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特約通訊員葛德光) 日前,筆者從蕭縣農業委員會獲悉,近年來,該縣把葡萄作為水果主導產業來抓,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扶持新型經營主體,全力發展產、供、銷于一體的葡萄產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4年以來,該縣進一步推進葡萄標準化種植進程,先后投入中央、省財政5 000萬元,縣級配套資金7 000多萬元,建成了80 hm2國家級葡萄標準化栽培示范區1個,設施大棚葡萄栽培示范區30個。對各園區道路、棚架設施實施了高標準建設,全部配套節水灌溉、管道噴灌、機械化耕作、水肥一體化管理設施,引進果園標準化生產、果品采后處理深加工等先進技術。以葡萄合作社等主體為依托,該縣采取政策支撐、資金支持、技術支持等措施,著力培育葡萄新型經營主體。目前,全縣涌現出一批現代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20余家,全縣葡萄種植面積5 430 hm2,引進維多利亞、夏黑、醉金香等20多個葡萄優良品種。轉化葡萄產品,做靚葡萄品牌、增加效益。為此,該縣專門開辟了葡萄深加工產業園,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葡萄加工企業入駐,鼓勵原有葡萄加工企業擴大規模,支持企業技術升級改造,更新生產工藝。截至目前,已有葡萄加工企業6家,年加工葡萄汁、葡萄酒等產品15萬t,遠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上海等大中城市,蕭縣葡萄品牌已初具影響。