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
美國電影和美國總統(tǒng)在非常狗血的時刻,要派兵出征的動員詞里,總是會冒出這么一句話:“We must defend our way of life.”翻譯成中文,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必須捍衛(wèi)我們的生活方式。
看見這句話我就想笑,總覺得老美出兵是為了漢堡包和熱狗,或者一場美國橄欖球。總而言之,是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去跟人家動真格。
中國人絕對不會這樣,因為中國人的邏輯不是這樣的,我們泱泱大國,不可能因為生活方式出軍打仗,因為在歷代帝王將相眼里,乃至今天的智囊和公知,都覺得生活方式不過是油鹽醬醋的小事,怎么可能為這般婆婆媽媽的事情動武。太丟人了。
所以,在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首先放開的就是生活方式。
1979年,可口可樂進來了,從此我小時候熟悉的“涼白開”就開始在我們生活方式中讓位給各種碳化飲料。1982年,NIKE來了,銷售方式是在基層修建籃球場。從此我小時候熟悉的“皮筋、毽子、拽包”等游戲就失傳了。1987年,肯德基來了,驢打滾就真的滾蛋了,大家都去吃油炸雞去了。1994年,《亡命天涯》登陸中國,美國大片來了,《小兵張嘎》就讓位了。
我不反對開放,開放絕對是好事。但是一個文化如果在生活中消失,這個文化也會死去,變成博物館文化,其影響力只是一個歷史的回音。
前幾年,我之所以這么熱衷于推介中國設(shè)計師,就是想看到年輕人把中國文化中最好的東西賦予當代的功能,讓這些東西再回到我們生活中。許多年過去了,我很少看到中國設(shè)計師用中國文化做設(shè)計靈感,在稀少的幾個人中,一部分是拿中國元素炒作一把,騙得一些游客的外幣;其他的都很小眾。
前些天和一個中國設(shè)計師一起做講座,聊起中國文化不是新一代設(shè)計師靈感的時候,她說:“我也想用中國文化,但是我在瑞士上的中學,在美國學的設(shè)計。”是的,都是這樣的,只要在他們作品中沒有看出明顯地山寨某國際大牌,就已經(jīng)謝天謝地了。
愛馬仕在中國投資的“上下”,號稱是幫助中國傳承手工文化。“上下”有一把躺椅,是可以搖的。記得頭一次看見的時候,我就愛上這把搖椅,手感好得讓你總是想摸著它,但是看見價錢完全暈倒了,近50萬。
據(jù)說做這個椅子的師傅不是特別想“商業(yè)化”,中國大部分工藝人還是喜歡給“皇帝”做東西,這才是他們的驕傲。他們認為這樣作品能留下來,因為畢竟皇帝用過。所以當老師傅聽說椅子就是擺在店里賣,做椅子的興趣立刻就少了。過了不久,完全是巧合,我在朋友家看見這把椅子,主人告訴我,他認識老師傅的兒子,已經(jīng)在華爾街做事,從來沒想回家繼承他父親的手藝,兒子的話很簡單,在華爾街,給他10分鐘他能掙出100把買他爹椅子的錢,而他爹一年也做不了10把椅子。
但這位老師傅還有規(guī)矩,非自己兒子不傳藝。所以華爾街兒子就是有錢買100把椅子,大概也買不著了,后繼無人了。
中國的工藝就處在這樣慢慢死去的過程中。我在網(wǎng)上認識了一個網(wǎng)名為“老樊”的人,他剛開始賣花布鞋,現(xiàn)在專門去鄉(xiāng)下收購各種竹編。每次找到一個好看的竹編就拍下來放在網(wǎng)上,非常詳細地說明這是一個76歲的老人用三個月編出來的籃子。
老樊住在麗水,據(jù)他說,那里兩個小超市的人都煩死他了,他天天去勸他們不要用塑料袋子裝菜,要恢復竹編的菜籃子。老樊現(xiàn)在在執(zhí)行一個計劃,他開著車,漫山遍野地在尋找民間的手工藝人,然后用高價收他們的東西。他收回來的籃子要賣到5000元左右,在這個價格,替代塑料袋是沒戲的。
前些日子在微信上轉(zhuǎn)發(fā)了弗里德曼在博鰲論壇上的講話,題目為:中美才是一國兩制。我立刻轉(zhuǎn)了,這的確是我這些年來對中國當代文化的感受。“文革”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框架已經(jīng)被徹底粉碎了,所留下來的都是一些碎片。改革開放后,強大的美國大眾文化席卷中國,各種華爾街式的拜金;各種成功學,消費主義都立刻在中國生根開花,也結(jié)了不少惡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