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濱
(山東省萊州市朱橋畜牧獸醫站261400)
淺談母豬飼養關鍵技術
吳春濱
(山東省萊州市朱橋畜牧獸醫站261400)
對于養豬場來說,母豬就是“生產力”,母豬就是“搖錢樹”,母豬的養殖水平直接決定著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可以說,母豬養得好與壞決定豬場的成敗。筆者通過從事畜牧獸醫工作的多年經驗,將母豬的飼養關鍵技術加以總結。
母豬;品種;管理;營養;防疫
豬場母豬的飼養關鍵技術主要分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選對品種。二是抓好管理。三是供給全價營養。四是搞好疫病預防。
母豬品種是豬場的根本,品種好壞決定了豬場生產力的高低,好的品種能存在較大的生產潛力。選留母豬一般從60kg左右開始挑選,要查系譜、看檔案、鑒外形,從二元、三元雜交后代母豬中挑選,選取其母本繁殖性能高的后備母豬。后備母豬要符合本品種的外形標準,生長發育好,皮毛光亮,背部寬長、后軀大,體型豐滿,四肢結實有力,并具備端正的肢蹄,腿不宜過直。最重要的要檢查其乳頭狀況,奶頭飽滿,不能有瞎乳頭、副乳頭等,乳頭至少在6對以上,且排列整齊,間距適中,分布均勻,無遺傳缺陷,無瞎乳頭和副乳頭,排列整齊。陰戶發育較大且下垂、形狀正常。
母豬飼養管理是決定豬場能否盈利的關鍵,豬場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豬場飼養成本和經濟效益的高低。管理方面主要包括豬場場址的選擇、環境、溫度、光照、驅蟲、配種時機選擇、護理等多個方面。
豬場應該建筑在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水質良好,有利動物防疫的地方。
豬場要經常消毒,每天清除糞便,保持清潔衛生。
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流暢。
母豬的舒適溫度一般在16~22℃這個區間,豬舍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這樣,既有利于提高生產性能,同時也能降低飼料的額外消耗。
合理增加光照,光照能刺激促進合成VD,促進鈣磷吸收,減少母豬肢蹄病及產后癱瘓的發病率,增強免疫力,保持母豬旺盛的精力和體力。陽光中的紫外線對于殺滅豬舍中的細菌也有一定的作用,能減少疾病的發病率。同時,合理的光照也能刺激母豬的發情和代謝。
母豬驅蟲是廣大養殖場容易忽略的環節。尤其是螨蟲的存在,母豬來回蹭癢,增加了母豬的活動量,增加了飼料消耗。母豬體內外寄生蟲的存在,可造成母豬在懷孕前期不利于胎兒著床,增加了前期胚胎的死亡率,所以要及時驅蟲。
對于后備母豬,除了做好膘情控制工作外,做好母豬的發情鑒定也非常必要。后備母豬體重達到100kg左右,大約7~8個月,膘情較好,可擇機配種。最好第一次配種在4月份或5月份,第二次配種在9月或10月份,避開炎熱和寒冷季節。臨近配種前7d采取自由采食,增加母豬排卵數量,提高產仔數。
配種檔案要齊全,避免近親配種繁殖。
對母豬要給予人性的關懷,禁止飼養員粗暴野蠻恐嚇鞭打,禁止豬場內及周邊放鞭炮等刺激性影響因素。避免影響到母豬發情受孕保胎。人工授精時器械要嚴格消毒。懷孕后要避免對懷孕母豬的機械性刺激。產前將分娩舍打掃干凈,徹底消毒,用2~5%的來蘇兒液消毒母豬的腹部、乳房和陰戶。在冬季尤其要做好仔豬的保溫工作,分娩舍溫度應控制在26~32℃。
初期胚胎小,對日糧水平要求不高,保持膘情即可。應加強保胎管理,盡量給其喂食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豐富的精飼料和青綠多汁飼料,不可飼喂冰凍、霉爛變質的飼料,保證飼料衛生質量。母豬懷孕80d以后,對飼料中各種營養成分利用率較高,要適當增加能量和蛋白質,同時補充鈣,加之此時胚胎生長發育,要保證各種營養成分豐富充足。哺乳階段母豬應增加精料的喂量,并適當補鈣。
疫苗是保護母豬健康的關鍵,豬場應根據本地區疫病流行情況、氣候條件、豬群的健康情況及其他因素決定本場使用疫苗的種類,劑量、接種的程序。應綜合考慮母豬母源抗體、豬只發病日齡、發病季節等因素,制定出科學完整的免疫程序,選用正規優質疫苗,根據本場的具體情況來加以實施。其它疾病,應科學預防,及時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