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木丁蔣帆楊國平楊雨梅
(1,云南省瑞麗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678600;2,云南省瑞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78600;3,云南省瑞麗市畜牧站 678600)
豬水泡病的危害性與防制對策
雷木丁1蔣帆1楊國平2楊雨梅3
(1,云南省瑞麗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678600;2,云南省瑞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78600;3,云南省瑞麗市畜牧站 678600)
豬水泡病是由豬水泡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傳染性強,發病率高。在高度集中或調運頻繁的情況下,極易造成本病的流行。水泡病發生后,約有5%的豬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紊亂,表現為向前沖、轉圈運動,用鼻摩擦、咬嚙豬舍用具,眼球轉動,有時出現強直性痙攣,腦灰質和白質有軟化病灶,造成豬仔發育不良,育肥豬顯著掉膘,給養豬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豬只不分年齡、性別、品種均可感染。在豬只高度集中或調運頻繁的單位或地區,易于造成本病的流行和傳播。實驗證明隱性感染的豬只也有很強的傳染性。
約有5%的豬只發生病后,其中樞神經系統會受到侵害。腦灰質和白質有軟化病灶出現強直性痙攣,造成仔豬發育不良而成為僵豬。
發病后豬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呈犬坐式,用膝部爬行,或臥地不起,育肥豬顯著掉膘。
病毒通過損傷的皮膚和黏膜侵入體內經2~4d在入侵部位形成水泡,以后發展為病毒血癥,發生非化膿性腦膜炎和腦脊髓炎病理變化。
病毒達到口腔黏膜和其他部位的皮膚后形成繼發性水泡。特征性病理變化為在蹄部、鼻盤、唇、舌面、乳房出現水泡。水泡破裂,暴露出的創面有出血和潰瘍。
本病對舌、鼻盤、唇、蹄的上皮,心、腸、扁桃體的淋巴組織和腦干有很強的親和力。被病毒污染的飼料、墊草、運動場和用具以及飼養員等是造成本病發生的間接傳播者。機體抵抗力減弱和病原體毒力增強等都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如果病豬所處環境衛生條件差,則繼發細菌性感染而形成化膿性潰瘍。
用病料接種1~2日齡乳鼠死亡者為豬水泡病,反之則為口蹄疫。或用可靠的豬水泡病免疫或病愈豬與發病豬混群飼養,如果兩種豬都發病者為口蹄疫。
可在2~7h內快速鑒別診斷豬水泡病和口蹄疫。
如熒光抗體試驗、放射免疫、中和試驗等都可用于診斷豬水泡病。
加強豬水泡病的監測工作,一旦發現疫情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并按“早、快、嚴、小”的原則,實施隔離封鎖,消毒滅源,對疫區和受威脅區的豬只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引種豬之前,應了解當地是否發生過疫病,運輸豬只前應對交通工具進行徹底消毒,防止病原帶入。
對環境及豬舍要進行定期消毒,對病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控制疫情、減少發病率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在收購和調運時,應逐頭進行檢疫,一旦檢出病豬,立即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對環境及豬舍進行消毒滅源。
由于動物疫病常易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僅靠單一的疫苗注射已難于控制疫病的發生,應用群體藥物防制也是一項重要措施和一條有效途徑。
總之,控制該病的發生很重要的措施是防止將病原帶入非疫區,應特別注意監督牲畜交易和轉運的畜產品,運輸時對交通工具應徹底消毒。別外,采用群體藥物預防和加強飼養管理及消毒滅源等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防制該病發生和流行,減少養殖場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