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領 張作華(河南省信陽市畜牧工作站 464000)
淺談如何做好中小規模豬場的設計與建設
吳天領 張作華(河南省信陽市畜牧工作站 464000)
在規?;B豬生產中,場區良好的防疫條件及科學布局,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勞動生產力,同時也能為豬群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對豬群的健康和生產起到重要保障,從而影響到養豬的經濟效益。本文針對當前中小規模化養豬場生產管理的實際,對如何做好規?;i場的設計與建設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和對策。
豬場;設計;建設;欄舍;設施;標準;規格;中小規模
(1)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要遵循實用的原則,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2)要符合生物安全的規定,有利于疾病的預防。既要防止疾病傳入、傳出豬場,更重要的是防止疾病在豬場內傳播。
(3)切忌盲目追求規模,缺乏整體考慮,規模不是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強,同樣的管理水平,規模越大,管理的難度越大,發病率越高。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生產。
(1)不要離居民區太近。因養豬過程易造成空氣(臭味和氨味等)和噪聲的污染,要避免與當地居民造成沖突,也要避免人員繁雜帶來的不安全因素,一般要求1000m以上。
(2)不要離公路太近。道路上的運輸車輛繁雜,其中不乏運豬,特別是運輸病、死豬的車輛,還有運輸糞便的車輛,這些車輛都是潛在的傳播疾病的媒介。
(3)要遠離其他畜牧場。很多疾病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也可以通過蒼蠅、蚊子、鼠類、貓傳播,有時傳播途徑不明。若豬場間距離太近,疾病很容易通過各種途徑傳進豬場。
(4)要遠離屠宰及畜產品加工場。屠宰場是疫病的集散地,攜帶各種病原體的豬集中于此,運輸車輛的污染也很嚴重,空氣、污水中的病原很容易造成疾病向外擴散。
(5)要遠離化工廠及其他污染源,因化工廠容易造成空氣和飲水的嚴重污染。
(6)要選擇水源好的地方,沒有充足、清潔的飲水保障,很難養出合格的豬。
(7)要選擇避風向陽、地勢高燥、通風良好、電力通訊配套齊全、排水方便的地方,以利于豬群的保溫、通風和污水的排放,并能絕對防止污水倒灌進豬舍,利于清潔和豬舍內部的干燥。
(8)避免占用農保地,最好周邊有漁塘、果林或耕地。一方面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消納一部分豬場的排泄物,減輕環保的壓力。
種豬繁育建在一個地點,保育和育肥在另一個相對遠的地方,相互隔開。原則上產房、保育和育肥豬舍要做到全進全出。配種舍、懷孕舍、保育舍、生長舍、育肥舍要從上風向下風方向排列。建議盡量縮小豬舍的規模,做到小群飼養,以利于降低豬的發病率。
最重要的原則是產房、保育舍按生產節律分單元全進全出設計;豬欄規格與數量的計算,產房兩欄對應保育一欄,保育與育肥欄要一一對應;先設計好生產指標、生產流程,然后再設計豬舍、豬欄。
現代養豬業疾病越來越復雜,原因之一是沒有嚴格地做到各功能區地點分開;種豬繁育區和保育在一個地點,而育肥豬在另一個地點。這種飼養模式的優點在于容易控制疾病。缺點在于管理相對費事,運輸成本提高。
三階段飼養是指在一個環境中分三個區域飼養,分別是種豬和產房區、保育區以及育肥區。
豬場要建立圍墻,明確豬場的范圍,防止員工隨意進出豬場,也能防止閑雜人員隨意進出,還可以防止野生動物進入豬場。生活區和生產區要有圍墻,或者以各種房屋隔開,以防止員工隨意進出生產區。生產區和生活區只能有一個通道,而且要設立消毒池,員工只能從這一通道經過消毒池進出,以防止將疾病傳人豬場。
根據豬場計劃的規模確定各階段全進全出。雖然有些豬場按全進全出設計,但由于豬舍不配套,真正飼養時則很難做到。整棟豬舍全進全出,可提高生產性能21~25%。而整個豬場全進全出,可提高生產性能30%。
(1)一般情況下,一棟豬舍飼養的豬數量越多,發病率越高。除非能夠很好地控制豬舍的環境,特別是空氣,中小規模以一棟保育或育肥豬舍飼養一般以不超過500頭為宜。
(2)目前的趨勢是豬越養越大,因此在育肥舍的時間可能會延長3~4周,因此,育肥舍的數量可能需要增加,而且育肥豬在100kg以上時的占地面積要相應增加。
(1)定位欄的硬件不好,造成損傷和生產力下降:配種舍和懷孕舍主要是降溫和通風。配種舍頂都要有保溫層,墻面最好也有保溫層,并在一端安裝濕簾,水簾的厚度一般在12cm以上,另一端安裝風機,濕簾的面積和風機的容量需要根據豬舍的面積計算。另外,降溫的能力與豬舍的密閉性能有關,四處漏風的豬舍不容易降溫。經產母豬定位欄的寬度需要至少62cm(凈寬),而后備母豬的定位欄需要小些,凈寬56cm足夠。地面需要平整,漏出的水能夠流到糞溝內,坡度大約3~5°。母豬的后軀部位漏縫一定要足夠寬,以利于糞尿的泄漏,保持后軀的潔凈。現實情況下,很多母豬躺臥在污水中,造成嚴重的不適。定位欄的焊接一定要認真,不應留下太多的銳利的邊角,防止肢蹄的損傷。飲水器太高可造成飲水噴到地面上,若位置低于中間,則影響母豬采食,因此建議不安裝飲水器,而將水放在料槽內。以保證充足的飲水。
(2)公豬舍的欄位面積太小,不利于公豬的運動:公豬需要運動,因此建議至少每頭公豬有10cm2的面積。保溫和通風與母豬舍一樣。采精欄要安裝人員的逃生區,即建立隔欄,只允許人員迅速撤離,而公豬過不去,防止公豬對人的攻擊。人工授精實驗室應利于清潔,否則可造成精液污染,影響配種。
(3)產房過于潮濕,而且容易損傷仔豬。產床最好高架,以降低豬舍的溫度,而濕度高是仔豬腹瀉的原因之一。另外,產床的毛刺和銳利的邊角更容易損傷仔豬,特別是在吃奶的時候,仔豬前指關節處的皮膚往往有損傷,就容易感染細菌。所以最好用圓滑的、沒有毛刺的漏縫板,或者普通漏縫板安裝后用鋼制刷子充分打磨,去除毛刺,使之不能造成仔豬的損傷。
(4)保育舍保溫不理想。寒冷季節,保育舍保溫是重點,保溫的方式很多,主要有熱風爐和地暖,也有室內生火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地暖。但若鍋爐太小,不足以將地板加熱,特別是夜間,燒鍋爐可能不及時,造成白晝的溫差增大,對仔豬應激反應比較大。
(1)無論是保育還是育肥豬舍的料槽在大部分豬場都存在問題,料位不足,而且小豬容易鉆入,或者容易溢出,造成飼料浪費。這些損失往往容易被忽略,而這也是豬場最大的損失。
(2)根據每欄的飼養數量確定料位,一個料位有3~4頭豬采食,若料位不足,容易造成欄內均勻度不理想。料槽太淺或者太窄是飼料溢出的主要原因,料槽出料口不能高出料槽的外沿,否則漏出飼料就容易溢出。
(3)每個豬欄最好安裝兩個飲水器,一高一低,有利于不同大小的豬飲水,飲水器高度與站立的豬肩齊平即可。
病豬是傳播疾病的最重要源頭,大部分情況下,病豬可以通過嘴鼻的直接接觸傳播疾病,也可通過污染的糞尿以及飛沫傳播。因此,建議將病豬舍建在遠離健康豬舍的位置,并由專人管理。每棟保育和育肥豬舍要設立病豬欄,病豬欄需要與健康豬欄完全隔開,不留空隙,以免病豬與健康豬隔欄發生直接接觸。康復后的病豬不能回到健康豬欄。
病死豬一旦被打開或者處理不當,就容易將病原微生物暴露,污染環境,從而造成疾病的擴散。在規模場若建解剖臺或解剖室不能離豬舍太近,設計應利于清潔和消毒,剖檢后的尸體不能隨意丟棄,要進行無害化處理。解剖室應建在無害化處理場附近,以便及時就近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并減少污染和疫病傳播。
裝豬臺應該是生產區與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然而這一區域也最容易被污染,成為疾病傳入豬場的重要通道。
(1)裝豬臺應該設計成單向通道,到裝豬臺的豬不能再返回到豬舍。
(2)應該有利于清洗、消毒,而且污水和糞尿需要有專門的管道流入污水處理設施,不能倒流進入豬場生產區。
(3)應該有利于禁止豬場人員與外來裝豬人員的接觸,要安裝門,劃定界限,杜絕豬場人員上到裝豬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