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堂軍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紅安縣注重“三個結合”,推動黨員干部入農戶、解民難,建立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促進了干部作風和服務方式的轉變。
“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幫扶重點困難戶做到“兩不愁三保障”。對于幫扶對象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主要通過捐款捐物幫助他們解決眼前困難;對于幫扶對象家庭成員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主要通過提高就業技能、介紹就業、扶持創業等,幫助他們找到脫貧致富門路,力爭通過2至3年努力,讓重點困難戶不愁吃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三個方面有保障。七里坪鎮曲陽畈村2組的王文兵,常年在外務工,家里老人小孩無人照顧。縣軍轉辦副主任蘇雙平幫他在園區企業湖北強大包裝材料有限公司謀到職位,方便照顧家人。
“幫扶”與“照料”相結合,親情照料五保老人做到“三必到”。建立親近聯系人照料機制,加強與村組干部、親近聯系人的經常性聯系,做到生病住院必到、重陽節必到、春節必到,做家務、拉家常、聊家事,讓“五保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市委常委、縣委書記余學武提出采取爭取國家危改資金、政府補貼資金、干部捐資等辦法,對城關鎮東上店村65歲的“五?!崩先宋赫奈7窟M行重建,讓老人住上新房子。
關愛留守兒童要堅持教育引導與心理疏導相結合,做到“三多三溝通”。給錢給物不如給心。要求黨員干部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多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多到留守兒童家中家訪;定期與留守兒童的父母溝通,定期與留守兒童的在家照看人溝通,定期與留守兒童的老師溝通,力所能及地提供生活照料、情感呵護、經濟資助、安全監護、學習幫教,使他們“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
(作者系紅安縣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