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二



盧仨說,每個男人心底都有一個田園夢,只要有適合的機會與土壤,就會生根發芽。
每天清晨五點半,盧仨都會伴著雞鳴準時醒來。他喜歡先打開窗戶,看一看外面綠油油的菜地,再放肆地呼吸幾口撲面而來的新鮮空氣。這是屬于簡法農莊的早晨,各種蔬菜生機勃勃,昂頭生長;家禽精力充沛,相互追逐。到農莊轉一圈,捉幾條菜蟲,跟碰到的伙伴道早安,成了盧仨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
一半蟲吃,一半人吃
簡法農莊位于浙江德清縣莫干山腳下,面積100畝,由盧仨一手創立。今年,農莊里種了60畝蔬菜,20多畝水稻,還養了100多只羊和雞。農場中間那個頗具規模的水庫,也時常見到魚兒跳躍濺起的水花。
說到當初做農莊的緣由,盧仨笑著說:“是命運的安排。”來莫干山以前,盧仨在上海經營自己的公司,一天到晚忙得天昏地暗。后來,他到莫干山旅游,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里的生活,尤其是當地農莊自然種植的蔬菜徹底喚醒了他的味覺。“第一次吃到這里的茄子,我感動得想哭,原來它的本來味道是這樣的,我以前在城市吃的到底是什么?”盧仨說。“覺醒”后的他關掉自己的公司,在莫干山下租地建起農莊,只為種出“擁有本來味道”的蔬菜。
對從未從事過農業的盧仨來說,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然而,盧仨對自己很有信心,因為在他看來,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耕種方法本來就很好,不用自己再費腦筋另辟蹊徑。在當地農民的指導下,盧仨在農莊里建起了自己的“古法農業”系統。“古法種植,講究順時種植,足時生長。”盧仨說,其中非常關鍵的就是不施化肥,不使用除草劑、殺蟲劑和催長激素。農莊的最高處圈養著湖羊,不僅是作為肉食家畜飼養,更大的作用是利用羊糞堆肥土地。對待雜草,要么人工拔掉,要么任它自由生長,然后割掉喂羊。最讓盧仨頭庝的,還是害蟲,他想了多種辦法:一是為菜地拉起網孔細密的防蟲網,把蟲子擋在外面;二是在菜葉上撒上草灰,因為蟲子不喜歡草灰的氣味。再不行就人工捉蟲,只要有空,盧仨就會出現在田間地頭。不過,相比蟲子的數量和繁殖速度,效果微乎其微,但他堅決不打農藥。“有時候干脆任由蟲咬,一半蟲吃,一半人吃。”盧仨笑著說。
正因為如此,簡法農莊種出的蔬菜,并沒有菜市場那些蔬菜的“品相”。它們個頭大小不一,顏色不均,有些葉子還被蟲咬成了“網球拍”。“自然生長的蔬菜就是這樣,吃起來更有菜的味道。”對盧仨來說,“有味道”的還有種植過程。同樣是種一地的蔬菜,古法種植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一點點變化,讓我懂得順時而為,不再為等待而焦慮。”盧仨說,這也是“簡法農莊”想要傳遞的理念:敬畏自然,讓人和蔬菜,都保持本該有的狀態。
接地氣的理想主義者
盧仨經常給參訪者講一個故事。有一次,馬云去鄉下吃飯,主人特意強調,食物都是他們自家吃的。馬云說,他當時想哭。“我也覺得這是件挺可悲的事,如果農夫都把自己吃的食材和售賣的加以區別,那么市場上究竟還會有多少食材可以放心食用?”有感于此,盧仨賣的蔬菜跟自己吃的一樣,“要賣好東西給別人吃。”
然而,并不是所有顧客都能感受到盧仨的這份苦心。因為推崇“食在當季”,簡法農莊拒絕種植反季蔬菜。因此平常出售的菜品僅有20余種,冬季更少,遠遠比不上菜市場的菜品豐富。此外,在配送時,所有蔬菜既不用保鮮袋包裝,也不噴保鮮劑,即使盡量縮短物流時間,送達客戶手中時總是蔫巴了。因此,時常有顧客向盧仨抱怨菜的種類少,不夠新鮮。對此,他頗感無奈,但是他寧可失去這部分顧客,也不愿曲意迎合他們,就像一位理想主義者那樣執意孤行。
幸好,還有一群為了能吃上真正健康食物的顧客,支持著他繼續做下去。通過他們口口相傳,目前簡法農莊擁有的固定客戶已有100多位。雖然出售的蔬菜平均價格在每千克40元上下,但從去年年底開始,很多菜品已經供不應求。
2012年,盧仨聯合浙江其他幾位有機農業的從業者一起成立“農夫市集”,將各種有機蔬菜送到小區門口,方便顧客選購。今年,他又與莫干山下的法國山居酒店合作,提供定制蔬菜,用于西餐制作。他還考慮與莫干山的其他高端民宿合作,讓游客在體驗生態環境的同時,更方便享用到有機食物。此外,簡法農莊還向所有游客免費開放,不用提前預約,就可以跟著工作人員一起體驗農耕的樂趣。
盧仨說,簡法農莊是他唯一一個不為賺錢而做的項目。因此,盡管農莊做了3年,虧了3年,但他依然很滿足。“這是我喜歡做的事,在這里吃的喝的呼吸的都很好。”唯一讓他感覺煩惱的是,晚上經常要起床對付那些來偷雞的黃鼠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