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遼寧省海城市動物檢疫站 114200)
肉羊異食癖癥預防與治療
常平(遼寧省海城市動物檢疫站 114200)
羊異食癖是指特別喜歡吃不能食用或顏色鮮艷的非食用品,在綿羊和山羊均可見到。容易發生于過度放牧區和長期干旱時期,由于代謝機能紊亂導致味覺異常的多種疾病的綜合征。文中介紹有效的預防與防治方法。
羊異食癖;原因分析;臨床癥狀;預防;治療
羊異食癖是由羊新陳代謝機能紊亂,味覺出現異常的多種疾病的綜合征,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羊啃食、舔舐無營養價值的不該采食的東西,該病多發生于冬季和早春舍養的羊群。如發生羊群有羊異食癖應及時治療與防治,防止發生死亡等現象造成經濟損失。
在規模化肉羊養殖實踐中,常見的異食癖癥狀主要有:
本病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在不同原因的病理機制作用下,患羊出現采食糞尿、污水、泥土、磚塊、石塊、瓦片、木片、毛發等非正常食物源;一些癥狀較輕的患羊表現為隨意舔舐環境中任意物體的現象,一般以新生羔羊較多見,多在斷奶前后發生舔舐墻壁、地面、糞尿等異常行為。這些異常表現是鑒別本病的重要依據之一。
在復雜的病理機制作用下,患羊會出現反芻不良、消化能力減退或廢絕、嗅覺(味覺)異常等,繼而導致飼草料消化不全,一些必需的營養物質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于是引起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癥,出于本能采食異物。
隨著“異食”行為的發展,患羊外觀檢查出現諸多異常(病理變化),比如機體逐漸消瘦、貧血;被毛粗亂、暗淡無光澤;垂首拱腰,肢體運動失調;少數重癥病例出現共濟失調、不自主轉圈、角弓反張等。
一些患羊由于采食多量難以消化和排泄的異物,如塑料薄膜、動物毛發、編織袋、堅韌纖維等,極易纏結、滯留于瘤胃中,造成瘤胃阻塞、瘤胃積食,病初表現為反芻不良、輕度腹瀉等,若救治不及時則會引起全身癥狀、自體酸中毒及衰竭死亡等嚴重后果。
礦物質缺乏,特別是鈉鹽不足,鈉的缺乏可因飼料里鈉不足,也可因飼料中鉀鹽過多而造成;維生素缺乏,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缺乏,因為這是體內許多與代謝關系密切的酶及輔酶的組成成分,當其缺乏時,可導致體內代謝紊亂;蛋白質和氨基酸缺乏。飼料蛋白質含量不足時,特別是硫元素的缺乏,可引起食毛癥。礦物質鋅的缺乏,可能會造成啃毛。
肉羊形成異食癖就標志著消化(代謝)機能發生紊亂,輕者表現為消化不良,對飼草料的吸收、利用率不高,生長發育滯緩或停止,綜合生產(繁殖)性能下降、綜合養殖效益不佳;嚴重者機體免疫力下降,養殖過程中極易感染各種高危害性傳染病,或因異食癖攝入堅韌異物重傷消化器官(瘤胃),最終誘發全身性癥狀,甚至引起羊只死亡,使養殖者遭受更嚴重的經濟損失。
改善飼養管理,給予全價日糧;可供給羊全價顆粒飼料能夠滿足羊只所需的各種營養,可以有效的預防羊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缺乏癥。也可在羊舍內放置由鹽和微量元素配制的人工舔磚,供羊自由舔食。并在飼料中添加優質的預混料添加劑、鹽和小蘇打。同時要合理制定飼養計劃,飼喂要做到定時、定量,防止羔羊暴食。要合理安排羊群的密度,搞好環境衛生,創造充足的生活空間,保持羊舍及運動場的干燥和清潔。保證飼草飼料不混羊毛,選擇優質的青干草綁成把吊起,讓羔羊自由采食或戲食。讓羊適當運動,多曬太陽,增強體質。
寄生蟲病也是誘發羊寄生蟲病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做好羊寄生蟲病預防工作,嚴防因患寄生蟲病而發生異食癖,對有患寄生蟲病史的羊群,要定期開展驅蟲工作。
對已經患異食癖的羊應進行清理胃腸,維持心臟機能,防止病情惡化,可在飼料中拌入“異癖康”、“六畜異食靈”等藥物進行治療。
常平(1985.11-),女,遼寧省海城市人,本科,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及動物產品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