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飛 郭喜山 于永華(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農牧局 068350)
豐寧縣肉牛業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建議
王飛飛 郭喜山 于永華(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農牧局 068350)
豐寧縣位于華北北部,北鄰內蒙、南鄰京津,肉類消費市場極其廣闊,因此養殖業潛力巨大。但從近幾年豐寧縣肉牛養殖情況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改善。
從全國來看,自2012年以來,各地牛羊肉價格的持續上漲集中反映了我國肉牛肉羊生產能力的不足,供給的增長遠遠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因此從全國的角度講肉牛的大力生產已經迫在眉睫。豐寧縣的肉牛業現狀也不例外,目前豐寧縣肉牛還是以分散飼養為主、規模場育肥為輔的生產格局。其中規模飼養場出欄量僅占總出欄量10%左右,發展規模場的空間及潛力巨大。截至2014年底,豐寧縣肉牛存欄為11.2萬頭,其中基礎母牛5.7萬頭,主要由規模場和農戶散養兩部分構成。
目前規模養殖場數已達59個,絕大多數采用外地購入、本地育肥模式,少數采用快速育肥結合自繁自養模式。規模場肉牛存欄為1.4萬頭,可繁母牛0.4萬頭。另外以散養為主的肉牛存欄數為9.8萬頭,其中基礎母牛數5.3萬頭。總的來看較前幾年是逐年萎縮的跡象,必須引起我們畜牧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傳統養殖由于技術落后,過度強調節糧,忽視專用飼料的應用,造成飼料營養單一,另有品種混雜、年齡混雜等問題,其結果是育肥期長、育肥效率低、牛肉質量差,產品缺乏競爭力,養殖效益差。同時隨著外出打工工資的逐年上漲更加劇了肉牛養殖者的退出步伐。肉牛養殖投資大、工作辛苦,難于吸引人。
部分養殖場區存在設施不配套、設備不完善、標準化程度不高的狀況,同時飼料生產供應、質量安全追溯、執法監管等支撐條件還不能適應整體發展的需要。
由于豐寧縣偏僻山區較多,很多養殖戶為圖省時省力還在實行撒場式管理,無法進行人工改良,造成群體退化現象嚴重,生長慢、產肉率低,良種推廣難以普及。據統計豐寧縣基礎母牛人工改良率僅占36%左右。
肉牛養殖啟動與發展資金比較大,因而缺少資金成為當前養殖戶擴大規模的主要制約因素。肉牛產業屬高投入、高產出行業,流動資金是其發展的重要支撐。目前,豐寧縣大部分肉牛養殖戶、養殖企業由于在養殖場建設方面資金占用過大,致使流動資金十分缺乏,無力購牛飼養,相當一部分圈舍閑置。但由于豐寧縣地方財力不足,扶持有限,農戶自身積累少,規模養牛戶只能是掙一點、投一點、規模擴一點,千家萬戶的零星養殖短期內難以向適度規模養殖擴張;金融貸款門檻過高,放貸比例過小,信貸資金對肉牛產業發展的支持作用不明顯,農民啟動和發展資金短缺,嚴重制約了肉牛產業的發展速度。
豐寧縣養殖戶飼養肉牛的技術大多靠經驗積累,缺乏系統的養殖技術指導,飼養管理粗放,缺乏科技意識,農民迫切需要解決一些技術難題。但是,目前縣鄉畜牧獸醫技術人員真正能從事技術服務工作的很有限,還普遍存在人員年齡偏大,知識老化,業務水平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難以適應現代畜牧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不少,但真正從事本行業的很少。
目前,豐寧縣還沒有上規模的肉牛加工龍頭企業,肉牛銷售僅僅依靠集貿市場簡單周轉,加工增值鏈條短,產業化經營環節不全。
針對目前我縣養牛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發展建議:
一是在政策上給予傾斜,比如在偏僻山區可以適當放寬養殖建設用地條件;在用水、用電上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二是加大項目申請和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爭取省和國家項目支持,申請提高現有的退耕還林、舍飼、菜籃子等項目的補助標準,盡快實施良種補貼項目,以多方吸引社會上更多人士來投資搞養殖。
一是按照 “政府+銀行+企業+農戶”的模式,政府要做好金融部門的協調工作。金融部門應通過財產抵押和土地流轉以及聯戶擔保等方式,提高養殖業貸款額度,延長貸款期限,盡量滿足養殖戶發展的需要;財政方面每年給予規模場和養殖大戶一定的貼息扶持等。二是針對飼養母牛周期長、成本高、散戶退出加快現象,對養殖基礎母牛連續三年以上的給予每頭每年600~1000元的可繁補助,來提高廣大養殖戶積極性,以保護和發展基礎母牛頭數。可喜的是今年豐寧縣母牛擴繁項目即將實施。三是針對配種技術員收入低、工作辛苦、人員流失現象,應根據其改良頭數每頭給予一定的配種補貼,以穩定現有的黃改隊伍。針對養殖戶的黃改補助項目也有望年內實施。
一是加大力度做好劣質公牛去勢工作。參照內蒙多倫縣的成功經驗,各鄉鎮場要積極配合畜牧獸醫人員,進村入戶做好劣質公牛去勢工作切實保障良種凍精的推廣普及。二是針對目前基礎母牛不足、品質差的問題,在奶牛小區可以采用兼用牛凍精雜交改良低產奶牛,生產優良肉牛犢,會使養殖效益得到綜合提高。這樣既解決了低產奶牛的出路,提高其利用價值,又解決了目前優質架子牛牛源短缺的問題,這可能是將來生產肉牛的一種有效途徑。
利用豐寧縣為全國秸稈養牛示范縣的優勢,可先在飼草飼料資源較豐富的鳳山、石人溝、五道營、四岔口等鄉鎮開展肉牛基地建設,通過一批規模化、標準化場的建設,可對全縣肉牛產業發展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培訓、引導和鼓勵從事畜牧業生產的農民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轉變,促進現代畜牧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