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潤
(新疆沙灣縣草原工作站832100)
致犢牛腹瀉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
魏潤
(新疆沙灣縣草原工作站832100)
對農七師123團牛場犢牛所發生的一種以急性腹瀉、脫水及虛脫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進行了病原的(病料:心血、肝、脾淋巴)分離、培養和鑒定,觀察了對兔血的溶血情況,并對兩株分離株進行小白鼠感染試驗,確定引起此次發病的病原菌為大腸桿菌。通過對兩株分離株做藥敏試驗,表明該分離菌對硫酸鏈霉素、慶大霉素、恩諾沙星敏感,對土霉素中敏,對其他藥物有抗藥性。確定引起該牛場犢牛腹瀉的病原,為臨床預防和治療提供了依據。
農七師123團牛場病死犢牛的心血、肝、脾、淋巴結。
LB培養基、麥康凱培養基、SS培養基、三糖鐵瓊脂培養基、鮮血平板、生化鑒定培養基。
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硫酸鏈霉素、恩諾沙星、土霉素等。
1.1.4.1 革蘭氏染色試劑
碘化鉀、草酸銨、堿性復紅、95%乙醇、碘片、結晶分析純化學試劑,自配。
1.1.4.2 生化鑒定試劑
葡萄糖、乳糖、麥芽、甘露醇、蔗糖、靛基質、硫化亞鐵、硫酸鈉、α-萘酚、氫氧化鉀、甲基紅、無水乙醇、硫化氫。
5只18~20g健康小白鼠。
了解飼養管理,消毒,天氣,發病過程,發病率,死亡率,發病癥狀以及大體解剖學的病變,以便于進一步了解其發病特征。
無菌操作,采集病死牛的心血、肝、脾、淋巴結,并進行涂片、染色、鏡檢。
分別接種于LB肉湯中37℃培養24h,并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觀察。
細菌分離培養將肺臟、肝臟、脾臟和淋巴結分別接種新鮮兔血營養瓊脂平板,每種臟器接種4份平板,2份進行普通需氧培養,2份進行普通厭氧培養,置于37℃恒溫箱內24h后觀察結果,對培養出的細菌進行革蘭氏染色及鏡檢,將培養出的細菌純培養,將純培養物接種LB、麥康凱、三糖鐵斜面(穿刺),培養基37℃需氧培養,24h后觀察結果。
1.2.5.1 糖類分解試驗
取分離菌的24h純培養物分別接種于葡萄糖、乳糖、麥芽甘露醇培養基內,37℃培養24h,觀察結果。
1.2.5.2 MR/VP試驗
取分離菌的24h純培養物分別接種在葡萄糖蛋白胨水溶液中,培養37℃24~48h,加入指示劑。
1.2.5.3 硝酸鹽還原試驗
取分離菌的純培養物接種到硝酸鹽培養基中,37℃培養24h,在加試劑甲和乙,30s內變紅即為陽性,若無顏色出現,加少量鋅粒,隨后出現紅色則是真正的隱形試驗。
用藥敏紙片法(主要為常用的青霉素類和四環素類)來檢測對抗生素藥物的敏感性。
動物致病性試驗,將分離到的大腸桿菌接種到營養肉湯,37℃培養10h,取其培養液接種實驗動物,設置對照組。
采用平板辦法測定分離溶血特性,將大腸桿菌菌種接種到5%兔鮮血LB平板,37℃培養48h后觀察溶血情況,菌落周圍出現溶血圈者判為溶血陽性。
(1)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病原分離鑒定和動物試驗,確定該牛場犢牛死亡原因為大腸桿菌感染所致。
(2)藥敏試驗結果表明,菌株對各種藥物的敏感性存在明顯的差異,所有菌株均對硫酸鏈霉素和慶大霉素敏感,對新霉素和四環素耐藥。由于臨床上長期盲目用藥所造成,建議各地區治療牛大腸桿菌病時要定期輪換用藥,最好先進行藥敏試驗,選出敏感藥物進行有效治療,避免因盲目用藥造成經濟損失。
(3)防治本病要采用綜合性的防治措施,避免各種應激因素;平時應加強對犢牛的飼養管理,逐步改善牛舍的通風條件;認真落實牛場獸醫衛生保健措施;另外在要勤洗犢牛喂奶用具,因為本病的傳染與環境密切相關。
(4)通過本試驗,為微生物實驗室提供了兩只犢牛腹瀉大腸桿菌株兩株,以便進一步研制預防該病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