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1.1(R)型運載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發射了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深空氣候觀測臺”衛星,但原定再次進行的第一級火箭海上漂浮平臺著陸試驗因海況不佳而被取消,改為在海面上著陸。
“深空氣候觀測臺”是NOAA、NASA和美國空軍的聯合項目,是一顆空間天氣與地球科學衛星。衛星重570千米,將部署到距地球約150萬千米的日地第一拉格朗日點(L1),用于開展至少2年的空間天氣和太陽風監測,對來襲的太陽暴發活動進行預警,可為可能受影響的航空公司、電力部門及通信和衛星導航用戶帶來長達1小時的預警時間。星上設5臺儀器,其中3臺用于監測太陽風和空間天氣事件,另2臺用于監測地球,由NASA使用。項目耗資3.4億美元。該衛星將接替NASA 1997年發射的“先進成分探測器”(ACE)。ACE是目前唯一一顆從L1點向NOAA空間天氣預報團隊提供上述預警的衛星。(江山)
2月17日,俄羅斯“聯盟”U型運載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進步”M26M貨運飛船。飛船采用快速對接模式,于發射后約6小時同國際空間站實現了對接。船上載有約3.1噸燃料、水、食品和其它補給物資。
作為“聯盟”系列火箭現代化改進工作的一部分,“聯盟”U型火箭正逐步退出使用,貨運飛船發射工作將由“聯盟”2-1a型火箭接替。一年的過渡期內新老型號交替使用,方便在不影響“進步”為空間站送貨的前提下讓新型號在兩次發射之間有足夠長的時間用于開展必要的調整和分析研究?!奥撁恕?-1a已在2014年10月29日首次用于發射“進步”飛船。該型號采用了改進的數字制導系統和發動機噴注器技術,運載能力有所提高,入軌精度有明顯改善,2004年首飛。它和另一種改進型“聯盟”2-1b已承擔過多次軍事和商業衛星發射任務,還已用于從歐洲設在南美的圭亞那航天中心發射。
2月10日,太空探索公司執行國際空間站正式貨運補給任務的第5艘“龍”飛船離站返航,在太平洋預定海域濺落。這艘飛船是1月10日由“獵鷹”9火箭發射升空的,2天后抵達空間站。飛船返航時帶回了約1.7噸實驗樣品和設備。(江山)
NASA主管發射服務采購的官員諾曼稱,在等待了近3年并成功開展了6次空間站貨運飛船發射后,太空探索公司的“獵鷹”9火箭應能在年內最終通過NASA認證,從而取得發射該局科學衛星的資質。NASA的火箭認證分為三個級別,由此來決定一種火箭可發射怎樣的有效載荷。評級越高,允許發射的有效載荷就越貴重。從未發射過的火箭通常必須從第一級做起,通過成功發射來提高評級?;鸺鼡Q推進系統后要按新型號處理,需加以認證。該公司自2012年拿到用“獵鷹”9發射法美合作“賈森”3海洋測高衛星的8200萬美元合同后就一直在爭取取得NASA的認證。
諾曼說,太空探索公司2008年拿到的空間站貨運補給服務合同從法律上說只是讓該公司具備了貨運補給服務資質,而非火箭發射資質。不過,鑒于所承擔的空間站貨運補給任務以及商業發射訂單情況,“獵鷹”9火箭可跳過第一級,直接進入第二級。2月11日進行的“深空氣候觀測臺”衛星發射由于是由美國空軍付費,所以無需NASA的認證。美空軍也正在針對高價值軍事發射任務對“獵鷹”9火箭進行認證。第二級認證要求完成少則1次、多則6次成功的發射。2013年9月啟用的“獵鷹”9現役型號已發射了9次,但就認證而言,這些發射的成功和新型號的設計尚需得到NASA的正式確認?!矮C鷹”9此前還采用現已停用的“灰背隼”1C發動機發射了5次。(江山)
2月27日,俄羅斯“聯盟”2-1a型運載火箭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了“雪豹”(Bars)M1光電傳輸型偵察衛星,代號“宇宙”2503。據報道,“雪豹”M系列是一種新型光電傳輸型衛星,由進步中央特別設計局建造,發射質量約4噸,配備由列寧格勒光機聯合公司研制的“克拉”光電相機系統,用于取代膠片回收型“琥珀”1KFT(“彗星”)系列和已下馬的“雪豹”系列衛星,設計壽命5年。該系列不再采用“琥珀”衛星平臺和推進系統,改用了一種新型平臺和稱為SVIT的推進系統。首顆衛星原定2012年發射,但因經費短缺和技術問題而推遲。(江山)
2月21日到3月1日,國際空間站上的美國航天員威爾莫爾和弗茨三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開展了相關安裝工作,為波音和太空探索公司在研的商業載人飛船未來同該站對接做了初步的準備。在2月21日和25日的前兩次艙外活動中,兩人安裝了兩個新對接機構供電和數據傳輸用的約100米電纜,并為一個儲物艙夏天要進行的搬遷做了準備。第三次出艙在太陽能電力桁架兩側安裝了天線支桿,安裝了新導航系統所需的激光反射器,并敷設了約120米用于把天線同一個供電和數據接線板連接起來的電纜。稱為國際對接適配器(IDA)的兩個新對接機構將在年內晚些時候運到站上,可供波音的CST-100和太空探索公司的“龍”2型載人飛船對接之用。后兩次出艙后,弗茨的航天服均出現了輕微的頭盔進水問題,據信由氣閘艙復壓后宇航服冷卻系統冷凝引起,未對航天員安全構成威脅。(江山)
2月17日,國際通信衛星公司和阿塞拜疆航天局稱,它們將聯合建造和發射一顆通信衛星,擬在2017年在東經45度投入運營。這顆衛星將接替該軌位上老舊的“國際通信衛星”12,并把阿航天局的業務范圍擴展到其現有的東經46度軌位之外。阿航天局首顆衛星“阿塞航天”1已在2013年部署到東經46度軌位。
“國際通信衛星”12發射于2000年,當時稱“歐洲之星”1,幾經倒手后被納入國際通信衛星公司的編隊,預計可工作到2018年。阿航天局是近年來新組建的新興市場國家航天局中較為活躍的一個。除同MEASAT公司聯合的“阿塞航天”1項目外,該機構還在2014年底買下了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不久前發射的“斯波特”7光學遙感衛星。(陽光)
在消化道疾病中胃潰瘍較為常見,臨床初步認為與長期服用藥物、應激精神因素和遺傳存在相關性,若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會提升并發癥發生率,如:上消化道出血和休克,在一定程度上對其身心健康構成威脅。臨床既往的治療手段以四聯療法為主,但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1]。為此,此研究選擇我院近一年(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胃潰瘍患者76例,對其實施消化內鏡聯合四聯療法的價值進行探究。
2月3日,美國20年前發射的一顆軍事氣象衛星發生了在軌爆炸。美空軍稱衛星事前溫度突然升高。空軍航天司令部披露這起“災難性事件”產生了43塊空間碎片。這顆衛星代號為“國防氣象衛星計劃”(DMSP)F13,發射于1995年,是DMSP氣象衛星系統中最老的一顆持續服役的衛星,2006年轉成備份星之前為美空軍和海軍預報部門提供了數千小時的天氣圖像。美空軍稱其突然報廢所造成的影響很小。在2014年4月發射了DMSP-F19后,美空軍現仍有6顆DMSP衛星在服役。
美空軍稱,它正在繼續跟蹤這些碎片,必要時將會發布交會預警。美國有關部門將繼續對這起事件進行評估,更好地了解發生了什么情況以及這會對這一軌道內的用戶產生怎樣的影響。DMSP-F13采用的是氣象和偵察衛星常用的高約800千米的太陽同步極軌道。(陽光)
2月16日,英國著名小衛星制造商薩里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宣布,其母公司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的一位高級官員將從4月1日起擔任薩里的首席執行官。新任首執帕特里克·伍德原為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英國分部的工程與運行主管,曾管理空客同英國國防部的“天網”5軍事衛星通信服務合同。薩里原首執馬特·珀金斯在擔任了8年的該職務后于2014年11月離任,但薩里并未宣布他離開的消息。珀金斯在領英網站的個人頁面稱自己處于待聘狀態。一位業內官員稱空客對薩里2014年的財務業績感到失望,在年底的董事會會議上確定需要更換高層領導。伍德為工程師出身,且是薩里董事會成員,對薩里很了解,所以似乎是個好的人選。(陽光)
3月1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1.1型運載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發射了百慕大亞洲廣播衛星公司(ABS)的ABS-3A和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的“歐洲通信衛星”西115B通信衛星。衛星被送入遠地點超過4.3萬千米、近地點約400千米的超同步轉移軌道,接下來將用6個~8個月時間利用星上的氙離子推力器實現定點。這是“獵鷹”9火箭首次以一箭雙星方式執行靜地轉移軌道衛星發射任務。這兩顆衛星是ABS和原墨西哥墨星公司2012年3月聯手從波音空間與情報系統公司訂購的4顆衛星中的前兩顆。這4顆衛星全部采用波音新的702SP型全電推進平臺設計。該平臺不僅用電推進取代化學推進來進行在軌位置保持,還將用其進行軌道提升,衛星質量大大降低,因此能使用“獵鷹”9火箭一次發射兩顆。不過,采用全電推進設計意味著衛星定點要花幾個月時間,而常規化學推進衛星只需一周左右。ABS和原墨星公司聯手訂購的另兩顆衛星也將在年內由“獵鷹”9發射。
ABS-3A發射質量1954千克,配備24路C波段和24路Ku波段轉發器,將部署在西經3度軌位,用于向美洲、歐洲、非洲和中東提供甚小孔徑終端(VSAT)、電視分發、IP中繼、蜂窩回程和海事通信等服務,設計壽命15年。“歐洲通信衛星”西115B原稱“墨星”7,墨星2014年被歐洲通信衛星公司兼并后改用現名,發射質量2205千克,配備12路C波段和34路Ku波段轉發器,將采用西經114.9度軌位,用于向美洲提供電視、數據、移動和政府通信等服務,設計壽命15年。(江山)
2月14日,歐空局“自動轉移飛行器”(ATV)貨運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2月15日在南太平洋上空離軌再入并被燒毀。這是歐空局的第5艘、也是最后一艘貨運飛船,它離站時帶走了站上近2.4噸垃圾物品。ATV-5于2014年7月29日由阿里安5火箭發射,8月12日同空間站對接。它在接近空間站過程中還試驗了未來可用于同非合作目標交會的新型激光導航傳感器。
ATV飛船是歐洲迄今研制和建造的最復雜的航天器,也是美國航天飛機退役后最大的空間站貨運補給飛行器,主承包商是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該系列飛船自2008年3月起共為國際空間站運送了超過31噸補給物資。它退役后該站的貨運補給任務將由俄羅斯的進步號、美國的“龍”和“天鵝座”以及日本的“H-2轉移飛行器”(HTV)這4種貨運飛船承擔。歐空局迄今一直按照同NASA的易貨協議,通過利用ATV飛船運送補給物資來向美方支付空間站運行費用。5艘ATV飛船解決了2017年前的支付問題。雙方已同意由歐洲來設計建造美“獵戶座”載人飛船2018年首次不載人試飛所需的服務艙,以解決歐空局2018~2020年約4.5億歐元的付費。該服務艙將以ATV飛船為基礎來研制。(陽光)
2月4日,愛沙尼亞簽署了加入《歐空局公約》的協議,將在年內通過愛政府批準程序后正式成為歐空局第21個成員國。愛經濟事務與通信部長稱,成為歐空局成員國是愛進入航天工業領域并通過自身實力參與各項航天計劃的一個機會,也證明了愛的技術能力。愛沙尼亞有天體物理學研究的悠久傳統,已參與歐空局幾項科技項目。另外,斯洛伐克共和國2月16日同歐空局簽署了《歐洲合作國協議》,成為第9個簽署該協議的國家。(陽光)
日本宇宙探索局(JAXA)宣布,2010年12月7日進入繞金星運行軌道失敗的“曉”金星探測器將在5年后的2015年12月7日再次進行金星入軌嘗試。二次入軌嘗試的規劃工作在首次入軌失敗后不久便已啟動。為進行二次入軌嘗試,“曉”在2011年進行了3次軌道機動。首次入軌失敗的原因最終被認定為系探測器上一個閥門被異物堵塞,導致主發動機過熱,并在原定12分鐘的點火工作只進行了約2分鐘后便提早關機。按新公布的修訂后任務方案,“曉”將依靠其姿控推力器進入一條高于最初預定高度的軌道。探測器在這條軌道上將每8天~9天繞金星運行一圈。這條橢圓軌道將使該探測器既能對整個金星進行觀測,使科學家能更好地認識其云層、深厚的大氣和表面狀況,又能進行近距離觀測,從而更清楚地掌握云對流、小型波狀運動分布及其變化。(陽光)
2月27日,加拿大總理哈珀宣布任命西爾萬·拉波特為加航天局局長。任命自3月9日起生效。拉波特從2011年起擔任加拿大工業部知識產權局專利處和商標注冊處處長,此前曾在加工業部、加郵政公司和加皇家空軍擔任幾個職務。前任局長沃爾特·納廷齊克2014年11月被調離后,加航天局局長一直由副局長盧克·布魯雷代理。納廷齊克已調任老兵事務部副部長。(陽光)
3月6日,NASA“黎明”探測器抵達谷神星,進入繞這顆矮行星運行的軌道,成為首個繞矮行星做軌道運行的探測器和首個先后繞地月系統以外兩個天體做軌道運行的探測器。軌道高度約6.1萬千米。黎明”探測器將在4月份把軌道高度降至1.35萬千米,任務后期還會逐步降軌,最終進入375千米的軌道。它的主要任務將是詳細開展谷神星表面測繪以及進行礦物學和元素成分調查。探測任務定于2016年6月結束。整項任務共耗資4.66億美元。該探測器是2012年9月5日離開其首個探測目標灶神星小行星的。當時它利用其氙離子推進系統掙脫了灶神星的引力,重新進入繞太陽運行軌道,踏上了通過小行星帶向谷神星轉移的旅程。“黎明”探測器由軌道ATK公司建造,2007年9月由德爾它2火箭發射,2011年7月進入繞灶神星運行軌道,對這顆巨型小行星進行了13個月的研究。在此期間,它拍攝了超過3.1萬幅圖像,并在可見光、紅外、中子和伽馬射線譜段開展了大量測量,還進行了引力測量,揭示了灶神星內核、地幔和地殼的情況。(陽光)
2月24日,匈牙利簽署了加入《歐空局公約》的協議,將在年內通過匈政府批準程序后正式成為歐空局第22個成員國。匈牙利有同歐空局合作的長期歷史,1991年就同該局簽署了合作協議,成為簽署該協議的首個中歐國家。它還在2003年簽署了《歐洲合作國協議》,成為歐空局首個歐洲合作國。匈有悠久的航天活動傳統,曾積極參與“國際宇宙”計劃,并通過該計劃在1980年5月使首位匈航天員進入太空。(陽光)
2月13日,阿里安航天公司和韓國科學、信息通信技術和未來規劃部宣布,韓國政府已選擇由阿里安公司在2018和2019年發射兩顆靜地軌道氣象和環境監測衛星。本次簽訂發射合同的兩顆衛星是“靜地韓國多用途星”(GEO-KOMPSAT)2A和2B,由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總承包,歐洲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以及美鮑爾宇航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正在按此前宣布的合同為這兩顆衛星提供部件。“靜地韓國多用途星”2A配備一臺氣象成像儀,預計發射質量約為3420千克?!办o地韓國多用途星”2B載有一臺海洋水色成像儀,發射質量約3200千克。這兩顆衛星將接替2010年發射的由空客建造的“通信、海洋與氣象衛星”(COMS),在東經128.2度軌位上工作至少10年。韓科學、信息通信技術和未來規劃部稱,含兩顆衛星的建造及發射,“靜地韓國多用途星”計劃的預算為7200億韓元,按當前匯率約合6.55億美元。(陽光)
3月2日,在美國和新西蘭設有辦事機構的火箭實驗室有限公司宣布結束了第二輪融資,可在2016年完成一種小型低成本運載火箭的研制工作。
火星實驗室公司總部設在洛杉磯,但大部分技術人員都在奧克蘭工作。它在研的小型運載火箭稱為“電子”,可以490萬美元的發射價格將重達110千克的衛星送入5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擬在年內在新西蘭進行首次試射,2016年下半年投入商業發射。公司首席執行官貝克稱已簽下30多次商業發射的合同,但拒絕透露用戶身份。該公司稱,選在新西蘭發射主要是因為其發射場射向范圍大,既適于極軌發射,也適于小傾角軌道發射。洛馬公司也在向火星實驗室公司進行“戰略性投資”。洛馬有關人士認為火箭實驗室公司的技術會有多種應用,有望對洛馬的小運載和高超音速飛行技術工作形成補充。(陽光)
NASA新任火星探測計劃主管沃特金稱,在2020年發射樣品儲藏用的“火星”2020漫游車后,該局將在2022年向火星發射一個新的通信軌道器。該軌道器可能會采用大功率太陽能電推進或光學通信等尚處于實驗階段的技術,并將配備某種遙感設備。同射頻系統相比,光學通信可大大提高傳輸速度和容量。NASA目前嚴重依賴于已工作了13年的“火星奧德賽”軌道器來向地球中繼傳輸火星著陸器和漫游車采集的數據,但令人擔憂的是該軌道器隨時可能報廢。2014年9月進入火星軌道的“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MAVEN)軌道器用于研究火星上層大氣,必要時可充當備份通信中繼工具,但NASA并不愿意看到這種局面。(陽光)
2月16日,擬在20年代中期送人單程飛往火星的荷蘭私人非營利機構火星一號公司宣布選拔出了100名候選航天員,但卻悄悄擱置了兩項先期無人探測任務的工作,讓這兩個探測器能否按期在2018年發射成為疑問。該公司2013年12月宣布要在2018年發射兩個無人探測器,為移民火星鋪路。其中一個探測器將繞火星做軌道運行,充當通信中繼站,另一個則將在火星上著陸,用來試驗隨后的有人任務擬采用的技術?;鹦且惶柟井敃r宣布已選擇由洛馬公司和薩里衛星技術公司承擔相關工作,并稱這兩項任務是他們在火星上建立永久性人類定居點的總體規劃的第一步。但近日洛馬和薩里均表示,在上述論證合同結束后,它們并未從火星一號公司拿到后續合同,以繼續開展相關工作?;鹦且惶柟镜?00名候選航天員是從2014年5月公布的705名“半決賽”入圍者中選出的。這100人將參加團體賽,最終選出6個小組,每組4人,作為2024年開始發射的火星移民項目的初期機組。但這一規劃可能要取決于上述無人探測器項目的進展情況。(陽光)
空客集團和賽峰集團表示,雙方為接管“阿里安”5和“阿里安”6火箭設計生產工作而組建的合資公司將在賽峰向空客支付8億歐元(10億美元)現金后于2015年底全面投入運營。合資公司稱為空客賽峰運載公司,已在1月份宣布成立。通過支付8億歐元,賽峰將取得合資公司50%的股份。雙方稱,除承擔起民用運載火箭和戰略導彈工作外,合資公司預計到2015年底還將買下法國政府持有的阿里安航天公司全部34%的股份。合資公司最終將有雇員4500人。它目前只有450名雇員,其中300人來自空客,余下的來自賽峰。
國際通信衛星公司2014年丟掉了按收入計全球最大固定衛星業務運營商的地位。該公司2月18日公布了2014年財報。公司2014年收入為24.7億美元,排在了盧森堡歐洲衛星公司(SES)之后,比上年減少了5%。預計2015年收入將會進一步下降4.7%。同SES的政府業務分部類似,國際通信衛星公司2014年政府服務收入下降了16%。兩家公司均受到了美國政府預算收緊的影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