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理學研究所日前發表一份公報稱,從外部向大腦施加微弱的電刺激,能遏制瘙癢感。
雖然用手搔抓可以遏制瘙癢感,不過忍不住經常搔抓會導致新的皮膚損傷,出現惡性循環,特別是對特應性皮炎等慢性瘙癢患者來說。因此,尋找新的遏制瘙癢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皮質的感覺運動區受到微弱電刺激,能緩解疼痛。生理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注意到,這個感覺運動區也能感知到瘙癢,于是嘗試驗證微弱電刺激對于瘙癢感是否也有同樣的抑制效果。
研究小組以14名成年人為對象,在他們腦部安裝簡易的通電裝置,利用經顱直流電刺激法(通過微弱電流來控制大腦皮質興奮程度),用人感覺不到的電流(1毫安)刺激感覺運動區,然后利用組胺在手臂上制造瘙癢感,并讓他們報告感覺的瘙癢程度。
結果發現,與未施加電刺激時相比,電刺激15分鐘后,這14人對組胺刺激引發的瘙癢感都減弱了,瘙癢的持續時間也縮短了。研究小組指出,這有可能是由于電刺激導致大腦皮質的神經活動活躍起來,即使有新的瘙癢信號傳過來,腦也無法處理,從而不容易感覺到。
研究小組認為,與藥物相比,電磁的副作用很小,將來有可能用于治療特應性皮炎等。相關論文預定刊登在9月份的《臨床神經生理學》雜志上。
摘自《淮海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