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軍 吳建海(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農業委員會 223300)
張新國 丁廣清(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223300)
蘇淮豬培育歷程及市場化推廣現狀
趙建軍 吳建海(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農業委員會 223300)
張新國 丁廣清(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223300)
通過介紹蘇淮豬研發歷程和優勢主導品種市場化推廣運用的主要做法,宣傳地方優勢主導品牌,推進農業科技的普及和轉化運用。
蘇淮豬的前身是新淮豬。新淮豬是利用老淮豬導入大約克豬血統,進行選育的地方品種,其淮豬血統和大約克豬血統各占50%,1977年完成選育工作。隨著生豬產業的發展,因其生長速度慢、胴體瘦肉率相對較低等不利因素影響,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進行豬種的選育改良急切可待。
為適應市場需要,由原江蘇省農林廳批準,原淮陰市多管局、原淮陰縣多管局、南京農業大學和淮陰種豬場等單位共同參與,開展了良種蘇淮豬培育項目。目的是在保留地方豬種的品種優勢的基礎上,育成瘦肉型黑毛豬新品種,提高生長速度,改善胴體瘦肉率、飼料消耗量等指標,使其符合養殖市場需求;同時,加強育成蘇淮豬的雜交組合實驗和提純復壯,做好保種、育種和推廣。
蘇淮豬培育項目是江蘇省農業重點工程項目。自1998年起,在新淮豬中再次導入外血大約克,運用 “廣選、快穩”改良群體繼代選育法,配合分子生物學和分子數量遺傳學等手段,歷時12年,培育而成的瘦肉系黑豬,其大約克白豬血統占75%,淮豬血統占25%。2010年3月份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的國家級新品種現場審定,并獲得國家畜禽新品種(配套系)證書。這標志著蘇淮豬正式成為國家級畜禽新品種,成為建國以來江蘇省培育出的第二個國家級豬種,同時也是國內在培育豬種基礎上進一步培育出的4個黑豬品種之一。
經武漢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測定,蘇淮豬的各項指標均已達到或超過原定的育種指標:平均背膘厚度28.7mm,胴體瘦肉率57.23%,脂內肉脂含量2.32%以上,料重比3.09∶1,日增重662g,經產母豬產仔13頭以上。如把蘇淮豬作為母本,與外來優良公豬雜交,則雜交效果更為顯著,日增重可提高15%。
蘇淮豬培育主要突出二大成效:一是遺傳育種雜交組合。國內首創用外來白豬品系與地方黑豬品系雜交選育,經過自交分離,橫交固定,經過6~8世代選育成純黑毛豬。二生長速度較快。蘇淮豬日增重達670g,明顯高于國內其他品種黑豬日增重量,可以提前6~7d出欄,節約養殖成本。
因蘇淮豬具有耐粗飼、抗病能力強等特點,被專家們譽為 “中國的杜洛克”,具有抗生素使用少,飼喂簡單,飼料消耗低,肉質鮮美、風味獨特等優勢。在居民對肉制品消費日益嚴格的情況下,經加工包裝、市場推廣的蘇淮豬肉制品深受消費者青睞,市場認可度較高。
隨著地方生豬調出大縣建設和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生豬“十億元產業”的不斷推進,蘇淮豬市場認知度不斷提高,飼養數量不斷上升,品牌打造成效顯著。2005年獲得國家商標總局 “蘇淮”牌商標,2007年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證書。農業部發布2012年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畜牧16個主推品種,蘇淮豬排第1位, “適宜在黃淮海地區及長江流域推廣養殖”。 “蘇淮豬新品種培育與推廣運用”項目獲2013年淮安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蘇淮豬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成功入選2014年農業部100個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
目前,淮安市淮陰種豬場蘇淮種豬基礎群已達680頭,16個血統,年提供市場蘇淮豬苗豬及商品豬近萬頭。在江蘇省南京、鹽城、揚州、徐州、淮安等市及安徽六安、來安,河南商丘、浙江紹興、寧波,山東陽谷等地建立了20余個養殖100頭以上的蘇淮母豬擴繁場和多個蘇淮豬養殖專業合作社。
蘇淮豬市場開發分為前期資源整合和市場化推廣兩個階段。通過政府引導,在做好蘇淮豬品牌保護和宣傳推介的前提下,資源整合,以 “淮陰黑豬”名稱統一包裝,將蘇淮豬推向市場,側重 “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產業鏈建設。
2.1.1 加強宣傳推介,營造市場氛圍
利用報刊、網絡等媒體平臺宣傳國家政策以及蘇淮豬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營造社會公信力,引導市場消費方向。江蘇有線電視臺于2011年9月播出了 “蘇淮豬”專題片,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2011年12月淮陰種豬場參加了農業部 “送良種、惠百姓”活動,現場贈送養殖戶蘇淮良種豬100頭,蘇淮豬以其優良的品質受到了廣大養殖戶的歡迎。2012年3月12日,中央電視臺 《農廣天地》專門播出了“蘇淮豬”專題片,極大地提升了蘇淮豬知名度。
2.1.2 探尋發展方案,制定統一策劃
在蘇淮豬市場化推廣前期,地方政府反復論證調研,深入探討蘇淮豬市場定位和推廣措施。如,2012年5月份召開由中國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國內著名農林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出席的淮安黑豬產業發展論壇,同年6月份主辦了由江蘇省畜牧總站、全省13個市畜牧技術推廣部門參加的蘇淮豬新品種推廣會等,宣傳良種培育的主要做法,商討蘇淮豬發展的優勢及市場定位等,制定可行的蘇淮豬市場推廣發展方案。
同時,注冊統一運營企業 “淮黑豬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整合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連鎖銷售、品牌建設等資源,推廣地方特色農產品,健全和完善蘇淮豬市場化推廣體系。并以公司名為域名在網絡上注冊主頁,宣傳蘇淮豬市場化推廣現況,展示蘇淮豬肉制產品、養殖基地建設、新聞動態等,統一組織,致力于推廣淮安本地的黑豬品牌。
2.1.3 完善商標注冊,注重品牌保護
堅持保護和開發并重,完善產權保護,形成附加值高、具有淮安特色的地標性產品和品牌。2011年3月份,經政府批準,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 “淮陰黑豬”名稱,用于 “活豬”、 “豬肉食品”及其制品商品,并完成送樣檢測和申報、評審工作,2013年3月份、5月份已分別獲批。
目前, “淮陰黑豬”己獲國家地理商標、涉外商標、江蘇省著名商標等,進入江蘇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20強。
打造以蘇淮豬為主體的 “淮陰黑豬”品牌市場化推廣,主要是整合資源建設萬頭蘇淮豬擴繁基地,打造生豬屠宰分割生產線和開設 “淮陰黑豬”肉制品銷售店等3個環節,形成育種→育肥→加工→銷售模式的市場化推廣模式。
2.2.1 注重育種環節建設
注重蘇淮豬培育,加大對淮安市蘇淮豬育種基地政策扶持,建設資金投入,強化蘇淮豬保育、選育、提純復壯工作,提高其生產性能。結合國家畜禽新品種培育儲備項目,擴大淮安市淮陰種豬場飼養規模建設,改善養殖環境,引進一批次先進檢測設備,保證蘇淮豬選育、提純復壯等科研投入力度。在省內、外建立了多個蘇淮母豬擴繁場,擴大了市場知名度,增加了市場苗豬供應量。
同時,傾斜政策,加快擴繁場建設。建設一批 “蘇淮豬”擴繁場,對新建的蘇淮豬規模場,按種母豬數量年補助150元/頭或出欄商品豬補助50元/頭的標準進行扶持;對年存欄種母豬達100頭或出欄商品豬1000頭以上的蘇淮豬擴繁場進行獎補,鼓勵農戶從事蘇淮豬養殖生產,擴大種群養殖數量,保證市場足量的苗豬供應。
2.2.2 建設大型育肥基地
建立了一批次示范性強、帶動明顯的養殖基地,保證市場育成肥豬的供應。結合生豬調出大縣建設,招商引資,在本地打造萬頭蘇淮豬規模育肥基地2個:2012年引進外資,運用發酵床技術,建立漁溝楊廟生態萬頭豬場12000m2,目前已在養蘇淮豬,是國內最大的蘇淮豬養殖基地。另外,動工建設五里老鄭標準化豬場10000余平方米,目前土建已基本完成,計劃自繁自養蘇淮母豬近千頭,可年出欄萬頭優質蘇淮商品黑豬。
此外,在本地吸引了淮安快鹿、百順農牧等多個企業加盟,采取 “企業+養殖場”、 “公司+農戶”等形式新建成年出欄2000頭以上的蘇淮豬育肥場10余個。累計建成年出欄萬頭以上蘇淮豬擴繁基地2個以及中小型養殖場近10個,蘇淮育肥豬年飼養量達3萬頭以上。
2.2.3 完善加工環節
通過企業自籌與政府扶持相結合的方式,2012年動工,在淮安市內新建成專用于蘇淮豬屠宰生產線一條,主要完成新建蘇淮豬肉分割加工車間1280m2及分割加工設備,新建成屠宰間2040m2及屠宰生產線1套,銷售大廳750m2,待宰間875m2,參觀通道500m2等,目前已全部建設完成。
在包裝上,批量定制了 “淮陰黑豬”品牌包裝盒,對肉品進行分割包裝,對分割肉進行統一包裝銷售,提高品牌效益。同時,在兼顧市場銷售的基礎上,注重對禮品市場,對肉品進行分類,選取里脊、精瘦肉等優質部位包裝成禮盒,提高消費檔次。目前,正在試驗選取肝臟、干瘦肉等研發投放風味小吃等零食市場。
2.2.4 拓展市場銷售
“淮陰黑豬”肉制品銷售店致力于推廣地方特色農產品的經營方向,打造淮安本地的黑豬品牌,以 “平價、專業、安全”的銷售理念服務市場,實現產銷對接,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黑豬肉,實行公司化、品牌化、標準化統一管理。
在具體做法上,由淮安市淮黑豬業有限公司統一營銷,做好資源整合工作。一是充分宣傳。充分利用媒體效應,在1路、16路等主要公交車身和市區公交站臺刊登大篇幅廣告,以及在樓宇、小區懸掛橫幅、張貼廣告等宣傳方式,宣傳黑豬肉品牌,營造了良好的市場氛圍。二是開設專營店。在淮安市區的主要菜場投放 “淮陰黑豬”品牌銷售店,嚴格衛生條件和經營范圍,平價供應市場蘇淮豬肉制品,得到市場認可。目前已開設店面10個,預計2015年底可增至30個。
將蘇淮豬推向市場,質量是關鍵,科研攻關、飼養推廣和市場銷售環節缺一不可,需要全面健全 “育種→育肥→加工→銷售”產業鏈模式,增加品牌產品市場認可度。
繼續與南農大等院校開展科研合作,不斷科研攻關,制定品種培育方案。整合技術、設備、資金等資源,建立以“核心群一擴繁群一商品群”為框架的良種繁育模式,培育壯大淮安市淮陰種豬場等大型種畜禽生產經營龍頭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場,加大蘇淮豬保育、選育工作,提純復壯,不斷提高蘇淮豬的生產性能,保障市場商品苗豬供應量。
在政策扶持上,圍繞生豬業發展契機,利用政策扶持,整合資源,規劃引導,著力打造一批高標準規模化集約化擴繁、養殖企業,做到品種優良化、生產標準化、布局區域化,形成基礎設施完善,營銷體系健全,管理科學,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安全,優質生態、高產高效的蘇淮豬產業。
在統一運營公司的管理下,擴大養殖環節規模場建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和輻射能力,大力發展龍頭企業、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殖專業大戶等多種形式的規模養殖業。創新規模養殖模式,推行多種模式,帶動產業發展,大力推廣 “公司+協會(合作社)+農戶”等多種養殖模式。
同時,強化政府部門服務能力,架設生產經營企業、科研院校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提供技術服務,人員培訓,新產品開發等指導,及時協調解決建場和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問題,為蘇淮豬產業化發展保駕護航。
一是充分利用報刊、網絡等媒體平臺宣傳蘇淮豬品種優勢以及產業發展動向,讓市場了解蘇淮豬,讓居民認可蘇淮豬,吸引企業加盟生產,引導市場消費方向,打造市場優勢品牌。二是擴大淮陰黑豬產品營銷力度,加大社會宣傳,提高淮陰黑豬產品美譽度,增加淮陰黑豬產品肉專賣店的布點和規模,開發淮陰黑豬產品系列菜肴等。三是依托龍頭加工企業,細化生產、加工和研發,上檔升級肉類品牌食品,擴大淮陰黑豬連鎖專賣,逐步完善網絡營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