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芬(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翠玉鄉畜牧獸醫站 674300)
陶清海(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畜牧工作指導站 674300)
許永光(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西布河鄉畜牧獸醫站 674300)
淺談邊遠貧困山區動物防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許國芬(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翠玉鄉畜牧獸醫站 674300)
陶清海(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畜牧工作指導站 674300)
許永光(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西布河鄉畜牧獸醫站 674300)
邊遠貧困山區動物防疫工作是當地畜牧業生產發展的關鍵因素,是當今和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重點研究的問題。本文根據邊遠貧困山區動物防疫工作實際總結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動物防疫;邊遠貧困山區;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畜牧業是邊遠貧困山區的一大支柱產業,是廣大農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一個基礎產業,同時又是一個弱勢產業,直接關系到邊遠貧困山區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近年來,全球動物疫情日趨多元化、復雜化,病種增多、疫病頻發,加之市場流通頻繁,疫病傳播快、風險高,防控任務十分艱巨。邊遠貧困山區動物防疫工作仍然是影響和制約當地畜牧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當今和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重點研究的問題。筆者多年在邊遠貧困山區開展畜牧獸醫科技推廣服務工作,總結了一些邊遠貧困山區動物防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與廣大同仁共同探討。
寧蒗縣是一個集邊遠、貧困、多種少數民族為一體的高寒貧困山區縣,全縣山區面積廣、山高坡陡、農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氣候條件惡劣、很多村與村之間無公路,是從封建領主制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人們的文化水平低下,科技意識淡薄,對動物防疫工作認識不足,免疫注射難度大。在邊遠鄉村疫苗的運輸很多時候都靠人背馬馱,還要一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到達,尤其是夏季,氣溫高,經常遇雨天,給疫苗的運輸及貯存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疫苗質量難以保證。
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工作的原則是 “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但在日常的動物防疫工作中這些制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和執行。隨著當地縣鄉機構改革實施后,將鄉鎮畜牧獸醫站人、財、物 “三權”一并下放到鄉鎮管理,政府直接管理著鄉站,業務主管主管部門主要負責業務指導。由于鄉鎮政府對動物防疫具體業務工作不熟悉及不夠重視,每年的春秋季動物防疫工作主要靠鄉站畜牧獸醫科技人員自行組織完成,鄉站工作人員很難自己組織力量進行大規模、高要求的集中免疫工作,鄉鎮政府還時常將鄉站畜牧獸醫科技人員抽去搞與業務無關的其他工作,導致與自身的本職工作出現了脫節。動物防疫工作的重心和基礎都在基層,基層沒人負責,沒人干事,甚至有的還出現上級主管部門管不著,鄉鎮政府也無法管的被動局面,嚴重影響了邊遠山區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
全縣各鄉鎮畜牧獸醫站均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到目前為止已有近30年的使用期限,嚴重地超過基礎設施的國家規定使用壽命。雖然縣畜牧局每年都向省業務主管部門積極爭取鄉站建設資金,使部分鄉站基礎設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繕和維護,但由于面寬和投入資金有限,無法得到根本性的改觀,大多都屬于危房站,且辦公設施、設備不全,必需器材緊缺,給開展動物防疫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全縣有村級防疫員91名,村級防疫員都不是國家正式工作人員,一年的工資或補貼也就是幾千元,并且人員素質及文化程度相對較低,他們身處畜牧業生產的最基層,每年的春秋兩防工作任務繁重,工作面寬,工作條件艱苦,一些獸醫員的工作責任心和積極性不高。
邊遠貧困山區農戶居住分散,畜牧業生產主要以散養為主,飼養環境簡陋,部分農戶還一直延續著放養的飼養方式,當防疫員免疫接種時常遇農戶家里無人或牲畜已放牧的情況,雖采取補防措施,但部分還是錯過免疫時間;另外周邊地區動物疫病頻發,形勢十分嚴峻,動物強制免疫病種增多,不但工作量增大,免疫副反應和死亡也成倍增加,工作糾紛多,免疫副反應和死亡牲畜得不到補償,把矛盾糾紛轉交給防疫員,免疫越多,免疫后遺癥越大,因而防疫員對免疫工作產生畏懼心理。
時代在發展、知識在更新,新的疫病不斷出現,疫情日趨多元化、復雜化,但邊遠貧困山區大部分防疫員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均老化,整體文化素質及業務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專業的畜牧獸醫系統學習和培訓,很難適應現代畜牧業生產發展要求。在免疫注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村級防疫員技術操作不規范、注射劑量不準確、消毒措施不及時、疫苗保管不嚴格,致使動物防疫免疫質量得不到保證。
大力宣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大力宣傳科學養殖技術,優化飼養條件,提高農戶對動物防疫的認識程度和防控意識,使其能夠切實履行動物防疫義務,牢固樹立 “防重于治”的理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并訂立動物疫病防治的鄉規民約,嚴格做到“群防”、 “群控”。
要進一步理順縣、鄉、村畜牧獸醫科技管理體制,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和制度建設,大力推行動物防疫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采取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進的強制免疫工作方式,建立與新時期和現代畜牧業發展相適應的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完善、運轉高效的動物防疫體系。實現動物防疫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公開化和社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質量。
通過多渠道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進一步完善邊遠山區辦公條件及冷鏈設備,在村級設立專門的村級防疫工作室,配備必要的防疫器材、疫苗冷藏設備,為全面提高邊遠貧困山區動物防疫工作做出強有力的保證。鑒于邊遠貧困山區村級防疫員工作的特殊性,建議進一步加大補貼標準,全面提高其工作積極性,使村級防疫員能常年堅守工作崗位。
加強周邊地區動物疫病、疫情的監控,根據當地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動物免疫程序,實行春、秋兩防和常年補針的辦法,嚴格做到 “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確保免疫密度,并建立好免疫接種檔案。建立科學規范的動物疫病免疫副反應和死亡補償制度,將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免除基層防疫隊伍的后顧之憂。
逐步完善基層防疫員隊伍建設、避免防疫員隊伍發生“青黃不接”的局面。對現有的防疫員隊伍加強技術培訓,采取發放資料、舉辦培訓班、以會代訓等形式,重點培訓免疫程序、規范操作技術、疫苗保存及使用注意事項等,努力造就一批年輕化、知識化、專業技術過硬,適應新形勢下當地畜牧業生產發展的防疫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