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偉(遼寧省海城市重大動物疫病應急中心 114200)
豬口蹄疫免疫失敗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郭洪偉(遼寧省海城市重大動物疫病應急中心 114200)
豬口蹄疫是一種急性、熱性、高度傳染性的疫病,嚴重威脅著養豬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動物衛生組織把口蹄疫列為A類動物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傳染病,實行強制免疫,由國家免費提供疫苗。目前來看,疫苗接種仍是預防口蹄疫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幾年來口蹄疫免疫失敗的情況時有發生。注射疫苗后仍發生口蹄疫疫情,使養殖戶產生了很大的困惑。因此,針對當前口蹄疫免疫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找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是養豬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疫苗抗原含量不足,接種后不能產生有效的抗體保護。
(2)致病毒株發生變異。目前口蹄疫有七個血清型,八十多個亞型,新的毒株亞型不斷出現,不同毒株、亞型之間基本沒有交叉保護力。雖然口蹄疫疫情仍以O型為主,但A型口蹄疫疫情呈逐漸增加的趨勢,我國很多地區豬場已經檢出A型毒株,但目前我國仍沒有A型豬口蹄疫疫苗。
(3)疫苗運輸保管不當,造成疫苗效力下降或完全失效。口蹄疫疫苗需要2~8℃保存,從疫苗生產企業到養殖戶的過程中各個運輸、儲藏環節很難一直保證這個溫度,很多農村地區經常停電,冰箱不能正常使用,導致疫苗效力下降或失效。
(4)接種劑量不足。按照廠家的疫苗使用說明書,小豬1ml,中大豬2ml的劑量進行接種,根本達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通過抗體效價監測實驗,按此劑量對仔豬間隔一個月進行兩次口蹄疫疫苗注射,一個月后抗體效價合格率仍只有50%。而增加劑量后抗體效價明顯提高,但增加劑量會引起較強烈的疫苗反應。
免疫程序不合理很難保證免疫質量,免疫頻率過高會引起免疫麻痹造成免疫失敗。免疫操作方法正確與否也直接影響免疫效果,注射部位不當,或用過短過粗的針頭,疫苗容易溢出,注射部位太淺,不能深入肌肉層,疫苗在脂肪層基本不能吸收,也就不能產生免疫效果。
很多豬舍環境條件很差,衛生狀況不好,冬天冷,夏天熱,呼吸道、腸道疾病頻發,豬群長期處在亞健康狀態,此時接種疫苗是不會產生理想的免疫力的。同時長期大量使用藥物也會影響免疫機能。
豬肺炎支原體、繁殖呼吸綜合癥、偽狂犬、圓環病毒等疾病會損傷免疫系統,從而造成免疫失敗。飼料中缺乏維生素A、E,或者含有大量霉菌毒素會引起免疫抑制。
(1)選擇質量可靠,抗原含量高的口蹄疫疫苗,目前農業部已經開始重新制定口蹄疫疫苗生產標準,今后口蹄疫疫苗的抗原濃度比原來有很大幅度提高,即濃縮疫苗。同時要盡量降低疫苗的注射反應。
(2)加強口蹄疫疫情的監測工作,及時掌握當地主要的流行毒株,有針對性的選擇匹配的疫苗進行防控,確保免疫的有效性。
(3)加強冷鏈設施建設,提高疫苗保管和運輸條件。各級動物防疫機構都要配備和本地區養殖量相匹配的冷藏設施,包括冰箱、冰柜、保溫箱、車載冰箱等,確保每一個運輸保管環節符合要求。
(4)在口蹄疫疫情高發區應加大疫苗接種劑量和頻次,免疫劑量要增加一倍,免疫間隔最多四個月,使豬群一直保持較高的抗體水平。
(1)免疫程序的制定要考慮母源抗體的水平、疫苗的抗原含量、與其他疫苗品種的間隔等因素。要根據本地區口蹄疫的流行情況,結合本場的實際,參照抗體監測結果,合理確定首免時間和加強免疫時間。一般選擇在口蹄疫流行爆發期前一至兩個月進行加強免疫,以增強保護力。
(2)免疫操作過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關鍵環節,疫苗使用前要搖勻,放置在室溫2h左右,注射前可以給豬飲用電解多維等抗應激藥物,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注射。針頭選擇細長的,注射過程應將疫苗緩慢注入,防止疫苗從針眼溢出。注射部位一般選擇在豬耳根后。瘦弱病以及臨產的母豬不能接種疫苗。
雖然疫苗免疫是防控口蹄疫的重要手段,但僅僅靠疫苗免疫是遠遠不夠的。改善豬舍條件,控制好溫度濕度,合理的飼養密度,提高飼料營養,定期消毒,為豬群提供舒適的環境,豬群保持健康才能提高抗病能力。事實證明,在疫情大面積爆發的情況下,飼養管理水平高的豬場,發病率死亡率會比其他豬場低很多。當前疫病的流行爆發已經是養豬行業最大的風險,因此,科學的飼養管理,提高綜合防控能力,才能減少疫病的發生,保證養豬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