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其松 應 霄 鐘雪斌
特約編輯:艾 華
浙江省海鹽縣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引種葡萄,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2013年全縣葡萄面積1 306.7 hm2,在浙江省排名第五,嘉興市排名第一,總產量達到3.5萬 t,總產值達到2.75億元。葡萄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海鹽縣葡萄栽培品種主要有早中熟品種醉金香、藤稔和中晚熟品種紅地球等,其中,紅地球面積超過666.7 hm2,海鹽縣也因此成為浙江省紅地球葡萄栽培面積最大的種植縣(區)[1]。紅地球葡萄是海鹽縣農業科學研究所于1997年從沈陽農業大學嚴大義教授處引進,經過十多年的試驗、示范,終于攻克了該品種由于花芽分化不穩定導致產量波動的技術難題[2],有效地推動了葡萄產業的穩步發展。
1.1 控產栽培 為了確保樹體光合營養和根系吸收的礦質營養,在滿足果穗膨大和蔓葉生長所需營養的同時,還有較多營養供給冬芽,促進花芽分化,葡萄平均每667 m2產量目標宜控制在2 300 kg以內;按控產指標,預計果穗平均質量加5%的預備穗進行定穗,如控產指標1 750 kg,預計果穗平均質量1.25 kg左右,則每667 m2定穗1 500串左右;按株定穗,如果每667 m2種植250株,計劃定穗1 500串,那么每株定穗6串;定穗要求一步到位,如果著果后多定穗,在果實膨大過程中再剪掉部分弱小、病蟲害果穗,實際上已經造成樹體營養的浪費,不利于葡萄品質的提高。
1.2 控溫栽培 棚溫調控主要有3個時期,一是封膜后至萌芽期,棚溫不能超過30℃,短期不超35℃,否則會導致葡萄花芽退化,影響葡萄產量。二是開花著果期,棚溫保持26~30℃時段較長,能縮短開花期;樹勢中庸預計著果偏好,棚溫可調至30~32℃,略微加重落果。決不能為了加重落果,棚溫調至35℃以上,否則落果加劇,并影響花芽分化。三是著果后適時轉為避雨栽培,揭除圍膜和兩棚間的連膜,兩棚間有50~80 cm左右散熱帶,防止熱害,有利于花芽分化。
此外,棚溫調控還要掌握兩點:一是晴天要多次調溫,即按棚溫26~30℃要求,上、下午要多次調溫,增加有效積溫,如果上、下午各調溫一次,會降低有效積溫。二是棚溫調內不調外,即晴天根據棚溫情況,揭高兩棚中間的膜,不揭高圍膜,可縮短開花期,如果揭圍膜調溫,會延長開花期。
1.3 規范剪梢 紅地球葡萄葉片中等大,梢距以18 cm為宜,平均每667 m2定梢2 700~2 900條,不宜超過3 000條。要及時定梢,即見花序抹梢,當新梢超過拉絲15 cm時應縛梢,邊定梢邊抹梢,而晚定梢易導致枝蔓密集纖弱,影響花芽分化。要規范定梢,即等距離定梢,使全園枝蔓粗細均勻,成熟枝徑粗0.9~1.0 cm,有利全園花芽分化,如定梢稀密不勻,枝蔓粗細不勻,會影響花芽分化。要改分批摘心為一次性剪梢,即定梢后在同一部位水平一次性剪梢,不單獨摘卷須,以提高工效。要(8+3)葉剪梢 +4葉摘心,或8葉剪梢 +7葉摘心,如果樹勢偏旺、落果偏重的園,采用(8+3)葉剪梢 +4葉摘心,可提高著果;而樹勢中庸、著果較好的園,可采用8葉剪梢+7葉摘心,以適當加重落果。
1.4 重視秋季葉片培育與保護 葡萄銷售后及時施好采果肥,平均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遇秋旱及時澆水,培育好秋季葉片。重點防好霜霉病,設施栽培可以推遲到國慶后揭去棚膜,破損的棚膜要及時覆好,國慶前不宜露地栽培[3]。
2.1 技術培訓 海鹽縣農科所連續多年定期舉辦葡萄栽培管理技術培訓班,惠及當地眾多果農,還連續6年面向全國舉辦葡萄栽培技術培訓班,其中2013年12月7—9日的培訓班,有來自1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280多人參加培訓,效果良好。印發技術資料2 000份,制定紅地球葡萄數字化栽培模式圖3 000張。開展技術咨詢服務,每天接聽各地咨詢電話約40個,全年接聽電話咨詢約萬余個,紅地球葡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得到了全面推廣與應用。
2.2 果園指導 按照葡萄生產管理需要,技術人員適時進村入戶到葡萄園開展葡萄生產技術指導。2014年分別與海鹽金斗笠農場、海鹽縣香禾家庭農場結對定點聯系,定期上門開展技術指導。此外,遇到突發高溫、暴雨等異常、災害性天氣時,主動下鄉搞好技術指導,掌握果園受災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如2014年6月18日和20日分別到鑫森農場、陸建根葡萄園,就防治葡萄日灼病提供技術指導。
2.3 做好宣傳 為了做大做強海鹽葡萄產業,縣農科所在搞好技術指導的同時,努力搞好宣傳,擴大對外知名度。2014年9月,在第二十屆全國葡萄學術會議上,海鹽縣農科所提交了3篇科技論文;參加省市的精品水果展會及吉尼斯擂臺賽等活動,2014年7月的嘉興市精品水果展銷會上,海鹽金斗笠葡萄、純元葡萄、光碳葡萄、八字葡萄等獲得金獎;2014年8月,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銷會上,海鹽金斗笠葡萄、純元葡萄分獲金、銀獎;利用海鹽農業信息網、海鹽手機報、海鹽電視、宣傳冊和宣傳展板等媒體進行宣傳,擴大海鹽葡萄的知名度。
3.1 經濟效益 據統計,實施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的紅地球葡萄面積達到699.6 hm2,2014年平均每667 m2產量2 230 kg,比2013年的1 710 kg增加了520 kg,增長30.4%。2014年全縣紅地球葡萄平均每667 m2產值達到15 161元,總產值達到1.591億元,比2013年的總產值1.583億元,增加80萬元。通過推廣“8葉剪梢+3葉剪梢+4葉摘心”栽培技術后,每667 m2節省人工6個,按照每個人工80元計,每667 m2節省成本480元,共節省503.7萬元。按照每667 m2成本6 220元計算,純收入8 941元,總純收入9 382.7萬元。
根據2014年9月22—25日在河北懷來縣召開的全國葡萄學術會議有關數據,2014年,云南賓川紅地球葡萄平均每667 m2產量2 850 kg,平均售價4.2元/kg,平均產值1 1970元;陜西渭南紅地球葡萄平均每667 m2產量2 550 kg,平均售價5.2元/kg,平均每667 m2產值13 260元;而海鹽紅地球葡萄平均每667 m2產量2 230 kg,平均售價6.8元/kg,平均產值15 161 kg。表明海鹽紅地球葡萄控產栽培,雖然產量低于云南賓川、陜西渭南,但是葡萄品質、售價提高,產值也相對較高,每667 m2產值比云南賓川、陜西渭南分別高出3 191元、1 901元,分別高出 26.7%和14.3%。從對果農的隨機抽樣調查看,2014年海鹽葡萄產量明顯高于2013年,雖然售價受天氣、市場行情等影響比2013年略低,但是管理得較好的葡萄園每667 m2產值仍超2萬元,于城八字的顧志堅的紅地球葡萄平均每667 m2產值甚至達到了36 000元。
3.2 社會效益 一是提高了海鹽葡萄對外知名度,擴大社會影響力。通過連續多年每年舉辦7次培訓班,連續6年面向全國舉辦數字化栽培技術培訓班,外出邀請講課,外出技術指導,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交流,以及外地的葡萄種植戶上門考察、參觀,接受咨詢等,海鹽葡萄、海鹽縣農科所的對外知名度逐步提高,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有效地推動各地葡萄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二是提高了果農種植葡萄生產積極性。通過實施紅地球葡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不僅提高了廣大葡萄種植戶的栽培技術水平,提高了葡萄品質和經濟效益,而且還極大地提高了葡萄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增強了生產信心。2013年冬至2014年春,全縣新發展葡萄面積近400 hm2,總面積達到了1 733.3 hm2,僅次于慈溪、長興和溫嶺。
[1] 應 霄,楊治元,王其松.海鹽縣紅地球葡萄產值調查及栽培管理經驗[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14(1):50-52
[2] 楊治元,王其松,應 霄.海鹽縣2012年葡萄生產再創新高[J].中國果業信息,2013,30(1):25-26
[3] 楊治元.彩圖版紅地球葡萄[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10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