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燕
“APEC藍”(2014年11月12日9:00北京水立方附近天空)三基色為R=50,G=100,B=180。“APEC藍”是剛剛過去流行起來的網絡新詞匯,形容2014年APEC會議期間北京藍藍的天空。
“這幾天北京空氣質量好,是我們有關地方和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也有人說,現在北京的藍天是‘APEC藍,美好而短暫,過了這一陣就沒了,我希望并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貴賓晚宴上,公開提及“APEC藍”。
第二天,一位參與APEC空氣質量保障的環保督查人員感嘆:“打開微信朋友圈,全是轉發習大大的講話,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甚至想哭!保障工作即將結束,勝利在望。10天來跟同事們一起白天黑夜確實辛苦,地方大力配合,付出更多。”
隨之,“‘APEC藍是如何保障的”被揭秘:“保障:河北為‘APEC藍派出三隊督查”“督查:一公里路督察組四次喊停”“問責:一周內石家莊處分29名官員”。
圍繞這個話題來做文章的媒體不在少數,《“APEC藍”是怎么來的》《“APEC藍”如何而來》《“APEC藍”如何保障》等文章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媒體記者分散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去探觸“APEC藍”的成因,這六個省份也是當年“奧運藍”的保障力量。
除此之外,“‘APEC藍能否持續”成為了民眾更為關心的話題。面對北京青年報記者的采訪,有專家表示:“APEC藍”讓我們看到“藍有可為”,中國大氣污染治理之路,或許不需要30年那么久。
環保部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也指出,“APEC藍”是一個很好的經歷,說明嚴控能使空氣質量達到一個比較好的狀態,也說明我們的污染確實是高排放造成的。
澎湃新聞網還刊發了題為“只要拿出峰會期間勁頭,霧霾能治”的文章,文末寫道:“就像推進車輛限行、發展公共交通成為北京奧運會留下來的環保遺產,相信亞太地區的最高盛會,也將產生豐富的‘溢出效應。在APEC會議即將召開之際,晴空萬里的好天氣向世人展示出美好的圖景,這似乎是一種隱喻:只要拿出‘保障APEC期間空氣質量的勁頭,‘APEC藍終有一天會永駐天空、長駐心間。”
這樣的觀點無疑為中國民眾打了一針強心劑。
不過,公共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還表示,采取措施是能夠有效緩解霧霾的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霧霾就按照APEC照方抓藥就可以了”,因為“APEC藍”的社會成本非常高昂,所采取的措施也并非是長效可持續的。
柴發合透露,APEC期間,很多地方記錄了空氣質量數據,后續會就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評估此次措施的效果。另外,此次保障措施根據污染源解析工作展開,所以后續還會就污染源解析工作做跟蹤研究,進一步研究灰霾的成因。
馬軍認為,APEC后,可以公開更多企業排污在線監測數據,引導公眾監督,促使上述企業排污量降低,改善空氣質量。
無論如何,治霾的信心與希望重被燃起,這是一個好現象。
海外網與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產品“學習小組”于10日當天發文,除詳細描述習近平眼中的“APEC藍”,還將習近平從政多年對于藍天綠水一脈相承的理念做了梳理。
回溯到浙江主政之時,習近平已明確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概念,并指出,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我們種的常青樹就是搖錢樹。生態優勢變經濟優勢,這是一種更高的境界。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這是2013年9月,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被問起中國發展與環保的矛盾時所做的即席發揮。
APEC歡迎晚宴上,習近平坦誠地說自己那幾天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的空氣質量如何,希望霧霾小一些,以便讓遠方的客人到北京時感到舒適一點。
“我們正在全力進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國都能夠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讓孩子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這是中國夢很重要的內容。”習近平在致辭中這樣說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