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
事業單位實行以考試為主的公開招聘制度,是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是事業單位配置人才資源的重要途徑。加強對事業單位公開考試招聘的監督與管理,對于保證新進人員質量,增強事業單位生機和活力,為南寧市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近年來南寧市事業單位公開考試招聘工作的做法與成效
根據原人事部《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人事部令第6號)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試行辦法》(桂政發〔2005〕45號)精神,為規范事業單位招聘工作,南寧市于2006年制定了《南寧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實施細則》(試行)(南府發〔2006〕52號),明確全市事業單位進人補員的基本方式,即通過統一時間、統一試卷、統一考試的方式對外公開招聘,為南寧市順利開展公開考試招聘工作的組織實施提供重要的依據和保障。
(一)在組織管理中突出“嚴”,確保考試招聘嚴肅規范
南寧市全面實行公開考試招聘制度中,堅持以落實責任為著力點,突出抓好組織管理,加強統籌協調管理,認真抓好考務組織,把好招聘審核關口,將“嚴格嚴謹”貫穿考試始終,使考試充分體現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目前,公開招聘制度自建立實施至今已歷時9年,成為南寧市事業單位進人補員的一項基本制度和進人主要渠道,得到了考生、社會和招聘單位的普遍認可。
(二)在考試形式中注重“活”,確保考試招聘科學公平
事業單位因其行業不同,服務對象不同,不同的崗位對能力素質的要求各式多樣,專業千差萬別。考試中我們結合崗位特點,采取了靈活的“統”與“分”結合的方式,“統”即是考試的筆試環節由全市統一時間集中組織,設置了《公共基礎知識》和《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兩個科目,主要考察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職業道德和應知應會的知識,內容注重突出基礎性、實用性、普及性;“分”是指面試、考核等工作由招聘主管部門根據行業的特點“自選動作”,充分尊重單位的用人自主權。使考生能在一個公正透明的平臺上公平競爭的同時,也能讓用人單位結合實際有自主“相馬”的機會,從而更好地在公平性和科學性中尋找結合點。
(三)在招聘監督中強調“實”,確保考試招聘風清氣正
公開考試招聘工作影響面廣,備受考生、家長和全社會的關注,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人事考試。考試的組織中,我們對命題、筆試、閱卷、面試等關鍵環節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有效監督,并不斷完善制度、創新形式、拓寬渠道,確保考試招聘安全順利落到實處。通過把監督貫穿考試招聘的始末,加強了對考試各環節的管理,維護了考試的公平公正,營造事業單位考試招聘風清氣正選人環境,大大提高招聘工作的社會公信度和群眾滿意度。
(四)在信息公開中力求“廣”,確保考試招聘公開透明
公開招聘作為事業單位選人用人的新機制,核心是公開,亮點在于“透明”。南寧市在考試招聘中,始終堅持信息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一是招聘信息廣泛發布,廣泛宣傳,二是考試各環節的結果及時公布,避免“暗箱操作”,三是通過政府市長熱線、12333人社呼叫熱線、政府網絡互動平臺等多種渠道,及時收集并回復社會公眾及考生對招聘考試政策的相關疑問。通過廣泛的信息公開,切實保障考生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使招聘考試成為了公開透明的競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考試方式多樣化不夠
在招聘考試的組織中,有時為了程序上的簡明和方式上的統一,很容易出現考試內容過于單一、面試多樣化不夠等問題,尤其在面試中,目前除教育、衛生系統外,大部分的事業單位在面試仍參照公務員考錄中的結構化面試,這種面試方法過于單一,考察方式有欠于科學和全面,針對性不強。
(二)在統一規范中適當放權的靈活性不夠
就用人單位而言,一方面怕麻煩,認為公開招聘程序復雜、環節過多,費時費力;另一方面存有顧慮,擔心想用的人才選不進,不想用的人才推不掉;還有一些單位認為公開招聘就是被管得太嚴,削弱自己的權力,以致影響了考試招聘工作規范有序實施,對招聘行為的投訴時有發生。
(三)面試考官隊伍參差不齊,主觀性因素大
目前,事業單位考試面試考官大多由單位領導人員、人事干部和專業技術崗位人員組成。由于缺乏考官培訓和具體的考官工作經驗,評價質量難以保證,在實際操作中考官的主觀性因素很容易影響到對考生的客觀評價。
(四)考試信息安全防范壓力加大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為竊取考生信息實施詐騙,采取各種方式對考試網站進行惡意攻擊。同時,近年來網絡中出現的一些“售真題”“賣答案”“改分數”的詐騙行為,加上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員盲目炒作,在社會上引發不少負面影響,應對網絡輿情成為新的挑戰。
三、幾點對策建議
在對多年來考試組織的認真分析總結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和未來發展的形勢,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以“人崗相宜”為標準,進一步探索考試招聘的科學性
一是提高考試命題的質量。不斷充實、完善命題專家庫,提升命題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同時改進命題的內容,突出實用性、普及性,體現考用充分結合,切實提升公共科目考試命題的質量。二是完善面試形式。針對不同類別、不同行業的崗位,結合事業單位的行業特點,探索不同崗位專業技能的考察方式。堅持“干什么,考什么”,“量體裁衣”設計面試內容,精心設計面試形式,引入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專業測評方式,避免 “千人一卷”“高分低能”現象。三是強化面試考官管理。突出面試考官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依托行業主管部門,大力推進不同行業面試考官隊伍的建設。根據不同行業、系統的特點,精心遴選出一批領導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強化面試評委專業培訓,切實提高面試考官的評判能力。
(二)以“放活方式”為突破,進一步增強考試招聘的靈活性
一是推進分類分行業、分級管理的靈活創新考試模式。逐步探索在開發區、教育、衛生等行業特色突出且規模較大的系統中,或在同類同行業(如農業口、經濟口、建設口等)的單位中,探索分類分行業組織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工作,探索體現不同行業專業技能水平情況的考試考察方式,進一步放活現有的統一試題、統一時間、統一組織的考試方式,行業主管部門可根據行業的特點和實際需要,自主確定時間和考試次數,自主命題,自行組織。二是在計分方式上,打破現有的筆面試累加的計分方式。即改變“總分=筆試200分+面試100分”的計分方式,提高面試的計分比例。根據不同行業單位的實際,可將筆試、面試的計分權重調整為5∶5或4∶6,部分專業性比較強的行業,還可結合實際將筆試和面試作為完整獨立的計分環節,即筆試成績不計入面試,筆試只確定面試的入圍人選,面試環節成績單獨計算并從高至低確定考核對象,使考評方式和結果更加趨于科學。
(三)以“提速增效”為核心,進一步增強考試招聘的實效性
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設。加強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在事業單位人員招聘考試原有的“網上報名、網上資格審核、網上繳費、網上下載打印準考證、網上查分”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網上備案、網上監督、網上審批”的功能,進一步提高人員招聘的工作效率,縮短考試招聘的工作周期。二是減少工作環節。在實施有效監督的前提下,逐步減少并取消事業單位考試中筆試、面試、考核、體檢等環節的審核備案手續,使招聘各環節的工作銜接更為緊密有序。三是優化審批程序。依托下屬人才服務機構,將考試招聘中人事檔案審核、資格證書或材料的原件審核、人員調動辦理等具體的經辦業務移交至人才服務機構經辦點前臺審核,實行審核結果共享,進一步提高審批的效率。
(四)以“強化監督”為抓手,進一步提升考試招聘的公平性
一是突出把好招聘的崗位條件設置關。進一步規范年齡、學歷、工作年限及其他資格條件設置的問題,取消戶籍限制,堅決杜絕一切歧視性和與崗位沒有關聯的條件,從根本上減少“崗位條件過細”“人員針對性過強”的現象,使考試招聘從一開始就接受嚴格監督。二是推行集中公布公示制度。改變現有的單位自行公布、自主公示的做法,在考試招聘信息集中發布的主網站(人事考試網)中開辟事業單位考試招聘公示專欄,將事業單位考試的面試入圍人選、面試成績及擬聘結果集中公示,進一步理順信息的審核與發布的流程,確保招聘結果第一時間公布并接受社會監督。三是引入社會監督員機制。通過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考試招聘社會監督員全程觀摩監督整個考試流程,切實提高公開招聘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五)以“安全防范”為重點,進一步提高考試招聘的安全性
一是加大考試安全管理的投入。繼續抓好考試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對網站的軟硬件進行更新升級,在考試報名端口開放期間,抽調精干力量全天候值班巡防,切實提高網站安全等級。二是加強輿情監控。進一步密切與宣傳、網監部門的聯系,建立聯動機制,嚴密關注和跟蹤網絡輿情,跟蹤事態的發展,對不良輿情密切關注,快速反應,在宣傳、網監部門的指導配合下,及時做好應對處理。
(作者單位:南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