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芳
(甘肅省臨洮縣八里鋪鎮畜牧獸醫站730500)
維生素A 缺乏引起舍飼羊發生異食癖的觀察
張玲芳
(甘肅省臨洮縣八里鋪鎮畜牧獸醫站730500)
為了進一步探討維生素A缺乏引起舍飼羊發生異食癖的診斷方法,通過建立維生素A缺乏引起舍飼羊發生異食癖的模型,分析了維生素A缺乏對舍飼灘羊生長性能、羊毛性能、瘤胃發酵狀況的影響,為進一步明確維生素A缺乏引起舍飼羊發生異食癖的診斷方法提供積極幫助。
維生素A缺乏癥是由于機體內的維生素A供應不足而導致的一種代謝疾病[1]。通常在機體內不能合成,當長期使用一種飼料時,往往會產生維生素A缺乏癥,會表現出視力、骨骼發育不良,造成運動和免疫機能障礙。2014年臨洮縣部分養殖場發生了舍飼羊只異食癖的現象,本文借助甘肅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專業師生在臨洮縣華加牧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試驗研究的機會,通過建立維生素A缺乏引起舍飼羊發生異食癖的模型,探析了維生素A缺乏引起舍飼羊發生異食癖的診斷方法。
選擇4只年齡、體重無差異的裝有瘤胃瘺管的健康灘羊,正常組(2只)日糧參照基礎日糧參照NRC(1998)營養需要配制進行飼喂,保證各種元素的異食癖組(2只)維生素A飼喂量只有正常組的1/3。試驗羊單獨飼養,飼喂、飲水均按照NRC的標準,試驗期為40d。
從試驗開始每隔7d采集一次,共采集5次,瘤胃液采集在早晨未飼喂前采集,測定pH之后于-20°C保存;毛樣采集方法參考趙有璋《羊生產學》[2]。
在試驗開始前后對試驗羊(空腹)只進行測定,平均日增重=羊只總增重/試驗天數;日總采食量=試驗羊日精料采食量+試驗羊日粗料采食量;采食量與增重之比,是料重比;揮發性脂肪酸 (VFA)的測定參照曹慶云等(2006)的方法測定[3],毛樣的測定依據趙有璋的 《羊生產學》[2]。
試驗結果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顯著性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結果顯示,維生素A缺乏的異食癖組在采食量(735.24±28.35g/d)、 日增重(87.56±15.14g/d)要低于正常組采食量 (809.45±35.47g/d)、 日增重(115.47±14.21g/d), 料重比 (8.68±0.47) 高于正常組(7.26±0.57), 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1)。這說明了維生素A缺乏能夠顯著降低舍飼羊只的采食量、使得羊只體重下降,而且影響飼料的利用率。
結果顯示,維生素A缺乏的異食癖組在羊毛密度為1769±43根/cm2,要低于正常組1847±49根/cm2,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在羊毛長度和羊毛細度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維生素A缺乏會導致羊只羊毛的物理性狀變化,影響羊毛品質。
結果顯示,維生素A缺乏的異食癖組的乙酸(27.83±2.98mmol/L)、 兩酸(9.21±0.25mmol/L)、 丁酸(4.27±0.21mmol/L) 及 TVFA( 41.74 ±4.54mmol/L)的濃度和乙酸/丙酸值(3.01±0.21) 相比于正常組乙酸(28.12±2.74mmol/L)、 兩酸 (9.42±0.27mmol/L)、 丁酸(4.42±0.24mmol/L)及 TVFA(42.54±4.21mmol/L) 的濃度和乙酸/丙酸值(3.14±0.15)都有下降,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而瘤胃pH值有所增高。說明了維生素A缺乏會降低羊只瘤胃發酵。
上述試驗結果表明,維生素A缺乏的異食癖組在采食量、日增重以及料重比都要低于正常組(P<0.01);維生素A缺乏的異食癖組在羊毛密度方面都要低于正常組(P<0.05);生素A缺乏的異食癖組的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的濃度和乙酸/丙酸值相比于正常組都有下降(P<0.05),瘤胃pH值有所增高。這表明當飼料中維生素A缺乏時,會導致舍飼羊只采食量、日增重以及料重比嚴重下降,羊毛密度降低,瘤胃消化遲緩。所以在日常的生產中,除了互啃食被毛、摩擦圍欄、生長發育緩慢和舔食土塊等行為外,可通過釆食量、增重、料重比及羊毛密度指標進行檢測判斷是否由于維生素A缺乏導致異食癖的發生。
[1]李杰.域山羊礦物質缺乏[J].當代畜牧養殖業,2010(11):16-17.
[2]趙有章.羊生產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第二版.
[3]曹慶云,周武藝,朱貴劍.氣相色譜測定羊瘤胃液中揮發性脂肪酸方法研究 [J].中國飼料,2006(24):26-28.
關鍵飼:維生素A;異食癖;診斷
張玲芳(1972-),女,甘肅省臨洮縣人,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