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萱
生活似乎總在捉弄她,每每在她“志得意滿”時,偏又給她設置一個新的坎兒,繼續讓她奔跑。在她看來,這些都是生活眷顧她,奮斗的體驗多一些,征服的快感才更真切。
她做過印刷廠的業務員、副總,又自己開辦印刷廠任總經理,再后來又轉行到農業種起了草莓,被譽為草莓“育苗皇后”。她總說:“女人做事業不容易,但有一個懂你的丈夫,再大的難處到了心靈深處,都能融作一片安寧與坦然……”
懂你,不辜負深情
1973年3月,沈海燕出生在安徽合肥長豐縣。5歲時,父親退伍回鄉,進了縣郵電局。不久,妹妹出生了,加上海燕的兩個哥哥,全家6口人全靠父親一人的工資養活,經常是稀粥就著咸菜就管一頓飯了,有時候還得靠親戚接濟過日子。
海燕自小就樂觀膽大,到哪兒都不怯場。8歲那年暑假,她和鄰居小姐姐在長豐縣電影院門前支了塊板子賣茶水,后來小姐倆又去批發市場進瓜子,用報紙包成的三角袋裝好,吆喝著賣瓜子。茶水2分錢一杯,瓜子5分錢一包,就這樣積少成多。看著自己也能掙錢貼補家用了,海燕十分興奮:做生意原來這么有趣。兩年后,郵電局建報刊亭解決家屬的就業,務農的母親于是有了工作,家庭生活得以好轉。海燕每天放學后就跑去書報亭幫母親做買賣,主動學習算賬,漸漸地,母親就放手讓她做,她從沒出過錯。
高中畢業,沈海燕考進安徽建筑工程學校學習電工。1992年技校畢業后,母親已從報刊亭出來,開了一家小百貨店。沈海燕在等待分配工作的日子里,也樂得幫母親做生意。
此時,陪伴她的還有愛情。還在技校讀書時,她和同樣來自長豐縣的校友孫輝戀愛了。孫輝個頭不高,其貌不揚,家境也不好,為此,海燕的父母極力反對。但海燕有主見,她不在乎外表。孫輝聰明,有才氣,對她又體貼,這比什么都重要,她相信自己沒有看錯人。1993年初,海燕被分配進了長豐縣印刷廠,孫輝則被分配到合肥市工作。想到和女友阻撓重重的愛情,他毅然決然地放棄到省城的機會,輾轉進了長豐縣水利局。沈海燕十分感動,同時也為他感到可惜,孫輝安慰她:“我是怕你一人在長豐,被別人給‘拐跑了。”
孫輝的這一決定打動了海燕的父母,再加上拗不過女兒的堅持,父母終于默認了孫輝這個“準女婿”。剛走上工作崗位,事業、家庭都向沈海燕展露了曙光,美好的青春躍躍欲試。
在長豐縣印刷廠,沈海燕開始跟著師傅學習裝訂。由于她手腳麻利,干活勤快,師傅們都喜歡帶她。廠長見她學得快,就提前讓她上機器,學習使用印刷設備。1994年,沈海燕參加成人高考,拿到了本科文憑。不久,合肥市對轄區內的貧困縣實施扶貧,合肥卷煙廠、制藥廠、牙膏廠被安排與長豐縣印刷廠合作。當時,印刷廠需要有專門人員對接工作,廠長想到沈海燕,就派她跟著自己一家家地跑業務。剛開始,海燕擔心自己入行才一年能否勝任,孫輝鼓勵她:“你就當成是一個學習機會,不要有太大壓力。你總不能一直當‘機器人啊,也許這次就是一個突破呢!”有了男友的支持,沈海燕干勁十足,她跟著廠長奔波在縣城和省城之間,漸漸掌握了業務談判的技巧。當時,和這些工廠合作的還有很多外省的印刷廠,一來二往地大家熟悉起來。見沈海燕聰明伶俐,有別的廠長提出高薪挖她過去。想到男友為自己的付出,沈海燕不愿辜負這份深情,委婉地拒絕了對方的橄欖枝。
1995年,沈海燕和孫輝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第二年便有了大女兒。沈海燕還是每天忙忙碌碌的,在印刷廠的事業艷陽高照,她由一般的業務員被提拔為經營科副科長、科長,到1998年,她坐到了副總的位置。而孫輝所在的長豐縣水利局,當時由于閑置勞動力較多,人員收入很低。孫輝就辦了停薪留職手續到外面打工,做過安裝工、試銷員。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家庭有了2萬元積蓄。沈海燕父母拿出3萬元,小兩口在長豐縣買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結束了租房生活,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可生活就如天氣,陰晴不定,說變就變。2003年,當沈海燕在長豐縣印刷廠干得有聲有色之時,因企業改制,她下崗了……
懂你,放手去做吧
沈海燕一度很迷茫,孫輝理解妻子,安慰并提醒她:“你在印刷廠該學的都學到了,現在離開也許就是個新起點。能不能學以致用,還是做與老本行有關的事呢?”沈海燕聽了茅塞頓開:自己這幾年積累了不少經驗,很多企業的包裝、宣傳都離不開印刷,印刷業的前景很可觀。她對丈夫說:“我覺得還是得做印刷,我想去省城跑單子,你看怎么樣?”孫輝當場決定:“我陪你一塊兒去!”
可是創業需要資金,這讓夫妻倆一籌莫展。一天,孫輝拉著沈海燕的手說:“我考慮幾天了,目前惟一的辦法就是咱們把這套房子賣了,孤注一擲去省城。面包會有的,房子會有的,你就放手去做吧!”沈海燕頓時熱淚盈眶,她不是沒想過賣房子,可是想到過去6次租房,丈夫為找房、搬家東奔西跑;想到新房剛買下時,丈夫感慨“總算有個家了”,她就不忍心。如今,在她人生又一個抉擇的關口,丈夫再次一心為她考慮,不讓她有心理負擔,輕松上陣,叫她怎能不感動?
這時,妹妹聽說姐姐的創業想法,回家和丈夫商量后,提出將自家的房子也賣了,住到婆家去,支持姐姐創業。父親也鼓勵沈海燕:“和孫輝大膽地去合肥闖吧,別有顧慮,干不好大不了回來,我和你媽不會讓你們餓著的!”
親人的支持燃起了沈海燕的斗志,她把自己和妹妹的房子賣了,2003年8月,帶著飽含全家人真情和期望的13萬元錢,和丈夫、女兒來到了合肥。
他們在合肥蒙城北路租了一套70多平方米兩室半一廳的房子。最小的半間房里擺上一張1.2米寬的小床,一家三口就擠在這張床上。看到沈海燕有些抱歉的眼神,孫輝逗妻女說:“小床好啊,咱們仨都不胖,這不是有效利用空間嘛,到冬天連熱水袋都省了!”妻女都被逗樂了,異鄉的小家庭里笑聲回蕩……
孫輝比劃道:“臥室有了,這間房就做電腦室,這間做倉庫,客廳就做會客室……”沈海燕連連點頭,有丈夫在身邊,她感覺特別踏實。說干就干,他們很快買回兩臺電腦擺上,并招聘了一名設計排版人員。沈海燕做業務經驗豐富,她就負責“跑單子”,孫輝和設計人員學習電腦排版技術。
那時,女兒在讀小學二年級,沈海燕每天一早先送女兒去學校,然后再騎著電動車滿合肥城跑業務。女兒很懂事,只讓媽媽送了一學期,就獨自上下學了。沈海燕沒有利用過去積累的業務人脈,而是開拓新客戶。由于她勤快能干,做業務講誠信,很快就聯系到了幾單業務。再加上孫輝帶著設計人員設計精心且富有創意,漸漸地一些客戶都成了回頭客。一年下來,他們的設計公司掙了6萬元,公司走上快步發展的軌道。
看妻子每天在外奔波辛苦,孫輝把家務活幾乎都包了。一天晚上回到家,沈海燕見一盆臟衣服還擺在原地,有些不高興。孫輝當天忙設計,沒顧上洗衣服,看到妻子的臉色,他靈機一動,大聲說:“哎呀,我一個人干活多沒勁,我就想等你回來再做。你放心,今晚就是到12點我也會把衣服洗完的。”沈海燕聽了“撲哧”一笑,她這時才注意到丈夫的工作臺上擺的全是各種設計圖紙。再看看丈夫長期對著電腦熬紅的眼睛,她有些過意不去,走過去拉拉丈夫的手,兩人相視而笑。
頭兩年,他們都是以接單設計為主,然后找別的印刷廠批量印刷,為了保障質量,沈海燕經常要守在印刷廠監工。就是這樣,還總會出現印刷問題,讓沈海燕很頭疼。孫輝提出:“與其受制于人,不如抓住主動權。咱們現在開始積累資金,爭取早日開一家自己的印刷廠。”有了新的目標,沈海燕和丈夫鉚足了勁,2005年,他們投資30多萬元,租了600平方米廠房,印刷廠終于在合肥廬陽產業園開張了。
2004年,他們按揭貸款在合肥北一環買了一套136平方米的住房。如今,印刷廠也開起來了,沈海燕夫妻感慨總算在合肥扎了根。2008年,小兒子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更多歡聲笑語。
不過,生活總是會給有心人設定新的高峰。2009年一次偶然的談話,讓沈海燕的家庭再次面臨選擇……
懂你,選擇大于能力
2009年春,沈海燕回長豐照顧生病的父親。一次,和親戚聊天時,沈海燕問舅舅家草莓產量如何。舅舅嘆了口氣:“現在草莓產量小,病害大,我都不想再種了。”這時,沈海燕在蘇州大學做教授的大哥說:“長豐沒有專門的草莓育苗基地,種植戶多是購買別人種過的幾代苗,帶來很多病蟲害,草莓的品質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沈海燕當時就說:“如果我投資,哥哥你給我提供技術支持,我們在長豐建立一個草莓種苗培育基地,怎樣?”大哥十分支持她的想法。
回到家,沈海燕和孫輝說起這個計劃,孫輝有些擔心:“你從沒種過莊稼,怎么去種草莓呢?那活又累又臟的,你受得了嗎?咱們的印刷廠也走上正軌了,把現在的事業做大,不是很好嗎?”沈海燕理解丈夫是心疼她,怕她受苦:“長豐是草莓之鄉,也是我們的家鄉,現在,草莓種植遇到了瓶頸,咱們有現成的技術支持,為什么不能嘗試一下呢?況且,長豐縣有十幾萬畝的草莓,卻沒有一個育苗基地,這個市場前景大好啊!”孫輝沉思了一會兒,抬起頭:“我相信你!放心去做吧,印刷廠這邊我來擔著。”
從此,沈海燕和丈夫開始了聚少離多的生活。為了讓妻子沒有后顧之憂,孫輝勸說自己的父母從長豐搬來合肥,照顧孫子孫女,自己精心打理印刷廠。沈海燕回到長豐,馬不停蹄地走訪草莓種植戶,并到北京、江蘇、山東等地調研,回來后在縣婦聯、縣農委的支持下,租地120畝,創建了合肥市艷九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艷九天”這個名字還是孫輝幫起的,孫輝希望妻子的草莓事業能像紅艷艷的草莓一樣紅滿天。沈海燕在建設園區時缺少什么材料,只要打一個電話給孫輝,孫輝就立刻幫她在合肥采購,寄到長豐去。
2010年3月,經過規劃、設計、修路、建房,5000多平方米大型日光溫室和300平方米組培室終于建起來了,沈海燕累得又黑又瘦,體重降了5公斤,兩年間她甚至沒有逛過一次商場,全身心撲在育苗基地上。當時,因生產過程中流動資金缺乏,租地建的草莓大棚沒法進行銀行抵押貸款,沈海燕十分著急,打電話向丈夫求助。掛完電話,孫輝一夜無眠。第二天,他找到自己住在合肥的大哥,好言相求借來大哥家的房產證。通過抵押房產證,沈海燕順利從銀行貸款60萬元,再加上孫輝將印刷廠的一部分錢拿出來給沈海燕周轉,沈海燕總算渡過了資金困境。
周末回到合肥,孫輝看到妻子瘦小的樣子,十分心疼,家里什么事也不讓她做。一次,從親戚家出門時,孫輝突然蹲下來幫沈海燕擦腳上的皮鞋。沈海燕嚇了一跳,又有點不好意思。孫輝的二哥調侃:“老四,你真心疼老婆呀!”孫輝呵呵一笑:“那是啊,我要和我老婆過一輩子呢!”沈海燕聽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就是這樣的生活細節,滋潤著他們的心靈,使得兩地分居的距離對他們來說壓根不算什么,感情反而愈加濃烈。
有了家庭的依靠,沈海燕的創業思路愈加清晰。她拜訪了安徽省農科院、安徽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想方設法學習最新技術,改進草莓種植模式,并安裝了農業物聯網設備,引進以色列的水肥一體化設備,邀請以色列、日本、美國等農業專家來指導種苗繁育。很快,基地年培育出10萬株“紅顏”草莓脫毒種苗和300萬株脫毒草莓生產種苗,吸引了當地和鄰省的草莓種植戶前來購苗。沈海燕還通過網絡將種苗遠銷到新疆、內蒙、貴州、廣東、海南等地。
就在沈海燕準備大干一場時,2012年,長豐縣遭遇了數十年一遇的高溫天氣,而高溫對草莓種苗培育是致命的。那一年,種下的100多萬棵苗成活的只有30多萬棵。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沈海燕蒙了,她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那時候不能在她面前提苗子,一提淚水就嘩嘩地往下流。再次投入生產,資金又成了難題。孫輝了解到妻子的困境,打電話安慰:“不要擔心,我去找三哥借錢。”孫輝找到三哥,因為孫輝夫妻倆做事一向有誠信,三哥把房產證借給了弟弟。有了房產證,沈海燕再次向銀行抵押貸款30萬元。就在這時,長豐縣婦聯了解到沈海燕的難處,主動與農委、人社及金融部門對接,幫她拿到了信用貸款,解決了資金周轉問題。孫輝聽到這一消息,十分高興,打趣道:“還是政府好啊,你老公只給你籌到30萬。”沈海燕動情地說:“你幫助我的不只是30萬,你更是我精神上的靠山,有你在,我就什么都不怕。”
如今,沈海燕的草莓產業園已經成為集草莓工廠化育苗、標準化生產及采摘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并長期為當地60多名婦女提供就業,旺季就業的有300多名。在北京舉辦的世界草莓大會上,沈海燕選送的“紅顏”、“雪妹”草莓獲得了金獎。因為出色的創業成績,沈海燕當選為合肥市人大代表,并獲得巾幗創業之星等榮譽稱號。
面對成績,年過四十的沈海燕覺得在丈夫面前,自己依舊是當年那個敢愛敢闖的女孩。她說:“女人做事業不容易,但有一個懂你的丈夫,再大的難處到了心靈深處,都能融作一片安寧與坦然……”前段時間,她和丈夫商量,希望即將高考的女兒能選擇農業院校,將來到以色列學習最先進的農業技術,再回來為我國農業發展獻策獻力。孫輝對于妻子的選擇總是舉雙手支持,他和女兒分析,女兒也覺得這個建議很好,表示要積極備考。
于是,這對夫妻又一次調整了生活的“征程”:孫輝帶著6歲兒子去長豐,兒子在長豐上幼兒園,他幫妻子打理草莓園;沈海燕則在合肥一中附近租了套房,短期內她將精心照顧女兒的學習、起居,幫女兒,也是幫全家實現新的生活目標——女兒考上農業高等院校,實現更高層次的農業創業夢想!
(責編/鄧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