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彤(廣東省東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清溪分所 523660)
林震(廣東省東莞市洪梅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523160)
豬支原體肺炎病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
梁彤(廣東省東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清溪分所 523660)
林震(廣東省東莞市洪梅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523160)
通過分析豬支原體肺炎病的病原學特點及總結養殖實踐中本病流行特點,制定了一套相宜的綜合防控措施,在凈化規模化豬場豬群內源性、外源性病原菌(豬肺炎支原體),實現整群優化,在降低本病發病風險、提高養殖效益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豬支原體肺炎;敏感抗菌素;流行特點;防控措施
豬支原體肺炎的致病原為 “豬肺炎支原體”,革蘭氏陰性菌,菌體微小、不規則、無細胞壁。經臨床實踐及實驗室結果驗證,敏感抗菌素首選大環內酯類(泰樂菌素、替米考星、愛樂新),其次是多烯類(泰妙菌素,商品名俗稱支原凈),氟喹諾酮類(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諾氟沙星);再次是鹽酸多西環素、林克霉素、螺旋霉素等,傳統的金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也有較好的抑殺此病菌的作用,但此病菌對 “青、鏈霉素,磺胺類制劑”不敏感。該病原均對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強,一定時間范圍內的 “干燥、加熱(包括日射、紫外線照射)都可以常規消毒”。該病原菌適存條件為 “低溫、潮濕、存在于有機物載體中”,因此,當秋冬季急劇降溫,夏季連續陰雨降溫(低于5~10℃以下),舍內糞污、墊料蓄積并含水分超標,豬舍內日間、晝夜溫差波動超過5~10℃,光照長期不足,就會造成 “外源性、內源性”病原菌的大量增殖,占據競爭優勢,引起豬群發病。
豬場特別要抓好疫苗免疫注射,可采取接種 “豬喘氣病滅活疫苗”,對本病有較好預防效果。筆者推薦免疫程序:仔豬1~2周齡時首免,8~11周齡時二免。每頭耳后肌肉注射1頭份,免疫期為6個月。以后每年8~10月用滅活疫苗結合弱毒菌苗聯合注射1次。在已發病的豬場和地區,對未發病圈舍內的豬接種豬喘氣病弱毒凍干疫苗,迸行緊急預防。
一是防止強冷風、粉塵、有害氣體、刺激性消毒劑等刺激、損傷豬群呼吸道粘膜。二是豬舍內構建良性環境,尤其是仔豬舍,要長期保持 “干燥、清潔、無菌”的良性環境,并在大幅降溫時節采取保溫措施,主動將仔豬舍內溫度控制于25~28℃、相對濕度70~75%左右;育成豬舍溫度18~22℃、相對濕度65~70%,如此可以大大降低本病發病。三是豬舍內禁止任何可能攜帶病原的人、其他動物、用具等進入,長期堅持制度化衛生治理、防疫消毒。四是豬群定期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包括蚊蠅、鼠害等均要嚴格防范,以掐斷中間傳播媒介,降低本病發病。
現代規模化豬場引進良種種豬(種公豬、種母豬)在所難免,加強引種檢疫檢驗及隔離飼養、觀察制度管理,提高本病的檢出率,從源頭上控制本病進入本場。養殖場豬群要合理分群、限密飼養,母豬實行專舍(單圈)飼養,斷奶仔豬、育成豬群、育肥豬群要按照 “同窩、同舍、體況基本一致”的原則組群飼養,禁止隨意轉舍(欄)、并群,并要加強日常監測,定期檢疫檢驗,及時隔離、清除可疑患豬另舍飼養,以此凈化豬群、優化整群,從而防止本病發病及蔓延。
對于斷奶仔豬采取藥物保健預防方案頗具實效,推薦應用 “黃芪多糖顆粒(混飲)+氟苯尼考或乳酸環丙沙星(混飲)”,連用10~15d;或采用復方黃芪多糖散(含黃芪多糖、氟苯尼考、人參皂苷、多西環素、青蒿素、板藍根、魚腥草提取物、免疫增效因子等),按0.2~0.5%拌料,連喂10~15d。可以有效凈化內源性病原菌,并能增強豬群體質、機體免疫力,有效預防不同病因的呼吸性綜合癥。
規模化豬場盡量堅持自繁自養,是長效防控本病的基本策略。一般堅持飼養外種雜交品種、外種與本地雜交品種(二元、三元雜交)豬較少發病,本地品種豬發病率相對較高。自繁自養本地品種,建議良繁提純過程中要加強檢疫檢驗,嚴格淘汰本病隱性個體,消除源頭疫病隱患。在養殖期末,規模場務必執行嚴格的 “全進全出”制,因為在豬群育肥過程中有極大的隱性感染風險,其產生的排泄物、分泌物等也可能對環境構成污染,必須在全出后實施到位的糞污、墊料無害化處置,并堅持足夠休養期,才能有效控制環境中病原微生物數量,從而降低今后飼養豬群的發病風險。
梁彤(1982.3-),男,廣東省高州市人,本科,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