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禎海 鄔方基 李波 趙忠彥 李在英
(吉林省東豐縣大陽鎮畜牧獸醫站136300)
雛鵝發生曲霉菌病的防制
于禎海 鄔方基 李波 趙忠彥 李在英
(吉林省東豐縣大陽鎮畜牧獸醫站136300)
2015年4月26日,東豐縣大陽鎮某養鵝戶從農安引進的680只鵝雛飼養至35日齡時,由于喂養人員的大意,把有霉變的麥麩拌在料理,供鵝采食,已喂食2d。導致部分鵝雛開始出現流鼻涕和張口呼吸癥狀,并陸續發生死亡。采用勁氟與黃芪多糖可用性粉配合治療3d,均無效。至41日齡時來本站治療,已死亡62只,死亡率近10%。
病鵝精神沉郁,離群獨處,不愿走動,對外界反應遲鈍;呼吸困難,伸頸張口,口腔和鼻孔流出粘液性分泌物;食欲減退或完全廢絕,飲水量增加,有的伴有全球性眼炎,眼瞼內出現黃白色干酪樣凝塊;鵝體逐漸消瘦,發育不良,有的共濟失調,出現跛行;常伴有下痢,排黃白色稀便。
病變主要集中在肺臟和氣囊內,肺臟色澤變淺,內外散在有數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黃白色或灰白色結節。結節柔軟而有彈性,小似針頭大小,大的如米粒;結節切面具有層次結構,中間為干酪樣壞死組織,外面為肉芽組織的炎性反應層。氣囊渾濁、變厚,表面有扁平狀黃白色結節。個別病例肝臟腫大,極少數病例在氣管、支氣管、胸腔、腹腔中也能見到扁平狀結節。
挑取肺或氣囊上的結節少許,置載玻片上,加入生理鹽水1~2滴,直接壓片鏡檢。可見到大量無色透明、有隔膜及分支結構的真菌菌絲。
無菌操作,采取肺或氣囊上的病變組織,浸入滅菌生理鹽水中研碎,接種于馬鈴薯培養基,置于37℃恒溫箱中培養,24~36h之間進行觀察。初期培養基上長出大量的圓形、白色絨毛樣菌落,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菌落不斷增大,并逐漸變為面粉狀、淡灰色、深綠色、藍黑色。取菌落涂片鏡檢,在高倍鏡檢視野下,可見到有隔膜的菌絲,直立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柄,孢子柄頂端膨大成球形頂囊,在頂囊外以輻射方式生出一排小梗,小梗頂端產生一串分生孢子。
徹底更換飼料,同時在飼料中添加脫霉安1000g與巨能維生素200g拌料 200kg,連用 3~5d。
飼槽、飲水器用20%的戊二醛配成5%的溶液浸泡0.5h,更換鵝舍的墊料,用5%的速潔(過氧乙酸)對鵝舍進行全面消毒,每天消毒一次,連用3d。
采用制霉菌素每片50萬單位兌水1kg計算出全天用量,集中飲水4h,再用硫酸銅按1:3000兌水飲水4h,兩種藥物交替使用3~5d。對部分病重的雛鵝采取人工灌藥的方法,每只雛鵝每次投服制霉菌素3000~5000單位,一日2次,連服2~3d。
經過上述方法治療3d后,沒有新增的病例,死亡停止,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