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城組
鄂城區委結合農村網格化管理,構筑“鄉鎮黨委—村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使黨建與網格同步,推進了管理創新,延伸了黨建鏈條。
組織設置與農村網格同步,激活基層黨組織“神經末梢”。全區劃分為1439個網格,在每個網格上成立黨小組。按照“1+1+X”模式,民主選出1439名網格黨小組長。每個網格組建服務團隊,將計生協會會員、黨員志愿者等納入服務團隊,形成“一人負責,多人協同”的服務格局。新建403個高標準的“網格員之家”,將閑置的學校、廠房等改建成317多個“網格員之家”。
黨建活動與網格服務同步,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開展“星級黨員評比”、“設崗定責”、“雙建雙帶”等活動,激發黨員創造力。杜山鎮東港村第10網格黨小組組織農戶成立甜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規模達到2000畝,240名村民人均增收1570元。黨小組聯系一定數量的黨員群眾,把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作為重點關愛對象。對全區2155名留守兒童、3154名空巢老人進行了登記管理,并建立聯系服務卡。組織村民積極參與評選“十星級文明農戶”、“好婆婆”、“好媳婦”等創建活動。
長效機制與網格運轉同步,推動黨建引領農村社會管理的“更上一層樓”。各村黨組織指導黨小組建立民主議事決策機制,推行“五議五公開”、村民理事會等好的做法。對網格事務由黨小組提出,提交給村民代表集體審定,并接受群眾監督。采取區鎮補貼、村資助、社會捐贈等手段籌集資金,該區、鄉鎮級為網格員每月發放了60元以上的補貼,為各村至少撥付5000元的網格活動經費。制定百分考核細則,對表現優秀的網格黨小組長進行獎勵。在全區開展“百名優秀網格黨小組長”評選活動,樹立了汪家垱和將軍六組等網格黨小組建設的典型,汪厚銀、何少卿等網格黨小組長被評為全區十大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