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腦梗死也叫做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是神經病學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其主要是由于腦內供血動脈緊閉或狹窄、腦補供血不足導致腦組織壞死造成的.一般而言,腦梗死患者和短暫性缺血發作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幾率較高,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威脅.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是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在西醫治療中,主要以抗凝、溶栓、腦保護以及降纖為主.本文立足于中醫藥治療,對中醫藥在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進展進行了闡述.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94(2015)0413402
收稿日期:20150206;
接受日期:20150221
作者簡介:徐興培.大專,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心腦血管疾病.Tel:08396623135 Email:641795360@qq.com
0 引言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多發性疾病,該病就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是造成人類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醫中,急性腦梗死屬于“中風”的范疇,認為該病主要病因在腦,是由風、火、痰、氣、虛、瘀六端造成的 [1].在西醫治療中,主要是以降低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程度,改善患者腦循環,改善患者的高凝狀態以及保護腦細胞等為主.在中醫中,主要采用中醫藥和針灸治療.本文就近年來中醫藥在急性腦梗死中的治療成果總結如下.
1 改善血液流變性
在急性腦梗死的高危因素中,血液流變學異常是造成腦梗死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2].當患者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纖維蛋白原、血球壓積以及血小板聚集增高時,血液流速也會相應的減慢,增大了血液流動的阻力,從而使得微循環的血液灌注減少 [3].血管內皮細胞氧氣和血液供給不足,血管內皮發揮退行性變,血管壁表面的電荷降低,血管壁表面也會逐漸變得粗糙,從而使得血管與血小板和紅細胞之間的靜電排斥減弱,造成腦血管缺血性改變 [4].有關研究指出,使用中藥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患者血液的黏度,降低血液中紅細胞的壓積和聚集能力,從而提高紅細胞的變形性.還有研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使用了銀杏提取物治療,患者接受治療后,血液流變學的各項指標相較于治療前都有顯著改善(P<0.05),該研究表明了銀杏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5],抑制血小板的活性,降低血液的黏度,從而達到改善微循環的目的.有研究采用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現象技術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進行觀察,采用動態監測的方式,記錄了患者實施穿刺前后腦細胞功能活動和腦葡糖糖代謝過程,其研究結果表明,刺激人體的某組穴位,可以激活多個與大腦皮層相關的功能,可以增加血氧飽和度和血流量.這種血液循環的改善,可以改善血管中局部組織的營養供給和血樣供給,從而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改變能量代謝狀況,有利于代謝產物的清除,從而可以促進壞死的神經元恢復,神經元的代償以及神經元功能的重塑 [6].
2 對血脂代謝的調節作用
血脂異常也是造成腦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對于血脂異常和腦血管發病的關聯,其中陰性結果和陽性結果在參考文獻中都有報道,并交替出現.但是在參考文獻中都將降脂作為治療的重要標準,并且有研究也證實了中醫療用于治療急性腦梗死可以有效調節患者血脂,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有關參考文獻中應用了麗珠腦力隆來治療多發腔隙性腦梗死,研究結果表明 [4],患者在使用麗珠腦力隆治療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和膽固醇水平.有研究對腦梗死合并高脂血癥患者采用了腦開竅針刺法治療,發現該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并且改善的總有效率達到了72.4%,該研究結果表明了腦開竅針刺法治療可以有效調節腦梗死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的脂代謝紊亂,改善患者在臨床中的癥狀.對于燈盞花素注射液治療腦梗死患者的治療效果,有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接受燈盞花素注射液治療后,其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以及總膽固醇均有明顯改善,并且和治療前比較改善效果顯著(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了,燈盞花素注射液治療腦梗死,可以有效減少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6].
3 對纖溶系統有調整作用
腦血栓是造成腦梗死的常見類型,腦血栓患者在急性期的病死率較高,有研究顯示其達到了5%~15%,并且在存活的患者中致殘率比較高.近年來,有關血纖維系統活性與缺血性血管病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并且受到了臨床醫學的重視.現代醫學認為機體凝血即纖維功能平衡是維持血液正常流通的基礎,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造成其中一方的失衡,并且其失衡和血栓疾病存在一定關系 [7].同時,在纖維系統中,其平衡失調和D二聚體、血小板蛋白的增高以及腦血栓的形成也存在著密切聯系.有研究采用了單盲對照的方法對其實施了觀察,患者在使用樂脈顆粒后,可以使老年腦梗死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明顯降低 [2].對于清開靈注射液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有研究顯示,對腦梗死患者使用中風Ⅱ號和清開靈注射液治療,其藥物對患者的CMP140、PAI以及tPA活性有影響.該藥物可以有效促進患者血管內皮細胞分泌出tPA,對血小板釋放的GMP140有抑制作用,并且還可以抑制PAI的合成,患者在治療后的各項指標與治療前比較,有明顯下降(P<0.05) [3].也有研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使用了針灸的治療方式,研究結果顯示,在患者實施針灸治療后,患者血漿GMP140的水平較治療前有明顯下降(P<0.5).
4 結語
近年來,很多學者都對腦梗死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臨床研究,發現中醫藥在急性腦梗死的治療中,有獨特的療效,并且采用針藥結合治療的方式,可以增加治療的效果.
就急性腦梗死的病理機制來說,比較復雜,加強對急性腦梗死發病機制的研究,是醫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找到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也是當代醫學研究的重要目標.就現代醫學的發展來看,雖然中醫藥在急性腦梗死的治療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果,在急性腦梗死的作用機制上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報告,但是醫學的研究是無止境的,其中還存在大量的漏洞和缺陷,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斷的深入研究.用現代科學技術,實施多層次、多領域的探究,才能為急性腦梗死病理機制的完善做出貢獻,為臨床醫學的合理用藥和新藥的研發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從而促進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