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瑜 龍小平 熊竹林 謝靚 龍秋生 袁美玲
摘 ?要:試驗表明配方施肥比不施肥增產45.3%,新增產值412.62元/667m2,純增收289.22元/667m2,肥料產出投入比為3.34;配方施肥比習慣施肥增產17.0kg/667m2、增長4.0%,新增值46.92元/667m2、純增收44.12元/667m2,其肥料的產出投入比值也比習慣施肥高出0.31。試驗結果分析說明:配方施肥比習慣施肥能增產增收,效益明顯。
關鍵詞:晚稻;配方施肥;增產增收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1-65-02
為進一步綜合比較肥料投入、作物產量、經濟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標,客觀評價測土配方施肥效益,為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優化肥料配方提供科學依據,為水稻高產創建示范提供施肥技術支撐服務,因此,在總結分析往年試驗示范結果的基礎上,今年在水稻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義橋核心示范區的二晚田里時實施本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以雜交稻組合“岳優9113”為試驗品種。
1.2 試驗田塊 選擇在水邊眾村村委義橋村小組農戶何全生的責任田里。該田系灰黃泥田,面積為667m2,前作為早稻。試驗前土壤養分狀況是:有機質19.2g/g、堿解N137mg/kg、速效P33.5mg/g、速效K110.5mg/g、pH5.0。
1.3 供試肥料 選用優質單質肥料尿素(46%)、氯化鉀(60%)、鈣鎂磷(12%)為試驗肥料 。
1.4 試驗設計
1.4.1 處理設置 (1)不施肥(對照),(2)測土配方施肥,(3)農民習慣性施肥共3個處理。不設重復。
1.4.2 小區規劃 處理1小區面積為30m2,處理2小區面積為100m2,處理3小區面積為133m2。小區間預留0.3m作隔離埂,并用膜包埂。試驗四周設1.5m寬的保護行,保護行內不施肥。
1.4.3 施肥量與方法 處理1,不施任何化肥;處理2,施肥水平按667m2用純氮12kg,按氮磷鉀比1∶0.3∶0.7配方施肥,折算667m2施用化肥實物為尿素26kg、12%鈣鎂磷30kg、氯化鉀14kg,其中磷素全作基施,氮素按5∶3∶2分別作基、蘗、穗肥3次施用,鉀素按5:5分別作基、穗肥2次施用;處理3,根據對當地農戶施肥調查結果,習慣施肥平均施純氮、磷、鉀的總量(kg/667m2)分別為:13.8、4.8、和4.8,折算667m2用化肥實物為尿素30kg、鈣鎂磷肥40kg、氯化鉀8kg;施用方法是全部鈣鎂磷肥再加12kg尿素和5kg氯化鉀移栽前基施,第一次追8kg尿素,第二次追10kg尿素加3kg氯化鉀。
1.5 試驗實施 試驗于6月23日播種,采用塑料軟盤播種育秧,667㎡大田用434孔軟盤60片;7月15日手插移栽,移栽行株距統一為23.3cm×16.7cm,即每小區22穴/行×35行=770穴,約合1.71萬穴/667m2。施肥按方案制定的施肥量及方法分小區稱量施用,移栽前7月15日面施基肥,7月20日追施分蘗肥,8月4日施孕穗肥。保護行內沒有施肥,保證小區間不串水串肥。其它管理同大田生產。10月15日調查了各處理有效穗數及取樣考種,10月16日成熟收割,分小區單收單曬驗產。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田間長勢與生育期 無肥區禾苗長勢弱分蘗少,始穗稍遲,但齊穗與施肥區相近且成熟較施肥區早,全生育期114d,熟相最好;配方施肥區表現長勢穩健、長相好,成熟轉色好,全生育期為116d;習慣施肥區禾苗深厚,葉片稍披及后期略現早衰,全生育期116d。
2.2 產量結果與比較 無肥區干谷重13.15kg,折合667m2產292.2kg,居末位;習慣施肥小區干谷重84.78kg,折合667m2產424.7kg,居第二位,比無肥區增132.5kg/667m2、增產45.3%;配方施肥區干谷重66.25kg,折合667m2產441.7kg,居第一位,比無肥區增149.5kg/667m2、增產66.2%,比習慣施肥區增17kg/667m2、增產4.0%。
2.3 施肥效益比較 從表1可看出,配方施肥稻谷667m2產值1 219.09元,比不施肥667m2增加產值412.62元、純增收入289.22元,肥料產出投入比(增加產值/肥料投入)為3.34;習慣施肥的667m2總產值1172.17元,比不施肥667m2增加產值365.7元、純增收入245.1元,施肥產出投入比為3.03。比較效益說明,晚稻施肥比不施肥區明顯增產而且增效(施肥區的產出投入比值均大于1);而配方施肥又比習慣施肥增加產值46.92元/667m2、純增收入44.12元/667m2,產出投入比值也多0.31。
表1 肥料投入產出效益
[處理\&肥料投入成本(元/667m2)\&稻谷總產值(元/667m2)\&比不施肥增值(元/667m2)\&純增收入
(元/667m2)\&產投比\&尿素\&氯化鉀\&鈣鎂磷\&合計\&不施肥\&0\&0\&0\&0\&806.47\&\&0\&\&配方施肥\&54.60\&44.80\&24.00\&123.40\&1219.09\&412.62\&289.22\&3.34\&習慣施肥\&63.00\&25.60\&32.00\&120.60\&1172.17\&365.70\&245.10\&3.03\&]
注:根據我縣今年晚稻用肥平均零售價(50kg):尿素105元、氯化鉀160元、鈣鎂磷肥40元和雜交晚稻谷收購價138元/50kg,計算各處理肥料成本與稻谷產值。
3 小結與討論
(1)試驗產量結果與效益分析顯示,配方施肥比不施肥區增產45.3%,新增產值412.62元/667m2,純增收289.22元/667m2,肥料產出投入比為3.34;配方施肥比習慣施肥增產17.0kg/667m2、增長4.0%,新增值46.92元/667m2、純增收44.12元/667m2,其肥料的產出投入比值也比習慣施肥高出0.31。試驗結果分析說明:配方施肥比習慣施肥能增產增收。
(2)根據試驗田間觀察調查,習慣施肥在前、中期雖比配方施肥區葉青綠及禾苗深厚,但在整個生育期中沒有配方施肥區生長穩健,且紋枯病及稻飛虱較多,后期略現早衰,功能葉沒有配方區多,分析原因初步認為是習慣施肥比配方施肥氮多鉀少所至,故建議農戶要適當控氮和重視鉀肥施用。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