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安

近幾年來,人們對于室內空氣質量的關注度逐步提高,空氣凈化器也開始走入了更多的家庭。隨著需求量的不斷攀升,商家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宣傳概念,其中廣受關注的就是“去除甲醛”的概念,這對于很多剛裝修完房子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可是,空氣凈化器真的能有效去除甲醛嗎?也許,最近出臺的新修訂的《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指導。
空氣凈化器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東西,尤其是近幾年,隨著人們對空氣質量重視程度的提高,空氣凈化器開始越來越多的走進了家庭、單位以及一些公共場所當中。空氣凈化器款式頗多,價格也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大多數空氣凈化器具有除煙塵、除甲醛、除病菌、加濕這四項主要功能。記者來到沈陽某大型商場的電器區域,發現有幾名顧客正在仔細詢問一款空氣凈化器的相關信息。商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多數顧客在購買空氣凈化器的時候,都更加關注除甲醛的功能。記者發現,絕大多數空氣凈化器在宣傳時也都側重“除甲醛”功能,在宣傳單上就可以見到“甲醛克星”、“去除甲醛99%”這類的字樣。可是,空氣凈化器是否能有效去除甲醛還有待商榷。
復雜專業術語如何理解?
【回應】物理機械技術可解決PM2.5,物理吸附技術以及化學分解技術可去除甲醛,負離子技術可除菌
商場的工作人員在給消費者介紹一款空氣凈化器時,提到這款產品具有除甲醛、花粉、粉塵、有害細菌等功能,同時還能有效去除PM2.5,甚至還能過濾比PM2.5直徑更小的顆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于甲醛的凈化原理,有吸附性的,有分解性的,后者由于技術難度較高,因此價格較貴。”此外,工作人員在宣傳時還經常會提到:“吸附式除甲醛”、“分子絡合除甲醛技術”、“動態殺菌技術”等專業術語,這些專業術語往往會讓普通消費者感到眼花繚亂。
據了解,常用的空氣凈化技術有吸附技術、負(正)離子技術、催化技術、光觸媒技術、超結構光礦化技術、HEPA高效過濾技術、靜電集塵技術等。依靠物理機械的方式,對解決PM2.5這類污染有一定抑制作用;對裝修中產生的甲醛氣體,可以通過物理吸附,也可以通過化學分解;負離子主要是除菌功能。
專家表示,有一些術語只是宣傳噱頭,并不能表明空氣凈化器的優質性能。就像“超大風量”這一概念,實際上與凈化器的質量關系并不大。一方面風量越大表示可以放在面積較大的空間,另一方面,風量大小與凈化器的濾芯阻力相配合,可以觀測凈化器的功效。而風量的大小和凈化器的質量并無直接關系。
空氣凈化器真的能有效去除甲醛嗎?
【回應】大約有80%以上的凈化器在去除甲醛方面不達標
很多空氣凈化器都宣稱可以高效去除甲醛,去除率達99%。可是這樣的數據是如何得出的?空氣凈化器的運行效果很難在現場得到檢驗,就算買回家之后,也未必能用肉眼和呼吸感覺出是否達到了應有的效果。
據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表示,雖說現在市面上的空氣凈化器都宣稱能達到90%以上的甲醛去除率,可是實際上,大約有80%的凈化器在去除甲醛方面不達標。
相關人士表示,對于空氣凈化器的凈化能力的判斷需要綜合凈化空間大小、凈化時間長短、有害物質初始濃度等多個指標,簡單宣傳高效率是不科學的。在不同條件下,即使是同一臺空氣凈化器所得出的凈化效能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雖然都聲稱經過檢測具有百分之九十幾的凈化效能,然而因檢測標準和方法不同,產品的真正凈化能力可能存在差別。
如何選購空氣凈化器?
【回應】關注測試方法,測試時間以及測試報告,注意空氣潔凈量指標
據了解,普通的空氣凈化器一般第一層是粗效網,主要過濾毛發、大灰塵等;第二層是催化網,主要起去除甲醛的作用;第三層也是一個去除氣態污染物的網,吸附類似于甲醛、甲苯這樣的氣態污染物;最后一層是高效的HEPA網,主要去除像PM2.5之類的細顆粒物。
專家提示,選購空氣凈化器首先要了解空氣凈化器的測試方法,一般國家標準是以30立方米的空間做測試艙,有些企業號稱去除甲醛達99.9%,是在1立方米的測試艙里做的實驗;其次,要看測試時間,測試24小時和測試4小時的結果一樣,那肯定是4小時的空凈設備更好。如果廠家提供了甲醛的測試報告,要看報告上有沒有提到甲醛的自然衰減,如果測試時的自然衰減量太大,那么99%的甲醛去除率實際效果會比較差。另外,值得消費者注意的一個指標是空氣潔凈量(CADR值m3/h),通常而言,空氣潔凈量的數值越大越好,說明單位時間里風量的置換高。
隨著新修訂的《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的出臺,空氣凈化器行業也將迎來一次新的市場變革。新標準明確了空氣凈化器的基本技術指標(核心參數)是“潔凈空氣量”(簡稱CADR值)和“累計凈化量”;完善了空氣凈化器產品去除各類目標污染物凈化能力的實驗方法,包括針對顆粒物、甲醛累計凈化量的測試方法,即空氣凈化器凈化壽命實驗;針對甲醛凈化能力測試和重復性評價……
業內認為,新標準的發布和實施將從根本上改變空氣凈化器市場“評價”與“標注”的混亂現象,對進一步規范市場、引導消費、提高產品質量提供積極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