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宇翔 攝影:袁曉曄 ]
全世界改裝者聯合起來!
[ 文:張宇翔 攝影:袁曉曄 ]
改聯網不是一個把復雜的原廠汽車變成更復雜的改裝汽車的設備裝置,它是汽車改裝圈內最優秀的網站之一。改聯網的神經中樞在北京的酷車小鎮,依靠這里,它把自己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分支機構順序連接起來。數十人的員工,正在這個機構的不同部門協同動作,按步就班地支持著改裝業界的信息流。
與想像中不同,風風火火的改裝氣息并沒有從辦公室里那數十臺電腦的硬盤和內存里飄散到空氣中,整個辦公區的風格依舊樸實直白,與改聯網充滿競速氣息的標志相比,這里顯得穩重成熟。
同樣,創始人吳中華先生也是不輕易露出改裝專業人士之本色的,很多時候,他的西裝革履屏蔽了他身上的個性范兒。只有樓下停著的他的座駕之一的豐田86,稍稍有些泄密。那種款型的車,先天就像在等待著改裝,可能正因此,它與吳中華走到了一起,達成了這款車在中國的第一部車和第一位車主。
它找對了主人,在歷次相關改裝廠商新套件下線的時刻,作為吳中華的座駕,它都會首當其沖成為新品的嘗鮮者。在改裝媒體圈負有盛名的吳中華同樣也曾是愛卡的創始人之一,他還曾為多個汽車網站立下汗馬功勞,之后對汽車改裝的愛支配著他創立了改聯網。
愛上改裝,對吳中華是偶然之中發生的必然:“2002年,有一位澳洲回國的朋友想在中國開展改裝業務,我陪同考察了近半年的改裝市場。在這期間我掌握了很多國內外改裝方面的知識,尤其是看透了他從國外帶回來的各種改裝雜志和光盤。考察的結論是中國改裝市場沒發展,所以朋友回澳大利亞了,卻留下了一個愛上改裝的我。于是在2003年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開始了自己的改裝之路。在改裝的過程中,激動過、被騙過、失落過、開心過、失望過,但一直以來都不曾變心。我享受這個改裝的過程,總在讓自己的愛車不停地變得更完美,至少是自己覺得完美。改裝車同樣要求自己的駕駛技術不斷提升,所以我也會經常下賽道練習并參加各種高等級駕駛培訓。當自己對車的控制能力提升后,對車輛性能的要求會進一步提高,于是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改裝,這就是改裝吸引人的地方。”“簡單說,就是讓自己的愛車和自己一樣有獨立的風格,或者說讓自己的愛車與眾不同。”
在改裝中,吳中華獲得了無數永恒的記憶。“曾有一次遇到一位改裝大師,他說只需三分鐘一毛錢就能讓我的車快3s。我表示強烈懷疑,于是他隨手找了根鐵絲,在我車上的節氣門上綁了一下,讓我著車上路試車。我一加油,車輛提速明顯比之前快了很多。原來,改裝有很多巧妙的地方,不一定要對車輛進行大改,只要改的合適,明顯提升車輛性能并非難事。在隨后的幾個月里,我幾乎天天就和那位改裝大師一起改裝、試車,整個過程雖然很累很辛苦,但卻讓我學到了大量汽車知識。我是法律專業的,但我相信我現在汽車專業知識絕不遜于汽車專業的人。”
當然也有一些不好的記憶。吳中華的改聯網里面,有三個員工曾經根本不敢跟家人實說自己的職業,只以“媒體”一詞以蔽之。甚至還有一個員工的家人以強力迫其轉行。可見改裝在很多思想傳統的人們眼里的邪惡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吳中華說,“在很多電影的教導和釋義下,改裝已經成了暗夜飆車加痞子混混。”他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讓不了解改裝的人開始了解改裝,讓參與改裝的人更加理解改裝。改聯網的責任就是矯正人們對于改裝的認識、普及改裝的理念和知識、推廣改裝的正宗文化。
在一般人看來,改裝也許僅僅就是給自己的車換個發型,但在熱愛改裝的人看來,改裝的過程,真的伴隨著很多不可思議的感受,他們不會“碌碌無為”地讓汽車保持原樣。吳中華說,他是熱愛改裝的人,讓他再選一次的話,他一定還會再做改裝。
于是,改聯網經常組織改裝車聚會、舉辦小型改裝比賽、組織改裝車的展會。他們還印行了自己的雜志畫冊,以更積極的方式,描繪改裝的正面形象。吳中華的微信朋友中,有千八百家改裝店和廠商,他說,有時可以看到店家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發布一些在公路上賽車的圖片。每當此時,他都會不斷地提醒那些店家,注意影響,注意改裝的真正意義。
能力和責任讓吳中華站在業界的高位。但他依然很謙虛,他說自己只是喜歡改裝,喜歡分享改裝經驗,做改聯只是想做自己喜歡并且對他人有幫助的事情。“做改裝表面很牛,其實很苦。我曾經很多次想放棄,因為創業太難,難到甚至很多次差點發不出薪水。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我愛改裝。”
關于未來,他也想過很多。就小的方面來說,他正在想把改裝相關的上下游事務聯系得更加緊密,推出自己的電商系統,同時把熱愛改裝的人們,聯接得更加緊密;就大的方面來說,作為民主黨派人士,作為很多改裝團體、廠商的高參和朋友以及圈內的資深人士,吳中華也正在協助國家相關部門,為改裝的前景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