構錯位,效率低下。例如中國早期的開發區。
②“筑巢引鳳”,即地產商投資完成廠房、辦公等園區物業的修建,通過統一招租的形式,將廠房及辦公物業出租或出售。例如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資金籌集、土地運用、招商引資等均采用統一規劃,專業化分工建設、管理和服務協調相配合的發展模式。該模式優點是:充分考慮工業項目的布局問題,以利于工業項目能按產業門類向各類產業園區集聚,從而建立相關的產業鏈,提高園區土地利用率,推動產業集聚區升級。此模式的缺點是缺乏彈性。此種模式還有訂單式:即企業則可選擇建造更符合自身特定需求的物業。地產商和廠家通過雙方協定,為企業量身定做工業物業[4]。
③上述兩種方式的結合,部分土地建設廠房,其余土地轉讓。向入住園區的企業提供相關服務,此模式下對園區的開發有彈性,適應園區的持續發展。例如蘇州工業園,掛牌及拍賣經營性用地,吸引了海內外有實力的房地產商,而其綜合保稅區內標準廠房則采用出租形式。
3.2 安陽工業區選擇的開發策略
從安陽工業園情況來看,投資方為實力雄厚的深越投資公司,有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安陽工業園在市場條件下,開發經營和產業發展要有足夠的彈性和超前性,除了主導產業,規劃應考慮未來產業升級引起的各種產業類型的變化。應該采取筑巢引購和引鳳筑巢相結合的辦法,按照要求建設廠房和相關配套設施,而不是粗放型的轉讓土地。按照項目建議書,自建廠房占30%,其余70%按照土地轉讓進行。
實施策略:劃定起步區域,梯度開發。即按照由東南向西北逐步推進的梯度開發思路,在片區南側劃定起步(一個較為完整的生產、管理、服務單元),作為建設的示范區。優先安排主要市政設施及道路工程建設(如污水廠、主干道及起步區市政道路),盡快催熟土地。選擇起步區沿主干道一側地塊,先期由園區統一開發建設標準廠房,盡快吸納深圳的電子、服裝企業進駐,短時間內產生一定公共影響力和生產能力。土地轉讓及建設標準廠房建議出租(售)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建議沿主干道兩側,臨近生活區的地塊作為園區統籌建設區域,以完整的規劃、高標準的建設保證沿道路景觀的統一協調。如圖3所示。

圖3 分期實施規劃圖
3.3 工業園區組織模式
1)工業園區的功能
①主要功能:聚合產業群,將若干同質化的產業聚合到一起,產業間、企業間相互激蕩,形成了一系列的產業優勢。
②輔助功能:為園區創收,利用工業園的模式和政策上的優勢,吸引來自區內外各地的優秀企業進駐,為片區創收任務提供支持;解決就業問題,工業園的建立需要管理、需要人才,企業的進駐會帶來機會,帶來工作。
2)工業園區的組織架構
①開發機構
開發主體是“深越投資公司”。作為項目投資方,負責本項目開發建設,并直接安排旗下專業化公司作為股東參與本項目的投資和項目決策等活動。深越投資公司受安陽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委托進行土地綜合開發。海防、深圳兩市支持深越公司的開發建設,并采取必要措施幫助其實現良性發展。
②組織架構
工業區管委會:主要提供融資、研發、會議、產品展示、培訓、員工餐飲、物管、服務等完善的綜合配套服務,并在合作區周邊配套建設員工生活服務設施,使入園企業集中精力搞好生產,全面降低園區企業成本[5]。見圖4。

圖4 工業園區的組織架構
規劃不應是物質要素的拼合,而應綜合考慮產業發展趨勢、組織結構特征以及開發經營模式。現代工業園區的最大競爭優勢應是具有前瞻性的環境規劃結合獨特的產業發展策略。建立境外投資集聚區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環節,中國越南(深圳-海防)經濟貿易合作區項目對廣東省和深圳市進一步推進與越南及東盟經貿合作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將為廣東紡織服裝、輕工業和機電產品等生產、出口企業實施原產地多元化戰略提供良好的生產、加工和貿易平臺。
[1][美]勞愛爾.工業生態學與生態工業園[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2]吳金明,邵昶.產業鏈形成機制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 (4):36~43.
[3]陸佳.循環經濟理念下的生態工業園規劃實踐——以深圳市寶安區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07,(3):66~71.
[4]王興平.中國城市新產業空間——發展機制與空間組織[M].科學出版社,2003.
[5]熊國平.蘇州工業園發展規劃研究[J].城市規劃匯刊,2003(2):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