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軍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黃鐸堡畜牧獸醫工作站756000)
羊布魯氏菌病發病原因調查與防控措施
徐宇軍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黃鐸堡畜牧獸醫工作站756000)
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不斷壯大,原州區的養羊業也在迅猛發展,給養殖戶帶來的一定的經濟收入。但是,由于動物疫病得不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往往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筆者長期從事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在防疫過程中,常常會了解到人感染布魯氏菌病的病例,為了摸清畜間布魯氏病的發病及感染情況,筆者專門進行了畜間布病的走訪及采樣監測?,F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以供同行參考。
2014年初,筆者協助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原州區境內8個鄉鎮所有養羊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羊只流產現象時有發生,當時養殖戶以為是機械性損傷造成的,所以也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了解到3人感染布魯氏菌病,經過醫院的積極治療,現已基本康復。對19個養殖場和103個散養戶隨機采樣進行監測,共采樣1371份,采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篩選,共檢測出34份陽性樣品。后又采用試管凝集試驗對以上34份陽性樣品進行復檢,最終確診29份陽性樣品,涉及到養殖場(戶)4戶。經統計個體感染陽性率2.12%,場戶感染陽性率3.29%。
(1)進入大流通時代后,病畜流動控制滯后,病畜不經檢疫流動、檢疫不到位,檢出病畜后經濟補償不合理促使違規流動。
(2)經濟轉型影響養殖方式改變,轉群、轉養現象普遍;養殖量發展快速,交易頻繁。
(3)防疫跟不上時代變化,包括持續性防控投入不到位,疫情上升過程中防控反應不適應需求,財力、物力、人力缺口很大,布病防控意識淡薄,防控知識普及不足;防控策略與措施滯后。
(4)政府沒有把布病列入計劃免疫范疇,羊只大多處于非免疫狀態,極易感染發病,排毒感染人。
(5)由于我區推行封山禁牧政策,養羊以圈養為主,部分養殖戶實行放養與圈養相結合的養殖方式,養殖戶主動免疫意識差,導致羊只布病免疫率低,易感畜群大量存在。
(6)一些養殖戶的養殖條件比較差,多種家畜混養的情況嚴重,糞便的處理不及時,此外,某些養殖戶人員居住生活環境與養殖場所毗鄰,且無科學防護措施,導致人員感染布病的風險較高。
(7)布病的臨床誤診率高,尤其是部分養殖戶在感染初期不及時就診,隨便亂吃藥,導致布病慢性患者增多。
(1)疫苗預防免疫是控制布病的有效措施。對于疾病的預防,只有通過疫苗免疫,才能控制疫病的大范圍感染與流行。畜間布魯氏菌病,我區一直沒有進行過預防免疫,加上近年來養殖戶迅速增長和羊只的頻繁流通,對本病感染與流行創造了便利的條件。因此,筆者認為,強制免疫是控制本病的有效的途徑。
(2)堅持定期檢疫,對種畜和奶牛每年進行兩次檢疫,要隔離、撲殺淘汰檢疫的陽性畜,培育健康畜群;對犢、羔羊作隔離飼養,定期檢疫,撲殺淘汰陽性畜。
(3)加強飼養環節的管理,堅持自繁自養,不從疫區引進種畜,需要引進時要對引進畜進行嚴格檢疫。
(4)完善消毒制度,被病畜污染的畜舍、運動場和用具等要嚴格消毒。
(5)加大防病知識宣傳力度,使廣大群眾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防病知識,既要防止布氏桿菌在畜間傳播,又要防止病畜傳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