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貞
(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030024)
蛋雞產蛋期的飼養管理技術
王旭貞
(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030024)
蛋雞產蛋期飼養管理的目標是提供優質、穩定的營養,加強管理,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反應,以滿足維持和產蛋的需要。
(1)提前換料:蛋雞在形成蛋殼時,雞會動用骨髓中的鈣來滿足其產蛋的需要。所以在產蛋前要讓雞在骨髓中貯備足量的鈣。一般在產蛋前1~2周(約17周齡)應開始喂蛋雞料,最遲不能晚于19周齡。若在產蛋率達到30~50%時才更換產蛋雞料,其后果會增加初產綜合癥(癱瘓、脫肛等)。
(2)更換飼料要逐漸過渡:換料一定要有3~7d的逐漸過渡,不能“一刀切”急速換料,防“應激”帶來產蛋量下降、產軟殼蛋等不良反應。如育成料換產蛋料應逐漸過渡。
(3)保證充足優質的飲水:雞缺水比缺料后果更嚴重,產蛋雞突然斷水或飲水不足都會導致產蛋率下降。故在任何時候都必須給雞提供優質充足的飲水,水槽要定期清洗消毒,冬季每2d一次,夏天每天一次,雞的飲水量通常是采食量的2~3倍,飲水器(杯式)或水槽中的水應足夠深,但又不要灑出來。飲水以長流水最好。
(4)為預防產蛋早期飼料采食量降低,產蛋料應比育成料含更高的能量,蛋雞攝入氨基酸的80~85%直接用于產蛋。
(5)在熱應激時,應提高日糧的能量濃度,建議不增加蛋白,而添加合成氨基酸、添加VE。
(6)產蛋雞日喂料為3次,高峰期時,可增加到4次。
(7)此期一定要自由采食,尤其是在產蛋開始和高峰階段絕對不可限料或減料。
(8)每日正午時應讓雞將料槽吃空。
17周齡之前或產蛋10d前必須轉入產蛋舍;轉群是一個強應激,為降低應激可采?。喝氘a蛋舍后,先飲水2~3h再給料;轉群當天給22h光照,以促進飲水和采食,切記僅此一天;至少在轉群1周之前完成疫苗接種工作;轉群到產蛋高峰期,想方設法增加蛋雞采食量,此時蛋雞采食量應增加 35~45%。
每只雞最少活動面積為450cm2;最小料槽長度為10cm/只;最小水槽長度10cm/只;籠底不能因母雞體重的壓力而下垂,以至于阻礙蛋的滑行。
產蛋雞神經敏感,易受驚嚇。突然停電,光照程度改變大;打雷、燃放鞭炮;老鼠跑動;突然停水,飲水不足;突然換料或飼料原料成分驟變,給料量減少;突然受寒,刮大風,持續高溫和疾病等應激因素都會導致產蛋率下降。因此,在管理上應盡量減少上述應激反應。
舍內灰塵、蜘蛛網要天天打掃。料槽、水槽要經常刷洗。雞舍周圍要除去雜草、污水。杜絕鼠患。每5~7d消毒一次。
雞糞極易發酵,特別是夏天,發酵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對雞呼吸道刺激很大,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同時在夏天,雞舍有氣體增多時會使雞體散熱更加困難。因此,要及時清除舍內雞糞。
產蛋率達到2%,15%,50%,80%和31周齡時稱重,隨后每月稱重一次。
在清晨舍內開燈后仔細觀察雞群體貌、精神、食欲、飲水和糞便狀態,發現異常,及時挑出隔離病弱雞或淘汰;夜間閉燈后靜聽雞只有無呼吸道的異常聲音,如發現有呼嚕、咳嗽、噴嚏和甩鼻者應及時隔離或淘汰;及時而準確地淘汰低產雞和不產蛋雞,就能節約成本,減少飼料的浪費。正常產蛋的雞:雞冠大而鮮紅;眼睛大而明亮,熠熠閃光,顯的很有活力;雞的喙部呈現為白色;雞身體上是羽毛結實地長在雞身上,前端的羽毛豐滿而整齊,而且隨著不斷地產蛋,身上的羽毛變得比較臟;正常產蛋的雞即使在產蛋末期,翅膀上的羽毛也依然存在;正常產蛋的雞,其雞爪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損;正常產蛋的雞,雞糞較粗,水和糞的數量都較大,在雞籠下的糞柱較高,夏季由于飲水量增加,容易變成軟糞便;正常產蛋的雞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反應比較靈敏,動作活躍,鳴叫聲響亮,采食動作積極、活躍,采食時間較長。
記錄是有效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精確而詳細的記錄是關鍵,是衡量生產成績的信息源泉,它可以用來和標準作比較,發現問題后可以查找原因,及早做出處理。記錄還可以幫助診斷疾病。因此,每天作記錄,每周作小結,每月作總結,日積日累,循序漸進,并長期保存,定會使您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