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會敏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農業局071100)
急性豬肺疫的診斷與治療
呂會敏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農業局071100)
多種殺傷性巴氏桿菌引發的豬肺疫疾病也是影響養豬生產的重要疾病之一,雖該病發病流行程度不高,但其死亡較高會給養殖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在養豬過程中要加強防范,避免該病的發生。
豬肺疫;診斷;治療;預防
豬肺疫是由多種殺傷性巴氏桿菌引發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也稱之為“豬巴氏桿菌病”常呈現急性或慢性經過,在急性癥狀主要表現為敗血癥變化,咽喉部位腫脹,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雖該病原分布廣泛,但其發病率不高,常和其他傳染病繼發感染,給養殖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2015年3月清苑區某養豬場飼養的一批育肥豬暴發該病,經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疫情,現將報告如下。
該次的發病的豬群為85日齡的育肥仔豬,病發初期體溫出現升高,呼吸困難、出現便秘,眼結膜發紅等癥狀,病發3日后有3頭育肥豬死亡,戶主對病發豬注射青霉素、地塞米松后其臨床癥狀有所緩解,但停藥后病情繼續發展,遂求診我處,經病理剖檢,實驗室診斷為急性豬肺疫。并進行了積極的治療,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發病豬體重大約為80~90kg,體溫升至為40.5~41.5℃,精神頹廢,食欲下降,體表皮膚呈現蒼白色或紫色,咳嗽呼吸困難,氣喘,耳朵出現醬紫色,死亡突然,死亡的豬只鼻孔有白色的泡沫流出,有的鼻腔中有血液存在,糞便癥狀,但有少數病豬出現便秘,糞便外附有一層黏膜;部分病豬病發后期出現腹瀉,關節腫大,出現消瘦。整個病情可持續2d以上,病豬衰竭而亡,病死率大約在60~70%。
對病死豬和瀕臨死亡的豬進行剖檢,腔內均有纖維素性附著物附于胸腔壁,有部分病死豬胸膜與肺發生粘連,在胸腔和心包出現積液,肺部出現淤血,出血和水腫等現象,并有纖維性變化存在,肺切面呈大理石樣外觀;胸腔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發紅;支氣管和氣管內有大量的泡沫性的黏液,黏膜出現紅腫。
無菌采取病死豬的肺臟分別接種普通營養瓊脂、血瓊脂及麥康凱瓊脂37℃培養18h后觀察結果。接種后,在普通營養瓊脂及麥康凱瓊脂上無任何菌落長出。從血瓊脂上挑取單個菌落再次接種普通營養瓊脂,37℃培養18h后觀察結果,普通營養瓊脂上僅有少數幾個菌落長出,麥康凱瓊脂上仍然無任何細菌長出。
從血瓊脂上挑取單個菌落,美藍染色、鏡檢,可見大量兩極濃染的中等大的菌落;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陰性、無芽孢的桿菌。
根據臨床診斷、病變變化及實驗室,確診該病病原為巴氏桿菌。
改善現有的飼養管理方式,及時打掃豬舍中的糞便及尿液,做好豬舍的通風換氣,并對墊料和用具進行消毒處理,墊料及時更換,消除外界對豬群的不良的應激影響。供給全價飼料,提升病弱豬體抵抗力,并建立健全消毒制度,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對患病染疫的豬隔離治療,對病重的無治療希望的病豬與死豬一起做無害化處理,并對周圍環境和豬舍用具、圈舍用消毒劑進行徹底的消毒。并用10%磺胺嘧啶鈉溶液,按30ml每日肌肉注射1次,或按每千克體重0.07g,每日肌肉注射兩次。10%磺胺二甲嘧啶鈉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007g,每日肌肉注射兩次。
通過采取以上綜合性防治措施,只有癥狀較嚴重的1頭豬死亡,其他全部恢復健康。
(1)在長途運輸、轉群、天氣劇變之前飼料中添加泰黃美800g/t進行藥物預防,連用3~5d,可以有效預防該病。
(2)多殺性巴氏桿菌為條件性致病菌,飼養管理不善、擁擠、氣候劇變、圈舍通風不良、營養缺乏、飼料突變等因素可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致使病菌乘虛而入,發生疫情。
(3)豬群發生本病后,必須早診斷,早治療,及時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有條件的地方可做好藥敏實驗有針對性的實施治療。否則,會使疫情加重,死亡率增高,造成較大的損失。
(4)目前使用的疫苗有:豬肺疫氫氧化鋁甲醛菌苗,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和豬肺疫口服弱毒疫苗。前二者皮下或肌肉注射后,14d即可產生免疫力,后者口服后7d即可產生免疫力。三者免疫期均在半年以上,每年免疫兩次。
呂會敏(1982.1-),女,河北省人,本科,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