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麗 (云南省祥云縣祥城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72100)
淺淡奶牛乳房炎的綜合防治
徐春麗 (云南省祥云縣祥城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72100)
奶牛乳房炎是乳腺組織受到病原菌及化學、物理因素刺激而引發的一種炎性變化,常見的病菌有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當乳房皮膚和乳頭破損或常期受到病菌污染而沒有及時消毒處理時,病菌便侵入乳腺組織,引起乳腺組織病理變化,導致乳汁性狀品質異常而引發乳房炎。通過分析總結了奶牛乳房炎的發病原因和診斷治療方法,結合生產實際,提出了奶牛乳房炎的綜合防治技術。
奶牛乳房炎;診斷;預防;治療
奶牛乳房炎又叫奶牛乳腺炎,是由物理、化學或微生物等因素刺激奶牛乳腺所引發的一種奶牛乳腺炎癥。它是奶牛養殖業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在生產中的發病率高達50%左右,該病不但嚴重影響奶牛業健康發展,而且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也給乳品生產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此病的防治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控制乳房炎的發生,降低乳房炎的發病率,關鍵問題就是做好預防和治療,本文就奶牛乳房炎的發病原因、癥狀、診斷、防治等進行了綜述,旨在對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原因很多。其中生物源性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其次飼養管理因素、環境因素以及疾病繼發等均能成為奶牛乳房炎的誘因。
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病原微生物的種類繁多,包括細菌、霉菌、病毒和支原體等,共有130多種,較常見的有20多種。根據其來源和傳播方式,分為傳染性微生物和環境性微生物兩大類。其中以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為主,這三種細菌引起的乳房炎占發病率的90%以上。當圈舍衛生不潔,乳房、乳頭或擠奶器被病原污染時,病原就會通過乳頭管或創傷進入乳頭池而引起感染。
牛舍、擠奶場所和擠奶用具衛生消毒不嚴格,違反操作規程擠奶,人工擠奶手法不對,使乳房受到摩擦、打擊、擠壓、沖撞、刺劃等機械因素,導致乳腺組織損傷,環境中病菌通過乳頭管或乳房上的傷口進入乳腺組織引起感染而發病。繼發感染性疾病未及時治療,對已到干乳期的奶牛不能及時、科學的進行干乳也誘發本病;此外,泌乳期飼喂高能量、高蛋白精料過多,增加了乳房負擔,使機體抵抗力降低也容易誘發乳房炎。
牛舍通風不良、不整潔、運動場低洼不平,糞尿蓄積,牛體不潔,常常導致環境性病原菌在牛體繁殖,從而引起乳房炎。此外,高溫、高濕季節,奶牛處于熱應激狀態,食欲減退、機體抵抗力降低,也導致乳房炎發生。
應用激素治療生殖系統疾病引起激素失衡;結核病、布魯氏菌病、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等多種疾病,在不同程度上也繼發乳房炎。此外,乳房炎的發生還與遺傳因素有關,與年齡、胎次、體型、泌乳期也有一定關系。
根據乳腺和乳汁有無肉眼可見變化,可將奶牛乳房炎分為臨床型乳房炎、亞臨床型乳房炎 (隱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臨床型乳房炎,主要表現為乳腺組織發生病理變化,患病乳區急性腫脹,皮膚發紅發亮,觸診乳房發熱、有硬塊、疼痛敏感,常拒絕觸摸,不讓犢牛吃奶,嚴重時可萎縮變小;若感染化膿菌,乳房內可形成膿塊。產奶量明顯減少,乳汁發生理化性質變化,乳汁為黃白色或血清樣,內有凝乳塊,絮狀物,pH偏堿性,體細胞數和氯化物含量增加。這類乳房炎只要治療及時,可以較快痊愈,預后一般良好。患隱性乳房炎的奶牛無臨床癥狀,乳腺和乳汁無肉眼可見變化,產奶量下降,但乳汁在理化性質和細菌學上已發生了變化。病程長,可持續整個泌乳期,甚至終身,極易轉為臨床型乳房炎。慢性乳房炎通常是由于急性乳房炎沒有及時處理或由于持續感染,而使乳腺組織處于持續性發炎,一般局部臨診癥狀不明顯,全身也無異常,但產奶量下降。反復發作可導致乳腺組織纖維化,乳房萎縮。這類乳房炎治療價值不大,病牛可成為牛群中一種持續的感染源,應視情況及早淘汰。
根據其乳汁、乳腺組織和出現的全身反應,通過望、聞、問、切,并結合臨床經驗即可作出初步診斷。望主要看精神狀態、食欲、鼻鏡、體溫、糞尿和產奶量是否正常,乳房是否腫大發紅,看乳汁中是否有凝乳塊,奶色是否正常,有無變黃、變紅;聞奶汁有無臭味,若有臭味常為乳房膿腫;詢問畜主病畜是否有既往吏及奶牛處于產前、產后和干乳期哪個階段;擠奶后用手觸摸乳房,若感覺乳房發熱,病牛拒絕接近,一觸即踢,表現病痛、腫脹,常為急性乳房炎,若可摸到硬塊,持久不變,不熱不痛,范圍較大常為慢性乳房炎。
隱性乳房炎的診斷相對較難,因為它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患牛的乳房和乳汁肉眼觀察無異常,但乳汁理化性質發生變化。臨床和生產中,主要通過檢測乳汁體細胞數來間接診斷乳房炎和炎癥的程度。正常狀況下每毫升牛奶中約有2~20萬個體細胞,若被檢乳中的病原菌及白細胞數增加 (每毫升乳中細胞數超過50萬即為陽性乳),則奶牛患乳房炎。正常的乳汁pH略偏酸,試驗證明患有乳房炎的乳汁pH呈堿性,并且堿性高低與炎癥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當奶牛患乳房炎后,乳腺上皮組織細胞產生乳糖能力下降,乳腺上皮細胞與血液之間的滲透性改變,血液Na+、Cl-進入乳汁,乳汁中氯化物含量增加,電導率值升高。
預防是降低奶牛乳房炎發病率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
有效地減少、殺滅飼養和公共環境中病原微生物數量,是預防奶牛乳房炎的關鍵。衛生環境差是微生物繁殖的場所,也是隱性乳房炎感染的重要途徑,因此,保持環境衛生是減少環境性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措施。牛舍、運動場所要清潔干燥,及時清理糞便、積水、泥濘。墊草應干、軟、清潔,并且要經常更換。要定期對運動場和牛舍進行消毒,最好每隔10d用消毒液噴霧消毒一次。牛舍的設計要合理,保證陽光充足通風性好,牛床保持干燥,滲水性要好。
乳導管是傳染性病原微生物侵入的主要渠道,而牛體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大量的細菌。擠奶前,擠奶員的手和奶牛乳頭要清洗消毒,洗滌時先用清水沖洗,再用0.1%的高錳酸鉀或0.1%的新潔爾滅溶液擦洗浸泡乳頭30s,然后用單獨的消毒毛巾擦干,注意先擦乳頭再擦乳區,最后再擦乳鏡,做到每頭牛一條毛巾。清洗乳頭時應注意洗的面積不要太大,以免臟物污染乳頭,增加乳房感染的機會。擠奶時,先擠健康牛的奶,后擠有乳房炎牛的奶,有乳房炎牛的奶,一定要擠入專用的容器內,集中處理,以免交叉感染。擠奶后,要立即用3%次氯酸鈉或0.5%洗必泰、0.1%雷夫奴爾、0.1%的新潔爾滅等藥浴,封閉乳頭。消毒液要現用現配,并經常更換消毒液,以免菌株產生耐藥性而影響消毒效果。
固定擠奶人員,做好培訓工作,擠奶人員要溫和地對待泌乳牛,人員配合,減少應激,手工擠奶采取規范的握拳式,開始用力宜輕,速度稍慢,待排乳旺盛時再加快速度,擠乳時用力均勻并盡量擠盡乳汁,結束前,兩次按摩乳房,擠盡殘乳,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機器擠奶時,必須嚴格遵守擠奶操作規程。擠奶前要嚴格做好擠奶機的管道、乳杯及其內鞘的清洗消毒。擠奶時,真空壓力不能過高,避免過分擠壓乳房,不能過快抽奶和隨意延長擠奶時間,每次擠奶一定要擠凈。
奶牛的干奶時間一般為2個月左右,現采用的干奶方法有兩種,一是逐漸干奶法,就是在干奶前2周左右逐漸減少擠奶次數;二是快速干奶法,就是一次性擠盡停乳奶牛乳房中的乳汁。為降低奶牛的感染率,最好采用一次停奶。干奶期向乳房內注入有效期可達4~8周的長效抗菌藥物 (青霉素100萬∪,鏈霉素100萬∪,單硬脂酸鋁3g,醫用花生油80m l混合油膏),這不僅能有效地治療泌乳期遺留下的感染,而且還可預防干乳期新的感染。
定期或不定期對泌乳奶牛進行隱性乳房炎監測,是防止和控制乳房炎蔓延的有力措施。根據檢測結果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好記錄,供牛群調整時參考。
通過注射奶牛乳房多價滅活疫苗,可以提高奶牛機體對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的免疫力,免疫期為一個泌乳期。黑龍江省生物制品一廠生產的奶牛乳房炎多價滅活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有很好的免疫效果。
犢牛要盡量采用犢牛島單欄飼養,避免互相吸吮,損傷乳頭。
根據 “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確診后,應采用合適藥物,科學地進行治療,并且做好護理工作,龍其是保持畜舍良好的衛生狀況。
可用硫酸鈉或硫酸鎂熱水或苦蒿加點鹽煮水后熱捂、輕揉,不能擦傷皮膚,后用清水洗去,用10%樟腦碘酊或10%的魚石脂軟膏外敷患區。
應選用敏感抗菌素注入,每天2次,連用3~5d,一定要徹底治愈后再停藥。對鏈球菌屬感染首選青霉素、鏈霉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首選青霉素、紅霉素;對大腸桿菌感染可采用大劑量雙氫鏈霉素,也可采用慶大霉素、新霉素。
乳房基底部封閉,分3~4點,進針8~10cm,0.25~0.5%的普魯卡因150~300m l,青霉素40萬∪。
按摩乳房每次10~15min,每天2~3次。熱敷,每天2~3次,每次30min。
25%葡萄糖500m l,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1500ml,5%碳酸氫鈉500ml,VB、VC各適量靜脈注射。
以清熱解毒加活血之藥,黃芩35g、當歸40g、金銀花40g、瓜蔞30g、蒲公英35g、玄參30g、茯苓40g、川芎30g、黃芪40g、炒穿山甲25g、黨參40g、甘草20g研細開水拌溫后灌服。
總之,奶牛乳房炎發病率高,預防工作難度大,涉及面廣,經濟損失大。防治工作應著重從環境衛生消毒、擠奶衛生管理、擠奶方式、干奶期的預防、乳房炎檢測等環節下手,同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摸索出一套有效降低奶牛乳房炎感染率和發病率的方案,提高產奶量和奶品質,增加奶牛養殖經濟效益,保障人民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