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文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蘇州某小學學生由于學校新鋪的塑膠跑道氣味嗆人而集體出現頭暈、流鼻血、起紅疹的癥狀。消息一出,無錫、南京、常州等地的家長紛紛反映自己的孩子出現類似癥狀,都是由于學校新鋪了塑膠跑道。一時間,有毒的塑膠跑道成為人們的焦點。
據悉,我國目前對于塑膠跑道的建造標準為GB/T 14833-2011,是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參照國際田徑聯合會《田徑場地設施標準手冊》中對田徑場地合成材料跑道面層質量要求,結合環境保護及產品發展的需要進行修訂的。標準于2012年5月1日開始實施。
標準根據場地用途、競賽級別、參賽運動員人數與技術水平等因素將室外合成材料跑道面層場地分為三類。其中,本次媒體曝出的“校園有毒塑膠跑道”應屬于“適用于教學和大眾健身”的第三類跑道。對于這一類跑道,標準不僅對其物理性能制頂了相關的標準,另外還對其所含有的有害物質進行了限量。對于一些重金屬,例如可溶性鉛、可溶性鎘、可溶性鉻以及可溶性汞等物質的限量也有明確的規定。對于上述化學物質含量的檢測方法,標準也進行了詳盡的說明。
然而,面對此次出現問題的塑膠跑道,國標也束手無策。
問題塑膠跑道有毒物質無法檢測?
【回應】室外環境揮發值沒有標準
雖然發生塑膠跑道風波的學校立即鏟除了有毒的塑膠跑道,然而令媒體和家長擔心的是,問題塑膠跑道到底有沒有毒,竟然沒有辦法進行檢測。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表示,學校對塑膠跑道的質量檢測主要是對可見質量的關注,如塑膠跑道的長度、厚度,有沒有偷工減料,跑道的彈性怎么樣,劃線是不是標準等等。而看不見的質量,諸如塑膠的材質、有害氣體的揮發度等,學校容易疏忽,也缺少進行檢測、監督的專業能力。
對于第三方環保監測,學校方面也很無奈。一名事故學校負責人表示,校方尋找當地多個部門,也無法得到塑膠跑道是否有毒的檢測報告。他表示,疾控中心只能檢測室內的,環保局也沒有監測室外的部門。
無錫市崇安區教育局規劃財務科科長陳延,經手過十幾所學校的塑膠跑道建設,他直指問題的關鍵,那就是塑膠跑道中的有害化學物質在室外揮發值達到多少算有毒?這一點,國家層面沒有標準,所以檢測機構就無法出具鑒定結果。陳延介紹說:“室外空氣是流動性的,對空氣成份檢測必須是在一個封閉狀態下,那風力、雨水都對場地上散發成份有影響,所以后續我們也咨詢了,沒人來做這個,但教室里封閉的是可以做的。國家沒有指導性的東西給我們,我們沒法參照去做。”
塑膠跑道可以安全使用嗎?
【回應】有毒成分超標對人體有害
早在2003年,國內就有研究人員提出了塑膠跑道的毒性問題。不過,北京市教委、發改委和體育局等部門在2004年發布了相關的調查報告,認定塑膠跑道基本無害。這一定論在當時打消了外界對塑膠跑道毒性的擔憂,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快塑膠跑道進入學校的效果。但“塑膠跑道基本無害”的理論是建立在塑膠跑道質量可靠這一基礎之上的。
國內學校通常鋪設的塑膠跑道,其主要成分是聚氨酯彈性體,基本原料可分為聚醚多元醇等無毒原料、催化劑和多異氰酸酯(主要成分為TDI)。其中,TDI有較大毒性,對人體呼吸道會產生明顯的刺激。正常情況下,TDI應當在塑膠跑道施工完成的一周內基本散盡,且濃度不至于對人體產生明顯的刺激。但從近期多次曝出的學生、孩童因吸入塑膠跑道散發的氣體導致流鼻血、咳嗽、頭暈的事件可以看出,這些塑膠跑道的TDI已經對人體產生了明顯影響。
更嚴重的是塑膠跑道中使用的有毒塑化劑,據央廣網的報道,有毒塑化劑能增加劣質跑道的彈性,使其彈性達到國家標準。塑化劑中最常見為鄰苯類塑化劑,過量使用甚至將導致男孩絕育。
塑膠跑道有毒因為原材料不過關?
【回應】原材料檢測合格與否并不能說明問題
送檢的“塑膠跑道專用膠粘劑”和“塑膠顆粒”兩份樣品中,膠粘劑中檢測出含有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塑膠顆粒的檢測中,有機物與無機物含量均不符合標準。負責檢測的實驗室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所有檢測均按照國家標準,但標準是針對跑道成品,“原材料的檢測標準很難確立,比如膠水,它有很多用途,檢測只能針對它最終用在什么產品從而定標準”。
送檢的樣品中查出MDI,以及塑膠顆粒上有機物、無機物超標是不是就意味著操場有“毒”?華東理工大學研究跑道材料的陳建定教授解釋,對于膠粘劑檢出MDI,并不能說明材料就有問題,MDI本身有毒性,但在許多生產過程中它是必須被添加的一種原料,“要看最終的化合物有沒有毒,不能一概而論”。
而塑膠顆粒上有機物、無機物超標,陳建定稱目前并沒有對于塑膠顆粒原材料的標準,因此檢測報告出具的數值是針對跑道成品。而從原材料塑膠顆粒到最后的成品,中間還要經過很多添加和合成,最后的產品到底好不好,還得看工藝,“原材料送檢的報告只是給施工方提供了一些如何添加的參考,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