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钚鈾
百姓的舞臺 文化的樂園
——龍泉驛區特色文化廣場一覽
·彭钚鈾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不僅要落細、落小、落實,關鍵還要落到廣大群眾的心坎上。成都市龍泉驛區按照省委提出打造“文化院壩”,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要求,結合龍泉驛區實際,借鑒外地經驗,以創新打造特色文化廣場為抓手,將文化樂園和精神家園融合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群眾日常生活,讓群眾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唱主角,受到廣大群眾普遍好評。2014年以來,已經投資300多萬元,建成村(社區)文化廣場示范點12個。規劃在五年內實現全區139個村(社區)特色文化廣場全覆蓋。

特色文化廣場主要內容包括“一堂一場、三站六廊”。“一堂”是指講述身邊好人故事、接受禮儀教育的道德講堂;“一場”是指面積不低于200平方米以及相關文體配套設施和建有3支以上群眾性文化隊伍的文體活動廣場;“三站”包括志愿服務站、好人模范服務站和圖書服務站;“六廊”則是根據當地特色,因地制宜創建的道德模范廊、勤學勵志廊、致富能人廊、孝老愛親廊、鄉風民俗廊、文化風采廊等至少6個以上特色文化展示廊。它以“文化樂園、精神家園”為主題,是集“文體配套設施、群眾文化隊伍、精神文明展示”于一體的農村(社區)文化活動綜合體。
特色文化廣場包含的文體活動廣場、道德講堂、志愿服務站、圖書服務室等硬件設施,按照“整合資源統籌建、突出特色創新建、因地制宜節約建、發動群眾共同建”的原則,在充分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文化資源基礎上,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實行統籌規劃一體建設,每個示范點位重點突出道德講堂、志愿服務站、好人服務站和特色文化長廊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陣地的打造。如:大面街道龍安社區不僅在新建成的文化廣場上增添了兒童游樂場、籃球場、健身路徑等文體設施,在社區配套建設志愿服務站、好人服務站和圖書服務站,建設特色文化長廊,還通過新舊照片對比,展示出龍安社區老百姓翻天覆地的生活變遷。
特色文化廣場,建不建,群眾說了算;內容怎么定,群眾說了算;由誰來建,群眾說了算。特別是文化廣場中特色文化長廊的內容,如何充分體現本社區(村)的特色,試點單位召開社區(村)兩委會、黨員會、議事會充分醞釀,集思廣益。對建設資金的使用,按照基層公共服務資金項目全面公開、群眾代表全程監督予以實施。
特色文化廣場具有“三個功能”, 即學習展示功能、榜樣示范功能、群眾參與功能,已成為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平臺、文明風采展示的櫥窗、學習先進典型的課堂。村(社區)通過打造好人服務站和“勤學勵志”“致富能人”“孝星孝榜”“道德模范”等特色文化長廊,展示本村(社區)各類榜樣典型,引導身邊人學習身邊人。

時代需要感天動地的英雄壯舉,更需要凡人善舉的點滴溫情。龍泉驛區制定身邊好人榜樣典型評選標準時,打破榜樣人物“高大全”的傳統思維,特別注重身邊普通人的平凡事。家中有老壽星,就可以參加孝老愛親榜樣的評選,長期堅持參加村(社區)公益服務,就是助人為樂的典型。2014年8月,龍泉街道崇德社區舉辦的第一屆“崇德好人”評選表彰活動,圍繞“最美家庭”“最美樓棟”“文明院落”及“助人為樂”“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勤學勵志”等方面推薦評選,廣邀社區居民推舉身邊好人,通過近3個月的反復征求意見,評選出11個先進集體,29名好人典型。社區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表彰大會,并將他們的典型事跡展示在社區特色文化長廊上,在廣大居民中產生很大反響。
確保評選過程公開公正是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的重要途徑。在評選過程中,龍泉驛區積極通過部門和街鎮鄉、村(社區)公示欄、宣傳欄和媒體公開身邊好人評選情況,公開征求群眾意見建議,評選結果在村(社區)文化廣場上展示宣傳,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特色文化廣場“特別”之處在于:文化活動是載體,道德涵養是核心,以“文化樂園、精神家園”為目標,堅持寓教于樂、以文化人。
道德講堂作為特色文化廣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育身邊好人、學習榜樣典型、引領文明新風方面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在開展道德講堂活動中,龍泉驛區著力強化道德講堂主題性、流動性、互動性原則,確保道德講堂親民、接地氣、受歡迎。突出道德講堂主題性,將“喬遷禮”“啟蒙禮”“成人禮”“婚禮”“敬師禮”等納入道德講堂,針對茶店鎮勝利村生態移民,整體搬遷進城住上電梯公寓,為全村老百姓舉行了集體喬遷新居儀式;針對全區高中畢業生開展了“百名學子游車城、道德講堂勵志行”活動;在全區教師節活動中開展“踐行核心價值觀、 恭行崇德敬師禮”,既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又彰顯了時代文明新風。突出道德講堂流動性,室內固定場所開展和室外廣場流動開展相結合,整合放映壩壩電影資源,將流動道德講堂舉辦到群眾家門口,以“3211”(即表演3個群眾自創自演的文藝節目、講述2個身邊好人故事、看1則公益短片和1部經典電影)為基本模式,打造了“聽身邊好人故事、看車城壩壩電影”流動道德講堂品牌。突出道德講堂互動性,在流程中設置暢談感悟、知識搶答、儀式參與等環節,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作者系中共成都龍泉驛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責編:李妍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