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陽
美國人再次發現自己生活在家族政治的控制之下。而上一次這個問題被廣泛討論,還是2000年小布什參選總統期間。
這其實是美國政治的周期性現象——從最初控制美國的60個家族,到現在已成標簽的美國版“四大家族”乃至新近形成的“五大家族”,家族政治的隱性影響力,從這個國家建立之初就已經被接受,存在于美國獨特的政治生態當中超過百年。
這種存在與美國對外展示的民主形象是如此迥異,但這種長期形成的特殊制度,才是美國政治最真實的棱鏡面之一。
讓政治成為家庭血液的一部分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政治豪門控制美國政治的百年歷史,就是美國人用一種山寨自英國的姿態,通過美國式的討價還價,形成一筆筆看似公平公開,但不乏偷步暗算的交易。其政治運行規則許多直接來源于英國,這一點少有疑問。許多史料研究表明,美國家族政治的形成,也直接與英國特有的貴族政治有關。
雖然美國的開國元勛一致認為政府不應在一個家族手中代代相傳,但是他們并不反對將政治作為家族事務。所以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美國自建國之后很長一段時間,總統或主要的政府高層領導人,最初都幾乎出現在組成美國最初的13個州的政治家族當中,到后來陸續形成了60個政治家族。1937年,費爾南德·倫德伯格就在《美國六十個家族》一書中,闡述美國由60個最有權勢的家族統治。
于是,亞當斯、漢密爾頓、塔夫脫、哈里森、羅斯福、肯尼迪,這些姓氏伴隨著美國的200多年歷史。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政治豪門的力量角逐,在1952年大選,也就是二戰之后美國的第一次大選中發生過巨大變化。
當時出身豪門的杜魯門卸任,以平民身份奮斗到二戰盟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接棒——以1952年大選為分野,此前的美國政壇,被稱為“古典政治時代”,總統絕對是新英格蘭的白人世家(信奉基督教新教,來自盎格魯-撒克遜血統)才有資格候選,而且選上誰,是門閥們關門博弈的結果。
從六十大家族到五大家族
現在美國更廣為人知的政治豪門,是四大家族,即亞當斯家族、羅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也有人將克林頓家族列在其中,稱之為“五大家族”,而這幾大家族中,風頭最勁的,無疑是即將對總統寶座再次發起挑戰的希拉里。
在過去的幾大家族中,亞當斯家族勃興于美國建國之初。這個家族中的約翰·亞當斯和約翰·昆西·亞當斯父子倆先后擔任過美國第二任和第六任總統。有人戲稱亞當斯家族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王朝”,這并不為過,因為能與之相比的只有華盛頓、富蘭克林、杰斐遜等三位美利堅合眾國的創始人,但他們都沒有男性的合法繼承人。
羅斯福家族在美國擁有強大勢力的時間也超過百年,這個家族的權力曾在二戰時期達到過峰值,當時富蘭克林·羅斯福出任總統的時間長達12年,是唯一連任3屆的總統。羅斯福家族的另一個權力峰值,則是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叔叔創造的。早在1901年,西奧多·羅斯福就成為了美國總統。著名的“胡蘿卜加大棒”外交政策,就出自他之手。
第三個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肯尼迪家族。肯尼迪家族是從愛爾蘭來美國的移民后裔,家族興起于約瑟夫·肯尼迪時期——由于支持富蘭克林·羅斯福成功當選總統,他得以出任美國駐英大使。他共育有子女九人,四男五女,約翰·肯尼迪是次子。肯尼迪家族有一個長久懷有的夢想:總統之夢,這個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為美國的總統。約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禱時發誓:我已登上了財富的最高峰,我要讓兒子登上權力的最高峰。
至于布什家族,他們的從政經歷至少可以追溯四代。布什的曾祖父薩繆爾·布什是鋼鐵石油大亨,曾擔任過胡佛總統的顧問。第一個在政壇站穩腳跟的是布什的爺爺普雷斯科特·布什,他先經商后從政,當聯邦參議員多年,結識了艾森豪威爾總統,為后輩從政打下了基礎。普雷斯科特之子喬治·布什先后擔任過國會議員、駐聯合國大使、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等要職,在里根政府時期擔任兩屆副總統,后來當上美國總統。
時至今日,喬治·布什的兩個兒子又成為美國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長子喬治·沃克·布什的發展軌跡與父親十分相像。他耶魯大學畢業后,進入石油業發展,后來擔任得克薩斯州長,擔任兩屆美國總統。二兒子杰布·布什擔任兩屆佛羅里達州州長。布什家族的下一代也熱衷于拓展家族政治版圖。
家族政治本質是地方政治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政治豪門都有自己的勢力范圍。
比如羅斯福家族的傳統地盤在紐約。在紐約建立之初,從美國的曼哈頓第22大街到第46大街,從第5大道到哈德遜河的地產大部分都是羅斯福家族的物業。
而約瑟夫·肯尼迪為了讓子女們更容易進入美國上層社會,曾舉家搬遷到紐約。他們現在的傳統“主場”,除了馬薩諸塞州之外,還在馬里蘭和加利福尼亞等州。布什家族的傳統“主場”在得州。當年無論在康涅狄格州還是在俄亥俄州,布什家族的發展都很有限——因為那是別的政治豪門的勢力范圍。后來老布什去了得州,一下子開創了父子倆的基業,另外一個兒子到佛羅里達州也馬上創出自己的天地。
為了重新劃分勢力范圍,眼下很可能重返白宮的克林頓家族,也需要花費一番心思。希拉里與克林頓的傳統主場在阿肯色州。但她2000年投身政界的起點選擇在紐約,來向參議員的位置發起沖擊。
紐約是政治豪門的一大集中地,羅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曾不可一世,但最近幾年紐約的老豪門后繼無人,而紐約既是民主黨掌握的大州,又是美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之一,占據紐約就可以高屋建瓴,對于克林頓夫婦來說,比回到阿肯色有利得多。因此希拉里精于算計,以過江強龍的姿態進軍紐約,完成了自己家族政治勢力版圖的擴張。雖然最后在民主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的競爭上敗北,但她已經在紐約牢牢地站住了腳。
(摘自《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