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童年在縮水
我們幾乎沒有過渡地從嬰兒期抵達成年期
于是不自覺地開始啟動內心的補償機制,用童趣和懷舊來彌補對童真的向往
海旅匯第七期“六一”兒童節特別活動,教你放下成人價值觀與思維大刀
以童趣和探險之心,在未知世界智勇通關
2008年,兒童圖書出版商蘭多姆出版公司對英國1170名有18歲以下孩子的父母展開調查,結果顯示,55%的人認為現在孩子的童年時期11歲就宣告終結。當時這個結果引發了英國媒體的大討論,到底是誰殺死了我們的童年?這個問題的答案太過于復雜,信息時代的沖擊、社會壓力對年齡層的解構……但是如果童年有可能被“殺死”,在生活中,能否來幾次“電擊療法”,讓自己的童心重新跳動?這場童年的急救,我們需要一間手術室,隔離現實,以異想為床——紫禁之城密室逃脫,通過全封閉電影夢幻造景鋒銳切斷龐雜現實,100%的狂想世界里,墨守陳規、思前想后被一腳踹開,因為童年的出口埋伏在它們反方向最不可思議的角落里;我們還需要一群優秀隊友,不用考慮他的背景身份,就因為今天我們“一起玩”而肝膽相照;最后,我們需要一個優秀的主治醫生,《海峽旅游》套上白大褂拿起手術鉗——專治童心垂危。
《泰晤士報》曾經為童心不死的老小孩生造過一個單詞——Kidult,集合了Kid(孩子)+Adult(成人)。報紙憂慮這些新青年責任感缺失,但世界已經太沉重,誰不希望在特殊的日子里做一天的Kidult?“找回我們消失的六一”密室逃脫活動在《海峽旅游》官方微博一發布,就引來一場搶票大戰,短短兩天30個免費名額被瓜分。活動現場,30個齊刷刷的Kidult被分成紅領巾隊、大隊長隊、海魂衫隊,穿戴上記憶里最熟悉的紅領巾、五道杠和海魂衫,自創口號,推選隊長。前一分鐘還是城市里陌生的成年路人,后一分鐘,就是成為彼此臂膀的好伙伴。
在隊長帶領下,三組人馬分別進入了外星主題的“那美克星”、監獄禁閉風的“被世界遺忘的角落”,以及90年代的老教室“消失的星期八”。看起來簡單的一個小時密室逃脫活動,帶來的挑戰卻不小——團隊協作能力,個人邏輯思考能力,隊長指揮協調能力和所有人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密室里的關卡同樣花樣百出,甚至需要調動五感,看、聽、聞、摸齊上陣。高科技的激光陣、飛行器,神秘的陣法、隱形標記,當一切都在顛覆現實的平凡時,所有人“孩子”的特性被釋出。科學上看,人類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童年的。在西方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早期,由于進入現代工業時代,需要掌握某種特別的知識技能,兒童被送入學校加以特別培訓,才使得兒童最終從成人世界分離出來。在那個時代人們認為:兒童沉浸在一個充滿秘密的世界里,心中充滿神秘和敬畏的感情。當我們以為自己對這個世界足夠熟悉,不再充滿好奇和敬畏時,最寶貴的童年也開始離我們而去,有時候同時被帶走的,還有單純的求索、無條件的友好、以及不被束縛的生命力。所幸,我們還有一些獨特的時間和空間,讓童年短暫復蘇。
海旅匯的“六一”活動最后以紅領巾隊大獲全勝結尾,僅花40幾分鐘成功破關的紅領巾隊,在密室經驗豐富的隊長帶領下,一路分工有序,過關斬將。相比之下,大隊長隊因為一個BUG打亂了破關節奏屈居第二,海魂衫隊則是每發現一條線索就全員“堆積”式討論,明顯拉慢了進度,做了吊尾車。最后的頒獎和懲罰儀式也成為游戲的一個部分,不僅得了“好孩子獎”的紅領巾隊隊員個個志得意滿,即便以失敗者造型亮相拍照的海魂衫隊,也集體低頭竊笑。這同樣是童心給我們上的另外一課——孩子的世界沒有輸贏,只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