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躍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全國纖檢系統纖維質量行政執法工作會議已經完成了各項既定議程,即將結束。受張克才局長委托,我對這次會議進行總結。
在新的形勢和背景下,要深入纖檢行政執法工作,必須樹立“兩種思維”、構建“一個格局”、做好“四個著力”。
樹立“兩種思維”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目標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策,可以說,改革和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改革的方向是法治,法治是改革的保障。作為纖檢執法工作者,務必要樹立“兩種思維”——改革思維和法治思維,才能更好發揮專業優勢,推動纖檢事業改革發展。
什么是“改革思維”?一是要堅決支持和執行國家的改革決定,自覺把纖檢法制和執法工作置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運用戰略思維和系統思想考慮問題、謀劃工作,更好地履行職責。二是要有應對改革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找準改革與本職工作的結合點、突破點,爭取主動、乘勢而上,推動纖檢事業發展。要以改革思維厘清行政執法職能對于專業纖檢機構的意義。行政執法是依法行政,貫徹黨的執政方針的重要形式,是實施法律規范的主要途徑,是國家實現行政管理職能的重要方式。當前,纖維質量監管工作面臨改革的重要關口,引領質量發展,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發揮好纖維質量監管工作,就必須牢牢樹立改革思維,大力推進改革創新,處理好行政執法與纖維質量監管工作之間的關系。專業纖檢機構是依法履行纖維質量監管行政職能的機構,行政執法作為事中、事后監管的主要形式,更多地體現為構建政策法規體系支撐、為質量監管提供技術支持、對社會檢驗檢測機構進行監督、解決市場失靈問題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因此,行政執法是專業纖檢機構管理職能的生命線,要更好地履行好行政執法職能,就是要善于在改革中更好地履行質量監管職能,善于運用檢驗技術不斷提高行政執法的有效性。
什么是“法治思維”?一是要迅速適應政府職能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質監管理體制改革帶來的“三個轉變”,通過法治化解改革過程中的矛盾問題;二是要處理好纖維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與服務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發展的關系、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通過法治形成更加規范、有序推進改革的方式,更好地指導纖檢工作改革發展。總之,就是要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維模式。要以法治思維推進行政執法全局工作。法治思維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去年12月份執法工作會上,克才同志提出了以法治方式開創中國特色纖檢事業新局面、實現“法治纖檢”的工作思路,在今年的執法會上,又多次強調了法治對于纖檢系統的重要意義,可以說,深入推進纖檢法治建設一直是我們行政執法工作最重要的目標。
2014年以來,在業務上,取消收儲政策和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已經啟動,具有強烈計劃經濟色彩的大包大攬型質量監管模式將逐步被市場主導資源配置的調節模式取代;在機構上,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質監管理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正在深入推進,行政管理職能與經營服務性職能進一步剝離,政府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將更加徹底。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專題聚焦依法治國,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于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面對這些新形勢、新挑戰,我想,纖檢執法工作者要牢固樹立改革和法治兩種思維,積極研究新形勢下開展纖維質量監管工作的有力舉措,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發揮執法工作對纖檢事業發展的保障和引領作用。
構建“一個格局”
在2014年9月召開的中國質量大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放、管、治”三位一體的質量提升格局,支樹平局長指出,三位一體的格局正是下一步質量工作改革方向。張局長在工作報告中也提到,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務,我們要“轉變工作思路”,協調強化市場和政府“兩個作用”的發揮,推動社會質量共治。我想,構建“管”、“治”結合的纖檢行政執法格局,應該是我們下一步執法工作的主要思路。
“管”就是要把該管的事情管住,以改革思維厘清行政執法職能對于專業纖檢機構的意義,以法治思維推進行政執法全局工作,厘清不同層級質量監管部門的職責,加強對市場的事中事后監管,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纖維質量違法行為。按照國家的最新要求,今后,行政執法權將逐步下放,主要由市縣部門開展執法,省級監管部門主要負責制定政策和督查督辦,構建新型的執法縱向格局。
“治”就是要推動社會質量共治,立足于促進纖維加工企業公平競爭、纖維相關產業自由選擇,以更開放的思維模式,搭建平臺、促進協作,調動一切有利于纖檢執法打假工作的社會力量和積極因素,構建多元共治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切實落實地方政府質量監管責任,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規范作用、行業組織的自律作用、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逐步確立“企業負主體責任、地方政府負總責”的質量共治機制,推動實現纖維質量社會共同治理,構建新型的執法橫向格局。
要通過“管”、“治”二者相互補充,縱橫格局協調推進,進一步保障纖維質量安全、提升纖維質量、促進纖維產業經濟提質增效。
關于更好履行職能的問題,張局長在報告中已經詳細講過,我想在這里強調三點:一是中纖局一直主動協調,努力適應改革,確保纖檢機構穩定,纖檢隊伍穩定,各地纖檢機構也要積極爭取,不得隨意撤并機構;二是專業纖檢機構不在國辦發[2014]8號文件(《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的通知》)范圍內,不屬于檢驗檢測認證機構;三是要抓住利好機會,主動爭取省級質監部門的支持,在質監管理體制改革中,已經明確了“纖檢工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由省級質監部門依法管理” {《關于調整省級以下質監行政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國質檢法聯[2014]175號}。
抓住“四個著力”
全系統要認真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的要求,強化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有效性、樹立執法形象。
(一)著力加大執法力度。一是認真抓好現行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貫徹落實,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堅定貫徹建設“法治質檢”的各項要求,狠抓制度落實,推進制度建設,把“依法治檢,法治纖檢”意識融入到纖維質量監督管理的各項工作中,積極推進纖檢工作法治化。二是加強行政決策程序的制度建設,推進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并制定本單位重大決策的具體程序。三是堅持集體決策制度和風險評估制度,堅持重大決策必須經過本單位局(所)務會或局長(所長)辦公會議集體討論決定,未經集體討論或經討論未通過的,不得決定執行,對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要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控性評估,把風險評估作為決策的重要前提和依據。四是嚴格落實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越權行政等行為,要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員以及相關領導人員的責任。
(二)著力規范執法行為。一是規范行政執法工作程序,按照質檢總局有關執法程序的規定和當地質監部門的規定,并結合本地纖檢執法實際,細化執法流程,明確執法環節和步驟,保障程序公正,尤其要注意做好“兩法銜接”,對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必須按規定移送有關部門,不得以罰代刑,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進行執法全過程記錄。二是建立健全纖維質量監管制度體系,要注意總結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積極制定出臺新的制度規定,固化經驗成果,不斷建立健全纖維質量行政執法工作的各項制度規定,要完善系統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改進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建立常態化監督制度,規避職業風險。
(三)著力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一是纖檢執法人員要增強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能力,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做表率,要把“依法治檢,法治纖檢”的意識融入到各項工作中,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中纖局將加強地方局(所)長法制培訓工作。二是強化纖檢執法人員法治教育,要建立全體工作人員學法制度,每年至少開展兩次普法教育培訓或講座,推進法制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
(四)著力樹立執法形象。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纖檢執法行風建設,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履職能力。要積極推行“說理式執法”等執法模式,積極化解執法中的矛盾和沖突,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樹立纖檢執法的良好社會形象。
最后,我就貫徹落實這次大會報告精神提兩點要求:一是要匯報、學習好此次會議精神。會后,各位代表要將會議工作報告及有關精神要求,向各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領導認真匯報,要組織全體職工和各地市機構深入學習會議工作報告,對本次會議的要求、形勢分析和下一步工作部署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對工作中難點、熱點問題要提早做好解決預案,對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要認真抓好落實,迅速著手開展。二是要部署、落實好此次會議精神。新的時代背景和形勢政策下,纖檢工作挑戰與機遇并存,各地務必將會議所確定的各項任務抓緊、抓實、抓好,乘勢而上、全力以赴,要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計劃方案,將會議確定的工作目標分解、落實到地方、落實到個人,要結合實際方法措施,確保任務目標的全面實現。
當前纖檢工作、纖檢事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難得的機遇,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團結一心、奮發有為,以纖檢執法的有力作為切實保障纖維及絮用纖維制品質量安全、服務群眾生活、服務纖維產業經濟發展,不斷推動纖檢事業實現新的跨越!
(本刊有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