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超(遼寧省綏中縣前所動物衛生監督所 125205)馬俊嶺(遼寧省凌海市余積動物衛生監督所 121202)
淺析人獸共患寄生蟲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治
趙廣超(遼寧省綏中縣前所動物衛生監督所 125205)馬俊嶺(遼寧省凌海市余積動物衛生監督所 121202)
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是指脊椎動物與人之間自然傳播的寄生蟲病,即以寄生蟲為病原體,既可感染人又可感染動物的一類疾病。包括寄生性原蟲、蠕蟲、能進入宿主皮膚和體內的節肢動物,但不包括在宿主體表吸血和寄居的暫時性寄生蟲。
人獸共患寄生蟲病的流行,同樣要具有感染來源、傳播途徑、人和易感動物3個必需的基本環節。而在人與動物之間傳播中,顯然人的因素更為重要。
首先隨著人類活動地域的不斷擴大,勢必進入自然疫源地,因此而獲得感染,如巴貝斯蟲、猴瘧原蟲、錐蟲、利什曼原蟲等;其次,由于風俗習慣、飲食習慣、肉食品加工方式、流動頻繁和范圍擴大因素,增加了人感染和傳播寄生蟲病的機會,如有生食豬肉、牛肉習慣的地區,流行豬帶絳蟲病、肥胖帶絳蟲病、旋毛蟲病、肉孢子蟲病等。
家畜、觀賞動物、伴侶動物和野生動物種群的擴大,與人類的關系更為密切,致使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傳播的機會大大增加,如弓形蟲病、弓首蛔蟲病、隱孢子蟲病等。
環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環境污染,為寄生蟲的存活和傳播創造了條件,主要是糞便污染水源、土壤、蔬菜和植被;同樣,用含有各種蠕蟲卵、幼蟲、原蟲包囊的糞便施肥,污染土壤和蔬菜,人生食時更易造成感染。
人獸共患寄生蟲病的預防和控制,應從影響流行的3個因素入手,唯有如此,才能打斷其循環鏈,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的目的。
首先,要提高人們對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危害性的認識,增強公共衛生意識;其次,消除影響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感染和流行的因素,如改變不良的風俗習慣、飲食習慣和肉食品加工方式,同時要加強肉品衛生檢驗;另外,對人進行化學藥物預防和治療,是控制感染來源的一項重要措施。
首先應采取消毒、檢疫、隔離、封鎖、淘汰等綜合性獸醫衛生措施,同時進行免疫預防和化學藥物預防和治療。豬囊尾蚴的基因工程重組苗、日本分體吸蟲基因工程重組苗、旋毛蟲的滅火苗、弓形蟲的減毒苗等,均以進入動物臨床試驗階段;化學藥物防治同樣具有消除感染源的重大意義,可使人的感染大為減少。
主要是消滅經濟意義較小的中間宿主和貯藏宿主等,如螺螄和鼠類等,但貯藏宿主中的野生動物則不易控制。還要避免各種環境污染,尤其是人和動物糞便的污染。
除此,還要加強疫情監測和國際間的交流合作,防止寄生蟲病的傳入和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