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衛華
膽囊腺肌瘤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增生樣膽囊疾病,其臨床發病率通常在4%左右,該疾病的主要誘發原因在于膽囊慢性增生或是膽囊腺體增生,而非膽囊腫瘤或是膽囊炎癥。醫學研究證實,膽囊癌患者最為主要的危險因素就是膽囊腺肌瘤病。所以,膽囊腺肌瘤病患者的早期干預和準確診斷是其臨床治療的關鍵。本次醫學研究就對膽囊腺肌瘤病的超聲造影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醫學研究選擇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膽囊腺肌瘤病的患者為觀察對象,男30例,女40例,患者年齡32~66歲,平均(45.5±6.4)歲。患者臨床癥狀主要包括:42例進食高脂肪食物后疼痛,28例發熱,60例右側上腹部疼痛。
1.2 方法 本次醫學研究所用檢查設備為德國Acuson Sequoia 512型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設置在1.0~4.0MHz之間,從而對患者的膽囊邊界和膽囊形態進行觀察,了解其膽囊邊界、內部、數目和形態等情況。本次醫學研究所用超聲造影檢查設備為意大利Sono Vue(Bracco公司)造影劑以及德國Acuson Sequoia 512型超聲診斷儀,取患者最清晰和最大病變切面實施造影檢查。調節探頭頻率為1.5MHz,顯像模式為CPS。造影劑由患者肘靜脈注入,5s后囑其屏氣,并對造影全過程進行準確記錄。
1.3 診斷準確性標準 將膽囊腺肌瘤病患者超聲檢查準確性劃分為診斷結果未知、疑似診斷和確切診斷3個等級。同時,回顧分析患者的超聲和超聲造影檢查表現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對本次醫學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超聲造影影像學表現 54例確診的膽囊腺肌瘤患者,超聲造影檢查結果主要包括下述幾類:第一,彌漫型。膽囊壁未見腫塊,整體出現肥厚樣改變,內部出現液性無回聲腔,增強后出現無增強液性無回聲腔。第二,局限性。超聲檢查出現局部性膽囊壁增厚現象,內部出現體積不同的液性無回聲腔,以及類圓形高回聲的結節。超聲造影檢查證實內部未出現增強的液性無回聲區,膽囊壁和膽囊內結節同時增強。第三,節段性。超聲造影可見內部無增強的液性無回聲腔,病灶組織同時有顯影,膽囊壁顯影增強。膽囊壁節段性增厚,膽囊壁厚度達到0.5~1.5cm,且向囊內突起,出現三角形高回聲區,內部存在體積不同的液性無回聲腔。
2.2 診斷準確性 超聲造影檢查對于膽囊腺肌瘤病臨床診斷的準確率為77.14%,超聲檢查對于膽囊腺肌瘤病臨床診斷的準確率為42.86%,2種檢查方法檢查對于膽囊腺肌瘤病臨床診斷的準確率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χ2=12.153,P<0.05)。見表1。

表1 超聲和超聲造影檢查的準確性對比分析[n(%)]
膽囊腺肌瘤是一種以膽囊黏膜肌層肥厚和上皮增生,以及黏膜穿過肥厚肌層和上皮陷入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良性疾病,該疾病通常可以劃分為局限型、節段型、彌漫型等幾種類型。常規超聲檢查是膽囊腺肌瘤患者最為常用的臨床診斷技術,但是,受到胃腸道氣體干擾、肥胖等隱私的影響,較小體積的羅-阿氏竇無法得到準確顯示和診斷[1]。超聲造影檢查有助于組織微循環灌注特征的顯示,因為這一檢查技術能夠準確反映病變內血流情況,因而其結果準確、操作方便等優勢逐漸得到了臨床醫師的認可。膽囊腺肌瘤患者的超聲造影檢查表現包括:基底部連續,增厚的膽囊壁增強,且伴有多發未增強區即呈蜂窩樣回聲[2]。因為膽囊炎患者的主要誘發原因在于化學性刺激或是細菌性感染所誘發的言行病變,因而在各類膽囊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其膽囊壁局部會出現不同的結構和形態,慢性膽囊炎患者主要表現為增生性并比那,部分患者還會發生炎癥細胞浸潤現象。超聲造影檢查主要表現為局部膽囊壁常連續、完整,受到無羅-阿氏竇結構影響而不具備膽囊腺肌癥典型的蜂窩狀改變,膽囊壁和動脈期稍高增強或同步增強[3]。
由本次醫學研究結果可知,將超聲造影檢查技術應用于膽囊腺肌瘤的臨床檢查和診斷中,有助于患者檢查準確率的提高,但這一檢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現為:第一,膽囊壁局限性增厚的急性炎癥患者,超聲造影檢查會誤診為膽囊癌[4];第二,膽囊壁局限性增厚的慢性炎癥患者,超聲造影檢查會誤診為腺肌癥[5]。上述2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在于:第一,膽囊壁局限性病變存在病理改變重疊現象,且超聲檢查表現較為多樣、重疊,因而臨床診斷局限性較大[6];第二,目測法檢查會受到檢查者視覺分辨力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對于良惡性病變的診斷具有較大限制,因而需要實施深入的超聲造影定量分析;第三,本組樣本相對小,超聲造影的特征性表現尚需臨床大樣本的病例分析[7]。
[1] 李建,劉景旺,周瑞辰,等.VCT在膽囊腺肌瘤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程醫學雜志,2013,16(3):406-408.
[2] 安立春,李文秀,徐建紅,等.超聲造影在膽囊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腫瘤影像學,2009,2(5):16-18.
[3] 孫麗萍,徐輝雄,劉琳娜,等.超聲造影在膽囊息肉樣病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2013,10(12):1013-1014.
[4] 費翔,劉強,呂發琴,等.超聲造影在膽囊占位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2011,8(12):2550-2552.
[5] 樂文進,丁友明.膽囊息肉樣病變惡變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1,27(9):934-935.
[6] 羅昱焜.超聲造影在膽囊息肉樣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2012,9(1):2-4.
[7] 朱鋮,周海偉,王紅梅,等.超聲造影與增強CT在膽囊疾病診斷中的對比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