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潔(遼寧省鞍山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14014)
淺談動物炭疽的綜合防控措施
楊劍潔(遼寧省鞍山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14014)
2011年8月,海城市牛莊鎮發生牛炭疽疫情,死亡2頭牛,撲殺易感動物500余頭,銷毀牛肉2000多千克,人們的生活秩序被打亂,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深遠的社會影響,炭疽疫源地如何處理,如何防止再次出現炭疽疫情成了當務之急。
炭疽;綜合防控;環境凈化措施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的、熱性、敗血性的人畜共患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需要采取綜合性防控措施進行預防及控制,現將鞍山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對炭疽疫源地的炭疽芽孢桿菌綜合防控措施歸納如下,以供參考。
炭疽疫情的發生有一定的季節性,多發生于夏季放牧時期,散發為主。如洪水爆發時,容易將地下土壤深層的炭疽芽孢桿菌浮起,隨洪水污染附近的環境,易感動物通過消化道等途徑接觸炭疽芽孢后感染。炭疽桿菌露于空氣中,易形成芽孢,芽孢對環境的抵抗力很強,被炭疽芽胞污染的土壤可形成持久疫源地,這是造成本病常在一定的區域內流行原因?;疾游锖鸵蛱烤叶劳龅膭游锸w以及被污染的土壤、草地、水、飼料都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本病主要經消化道、呼吸道、皮膚粘膜或吸血昆蟲叮咬也可傳播此病。
自然條件下,食草獸最易感,尤以馬、牛、綿羊、山羊及鹿的易感性最強,駱駝、水牛及野生草食動物次之。豬、狗和貓感染性低,自然情況下家禽不感染。人中等敏感,主要發生于與動物及畜產品加工接觸較多及誤食病畜肉的人員。
1.2.1 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將曾經發生過炭疽疫情的縣(市)定為炭疽流調點,動物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于每年的4~9月份每月開展1次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流行病學調查內容為易感家畜的存欄量(自養數、外購數),疑似病例數、死亡數等養殖場戶的情況,此外還要詳細掌握養殖場戶的姓名和地址,一旦發生疑似病例要實行疫情逐級上報制度,及時向上級機構報告,并派人到現場進行調查一旦發生疑似病例及時應立即將發病動物隔離,并限制其移動。鄉鎮動監所要及時派員到現場進行調查核實,包括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檢查等,根據診斷結果采取相應措施。對病死動物尸體,嚴禁進行開放式解剖檢查,對環境實施嚴格的消毒措施,防止病原污染環境,形成永久性疫源地。
1.2.2 定期對疫源地及周邊區域進行采樣監測
每年的5~6月份采集曾經為疫點疫區處有代表性的區域的土壤樣品及地表水或飲用水源樣品,將所采集的樣品送相應級別的生物學實驗室進行炭疽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借以掌握炭疽芽孢的污染狀況,對炭疽疫源地的環境實施監測。炭疽疫情發生后,疫點、疫區范圍內會由于炭疽芽孢的污染而形成永久性炭疽疫源地,對當地的牛、羊等養殖業和居民的生命安全均構成嚴重威脅和危害。采樣地點應選擇在炭疽疫情發生的病死牛養殖場、戶及屠宰戶,病死牛無害化處理的掩埋地、以及周圍的池塘。
炭疽芽胞對環境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可在干燥的環境中存活30~50年,150℃干熱60min才能將其殺死,堆肥中的炭疽芽孢,溫度升至72~76℃,經過4d才能將其殺死,其污染的土壤、水源及場地可形成持久的疫源地。炭疽芽孢對碘特別敏感,所以消毒劑首選碘制劑。在實際應用中常選用0.04%碘液對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地面進行消毒,對于受污染的土壤地面應先用0.04%碘液對其上覆蓋的糞尿等污染物進行消毒,最少3次,每次20min,之后將上層覆蓋的污染物清除并更換至少20cm厚的清潔新土,對于清除的污染物應用漂白粉進行再處理,比例可選擇為2份污染物比1份漂白粉;對于受污染的水泥地面也應先用0.04%碘液對其上覆蓋的糞尿等污染物進行消毒,消毒時間和次數同土壤地面,清除水泥地面上的污染物后,重新涂抹水泥層,至少2cm厚,在海城牛莊鎮,應用此種方法進行環境處理后,收到明顯成效。
對易感家畜定期注射炭疽芽胞苗是預防炭疽的根本措施。對疫源地及其周圍村鎮的牛、羊先進行預防性治療然后實施炭疽免疫,保證免疫密度和免疫治療。免疫具體操作見疫苗使用說明書。使用無莢膜炭疽芽孢苗(Ⅱ號),每年秋季對牛、羊免疫1次,皮下注射。建立免疫檔案。
楊劍潔(1981-),女,漢族,大學本科,獸醫師,從事動物疫病實驗室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